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广州中山纪念堂】·从一处景物谈多种摄影构图......

(2011-04-21 10:56:18)
标签:

摄影

摄影技艺

摄影知识

摄影构图

摄影技巧

广州

建筑

孙中山

旅游

分类: 旅游/风光

【广州中山纪念堂】·从一处景物谈多种摄影构图......
【↑图01】广州中山纪念堂是全国及广东省重点文物保护单位,是广州人民和海外华侨为纪念孙中山先生而筹资兴建的纪念性建筑物。也是广州最具标性的建筑物之一,所以这里理所应当的很漂亮,不过我来的时候天气不是很好。没有声音,再好的戏也出不来;没有光,再好的颜色也出不来。无奈只好抛开“光影”玩起了“构图”......

【广州中山纪念堂】·从一处景物谈多种摄影构图......
02中山纪念堂的地砖

我们先从这里的地砖开始。方砖聚到远处便汇聚成了线,其实摄影构图玩到一定程度就是“块儿”和“线条”的组合排列......

【广州中山纪念堂】·从一处景物谈多种摄影构图......
【↑图03】建筑物的设计师们设计之初都把最多的精力花在了建筑物的正面,不过从摄影的角度讲往往建筑物的侧面是最漂亮的。在建筑物正面和正侧面之间的30度和60度角之间,是最佳的拍摄角度(仅指水平面)。

【广州中山纪念堂】·从一处景物谈多种摄影构图......
04“天下为公”,孙中山先生手下最著名的四个字。这张照片呢虽然没有孙中山先生的头像,但他用力拄着拐杖的手加剧了“天下为公”四个字的打动力。不过请注意:孙中山先生的雕像距离那块牌匾有将近10米的距离,为了能让这两个“元素”组合在一起,必须要利用长焦镜头“压缩空间”的功能远距离的来构图和拍摄。(另外这张照片没有孙中山先生的头部肯定有很多人反感,其实大家仔细想想看到了“天下为公”这四个字后,前面站得可能会是另外一个人吗?摄影是一个化繁为简的过程,摄影的画幅也是有限的,我们之所以拍的不好往往不是因为我们不用心,而是因为我们想要装进来的东西太多......

【广州中山纪念堂】·从一处景物谈多种摄影构图......

【↑图05】以下的三张照片都是把孙中山先生放在了最醒目的位置,因为他是主体,是他引领着这一切.......
【广州中山纪念堂】·从一处景物谈多种摄影构图......
06一张好照片,必须要让读者第一眼就能够看到你的“主体”,否则就乱套了。任何人看到主体不明确的照片,都会生厌。况且在这个影像泛滥的时代,你的作品如果第一眼就不能抓住别人的注意力,那可能永远都会被埋没。因此我们不应该总是沉浸在自己的世界里,要多站在读者和观众的角度去揣摩自己的东西。不考虑影像传播效果的创作者,那一定不是一个好的创作者......【广州中山纪念堂】·从一处景物谈多种摄影构图......
【↑图07】这张照片是采用“广角”拍摄的。大家都知道:广角的畸变效果会让景物变形,因此上图孙中山先生的雕像是“倾斜的”。不过这种畸变也恰恰能达到“张扬”或者“发扬光大”孙中山先生的精神和思想的“隐喻”!!!在摄影中,每一个“焦段”都有它自己的作用。焦段选择对了,恰恰有助于在创作者意图的表达。我建议大家在拍摄之前先想想自己要表达什么,然后采用什么手段来达到目的,想好之后再开拍。有计划和有目的的拍摄,这是专业和业余的区别......

【广州中山纪念堂】·从一处景物谈多种摄影构图......08这张照片很简单:三条纵线,一排横线。纵线是柱子和灯笼,横线是横梁,然后用长焦镜头把他们“挤”在一起。【广州中山纪念堂】·从一处景物谈多种摄影构图......

【↑图09】不同的题材要选择不同的构图。拍摄这种比较“正统”的题材,一般要采用很“端正”的构图。垂线要垂直,横线要水平,左右要对称。然后低角度拍摄,以“张扬”建筑的宏伟。

【广州中山纪念堂】·从一处景物谈多种摄影构图......
10远处的高楼起起伏伏的形成了一个“V形”,然后把孙中山先生的雕像放在中间,既让画面有了对称和平衡,又“隐喻”着孙中山与他一起革命的同志们的最终胜利!他眼前的一切就是人民革命的成果。另外高楼大厦是亮调的,雕像是暗调的:一个现代,一个历史;颜色上也有了反差和对比......【广州中山纪念堂】·从一处景物谈多种摄影构图......

【↑图11】拍这张照片的时候,我完全可以再往前走一步把画面最下面这道“草障”越过使“画面更干净”。不错,我上面也交代过构图时画面中的元素越少越好。但任何理论都要视情况而定,这次就不一样。第一,之所以加上这条“草障”,是为了充当前景的作用(虽然在这里做前景不太明显),让画面在组成上更有层次。第二,这条“草障”颜色很暗,虽然和画面中的草一样都是绿色,但是颜色深度的不同也可以让画面充满层次感,第三,“草障”增加了建筑的“距离感”,以至于给人神秘的感觉。第四,最重要的一点。因为画面中草坪颜色太浅了,“草障”正好平衡了画面的重量感,不至于让画面头重脚轻。

【广州中山纪念堂】·从一处景物谈多种摄影构图......
12画面中的建筑是中山纪念堂正门的背面,相信您一眼就能看到这个建筑。因为大面积的树叶既充当了前景,丰富了层次,又作为“引导线”直指主体。【广州中山纪念堂】·从一处景物谈多种摄影构图......
13大全景,悠远了历史,交代了环境,升华了主题。并且,我在主体(纪念堂)前放了一颗占了画幅将近一半的大树但仍然不影响主体的地位。这是为什么呢?一是主体的位置是在“黄金分割点”上(指“视觉中心”,不了解的可在网上搜索),二是巨大的前景并没有抢眼的颜色。设想一下,如果那棵树是红色的,您还能注意到纪念堂吗?......

   注:本篇博文不全面、不体系,仅代表个人观点。另外任何的“技巧”和“方法”都是为了让画面更有“感觉”,让“主题”表达的更好。如果在实践中,“技巧”和“方法”影响了“感觉”和“主题”的传达,那完全可以把“技巧”和“方法”抛掉。因为有些时候,“规则”就是等待着我们去打破......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