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01】 在电影学院《摄影用光》课程结课之时,老师留给我们的结业大作业是以“手”为主题拍摄一套组照。形式、风格、体裁不限,数量最低5张。结业作业便是本课程最终的考试,成绩将计入学籍。而我拍摄的题材是《地铁里的“手”》,以地铁里“手”的各种形态反应社会与人生......
【↑图02】 手是一种支撑
它让我们不会轻易失足……

【↑图03】 手是一种无奈
它可能处处遭受着挤压……

【↑图04】 手是一种差距
它让世界有了卑微和骄傲……

【↑图05】 手是一种温情
它代表着心与心的通达……

【↑图06】 手是一种伎俩
它打乱了我们对真善美的定义……

【↑图07】 手是一种权力
它不得不让我们低下头来投其所好……

【↑图08】 手是一种坚持
它折射着人类对生存的信念……

【↑图08】 手是一种潮流
它代表着革命…… (阅读的革命在悄悄来临,电子阅读的潮流势不可挡。)
【关于摄影后期】关于这套图片,很多人肯定会质疑经过后期处理的照片能不能作为考试的作业提交?其实在电影学院老师的观念里,数码摄影的“前期拍摄”只占整个摄影流程的40%,而剩下的60%便是“后期处理”,也就是老百姓经常说的“PS”。很多网友经常问我的一个问题就是:你的照片“PS”过了没有?如果我回答“有”,他们便很失望。不知道从什么时候开始,“PS”基本上与“坑蒙拐骗”沦落到一个级别了。这到底是为什么呢?因为在大家的传统观念里,用胶片拍摄的照片是不存在后期处理的,用胶片拍摄的照片才是彻彻底底的“真实”。再加上网上对“数码照片PS前后对比”的大肆宣传,“PS”技术越来越遭到大家的质疑。其实这些观念都是有误区的。
首先,胶片时代并非没有“PS”。因为胶片在冲洗的过程中,冲洗人员都会对冲洗的照片进行校色和构图,然后再冲洗出照片。因为这个工作流程都是在很黑很暗的空间里进行的,所以在摄影中被叫做“暗房技术”。只是因为这个流程老百姓都看不见,所以大家都以为是不存在后期处理的。等到了数码时代,照片拍完后人们马上就能看到“原片”,而当人们最后拿到经过“暗房技术”处理过的照片时他们震惊了!原来“原片”和“成片”差距这么大!要知道在胶片时代“原片”究竟是什么样老百姓是不可能知道的。
再次,“PS”不一定不真实。摄影本来就是我们反映自己思想和内心的一种表达方式,而“PS”(数码摄影后期)恰恰能让我们的照片变得更美。不少人认为:没“PS”过的照片才是最真实的!这只能代表说这话的人不够专业。因为数码相机拍摄的大部分“原片”,一般色彩都比较淡、色调发灰,它远远达不到“真实的被摄物”那么真实,所以才需要后期处理来弥补。另外,如果你对电影的画面充满着痴迷,那你就没有理由对一张处理过的照片充满抵触,因为电影的画面都是处理过的。
总之,只要不是新闻照片,只要不去拿着拼接后的照片去骗人。我们非但就没有理由去抵触“PS”这种全新的表达方式,而且还要大力去研究“后期”。因为“数码影像缔造财富的时代”已经到来了!
我的微博
http://weibo.com/1284345573/profile
加载中,请稍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