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签:
牛人调查炒作记者情感摄影田贺田圈儿文学农民诺贝尔奖文化 |
分类: 人文/纪实 |
【图01】一架手工制作的色彩斑斓的火箭,一辆破旧的自行车,一个衣着朴素的农民,一条醒目的标语。这就是最近在清华北大附近经常出现的“不明飞行物”。您可以称它为恶性炒作,也可以美誉它为行为艺术,但是不管怎样你都无法避开这个行为的始作俑者(只要你被他看见)——梁金喜。
【图02】我与梁金喜认识很机缘也很巧合,那是去年冬天在我采访归来的路上。无意间看到了他和他那怪异的“火箭”,便停下来和他聊了几句。他当时说“要挑战清华北大,抨击现在的教育制度”!我一听感觉他的理想“太远大”,自己实在帮不上他什么忙,后来便没有再联系。不过当时有一部分媒体还是对他的行为做了一些报道,有赞赏也有取乐。
【图03】北大的学生在拍“火箭狂人”。
前几天梁金喜又联系了我,说这次从山西老家过来是跟去年同样的“装备”,这次的目的是要参评“诺贝尔文学奖”!我不明白,一个农民为什么会有这样夸张的想法?他的目的是什么?背后是不是有人在出资支持他炒作呢?我决定去他住的地方一探究竟......
【图04】梁金喜租的房子在清华大学后面不远处的一个城乡结合部,骑自行车大概十几分钟的路程。
【图05】梁金喜的“火箭”无论走到哪儿都会招来行人的关注。
【图06】前面这栋简易的五层楼房便是梁金喜“远在北京的家”。他说这儿的房子便宜(每月230元),离自己的阵地——清华北大又很近。我很好奇230元每月的房子究竟是什么样,不过从附近的环境来看,最近拆迁改建力度的加大,在附近将来很难再找到这么便宜的房子。

【图07】到了家门口,梁金喜小心翼翼的放好自己的“爱箭”,然后带我上楼。
【图08】楼梯很窄很黑,梁金喜说他住在最顶层,因为越往上越便宜。
【图09】楼道里上面挂满了衣物,地上摆着个“巨大的灭火器”。安全措施做的倒挺好,不过看着挺吓人的!
【图10】终于到了他的屋门口,我发现一个进深不到6米,宽度不到一米的过道两旁住着10户人家。这样一个屋子能有多大呢?

【图11】这就是梁金喜的“家”,进深大概3米,宽度大概1.2米。这里只能容下一个人活动,他进去后我就只能站在楼道里跟他对话,这不就是传说中的“胶囊公寓”吗?一进门梁金喜就向我展示他参评“诺贝尔文学奖”的著作《人性真谛》。
【图12】大概翻看了一下他的著作,16开纸,一百多页厚,自印的。里面讲的是人性的起源形成和本质的东西(还图文并茂!),内容涉及易学、哲学和社会学的范畴。并且广征博引各个名家的言论来佐证自己的学说(问题是那些名人有没有说过那句话暂且我还不知道)。但是我反问了他一个最简单的易经上的概念,他却回答不上来(当然因为我对相关知识的不专业,也无权对他的著作进行评论)。正在我怀疑他的理论的可信度的时候他又拿出了另一本书,这本书还真出版过!!!
【图13】这本书叫《天才与桶才》,梁金喜说这两本数的内容差不多。

【图14】这是书的封面上对梁金喜的介绍。虽说最近出书很挣钱,但是梁金喜却说他的书卖的不好。
【图15】梁金喜,山西农民。在老家经营一个小卖部,月收入千元左右。而现年42岁的他却仍旧未婚,他说自己喜欢的女人不喜欢他,喜欢他的女人他又不喜欢。来北京之前老父亲和兄弟姐妹都不赞同,说来了也没用,但他还是来了,小卖部便由亲戚代管。现在的他在北京极力节省着开支,除房租外,每天的饭钱控制在10元左右(真不知道在北京这种地方,一天10块钱能吃到什么!即使吃到了又能吃饱吗?)。但是他随后却花了几千块买了一台笔记本电脑......
【图16】梁金喜想拿自己的书参评诺贝尔奖却不知道正规的申请流程,一开始他想见中国作家协会主席铁凝女士,但有关方面说只收书稿,他便把书寄了过去同时还寄给了北大某文学研究所的的专家,但双方至今没有回音。于是他便想把寄托放在网上,虽决定买一台电脑。他说自己拿着卡里积攒的四千块钱去了中关村,他说他对电脑一窍不通,导购说什么就是什么,自己只知道最多能花多少钱......最后他用3500元抱回了一台笔记本电脑。

【图17】梁金喜只交了一个月的房租,他寄出书稿快一个月了看到仍没有结果便计划过几天就回山西老家。在北京,经常有像梁金喜这样出身平民却又一腔热血的人来寻梦,但是他们大多也只能采取这样的野路子来引起相关部门的注意。那么相关部门能不能设立一个专门的接待机构来认真的听一听他们的奇思妙想呢?虽然他们不是那么的“正宗”,但是谁又敢把他们全盘否定呢?农民造的飞机不照样上天了吗?当年的莫扎特和梵高不是同样不被认可吗?......
【图18】在我要离开的时候,梁金喜送我下楼。他在前,我在后。楼道很窄很黑我走的比较慢,在他回头看我的时候,我正好按下了快门。这张照片恰好印证了梁金喜的经历——梁金喜所站的位置是明亮的,恰如他生命的原点:他的山西老家。那是一个恬淡、简单、充满着泥土的芬芳和明媚阳光的世界,但是梁金喜却不满于现状,他要往前走,走上一条可能陌生、可能黑暗、可能是没有退路的路。手捧着自己著作的梁金喜显得有些孤单,他的前方看起来是黑的,他要走上的台阶也不知道有多少级......
他让我帮他,可是我又能帮他什么呢?梁金喜还要走多远?中国还有多少个这样的梁金喜?他们的前方会有光明吗?......

加载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