分类: 文化娱乐 |
奥运起哄的畅想
文/曹喜蛙
像运动一样,起哄有益健康,正因为这样奥运起哄是很重要的一件事情,绝对不能忽略。
据画家韩美林介绍,在北京奥运吉祥物的几百种备选方案中,曾经选出了有代表性的六个,就是现在大家熟知的六种形象:大熊猫、藏羚羊、拨浪鼓、金丝猴、东北虎和中国龙等,
其中的拨浪鼓就是专门为奥运起哄设计的,可以给运动员增加士气,但因为有局限还是给放弃了,但至少说明大家还是很重视奥运起哄的。
奥运会最早的出发点除了推动体育运动外,初衷就是让大家起哄,起哄是一种特殊的释放和享受。后来举办奥运会演变为承办地展示自己的形象,是一种发展,也是一种有益的偏离。但无论如何,再如何强调形象展示的重要性,也不能因此而忽略或压抑奥运的起哄和起哄精神,而起哄也意味着奥运给运动员和观众带来莫名的快感、刺激和享受。
起哄是个中性行为,尽管起哄是有立场的,但起哄的立场一般来说并不固定。尖叫、掌声、嘘声、哭泣,甚至叫骂、裸奔等不可思议的行为和沸腾的情绪都会有,而拉拉队一般来说就是纯粹的专业起哄组织。在众多的体育项目中,目前把起哄精神发挥的淋漓尽致的可能要算足球了,任何一场足球几乎都是一场起哄的盛宴。
比如在希腊雅典的奥运会体操单项比赛中,涅莫夫在落地的时候稍稍没有站稳,裁判只给了9.725分,全场观众发出长时间的嘘声,因为观众心里的打分和这个有差距,他们相信自己不相信裁判。强烈的嘘声是最有力的质问。面对不公平,希腊人代表神起哄,同时在心中发出:“神哪,请和我一起起哄”的祈祷。嘘声将比赛中断,裁判被迫将分数改为9.762分,观众仍不满意。嘘声还在继续。6位裁判紧张了,裁判长在一边发傻。嘘声进行了15分钟。最后,裁判的歪心眼被强烈打击,尽管还有不公平的现象,但是相比而言少多了。这是我见到的最“负责”的观众。
无论如何比赛是一场游戏,如果没有输赢,对观众来说就失去了魅力,不让起哄谁还会去看体育运动。当然,奥运起哄也是讲究礼仪和场合的,起哄千万不能太失礼仪,或者尽量注意起哄不要失礼。任何比赛都是要论输赢,不可能绝对做到起哄的那样温文尔雅、心平气和,但事实上温文尔雅、心平气和的起哄不是不可能,只要把心态放正,把视野放宽,温文尔雅的起哄绝对是可以做到的,观众的起哄态度如果很文明、很绅士,那现场的气氛一定会非常和谐美好。
需要强调的是,所谓奥运起哄绝对不是所谓“喝倒彩”,更不是所谓“京骂”,尤其奥运起哄更不是什么缺乏理智和没有涵养,奥运起哄是一种发自肺腑的临场互动,是一种刺激、激情、愉悦、快感的表达,是一种健康、文明的起哄精神的聚合和碰撞,是一种和平的对抗、竞技的盛装表演和分享。
前一篇:帕丽斯.希尔顿入狱透视
后一篇:乔琪亚,自由飞翔的芳心美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