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年10月31日《陇东报》发了《关于抄书的那些事》

标签:
随笔原创 |
分类: 报刊采用 |
2023年10月31日《陇东报》发了《关于抄书的那些事》

存谢!
http://paper.qingyangwang.com.cn/pc/content/202310/31/content_35263.html

关于抄书的那些事
田治江
前几天,读到一篇文章,是关于季羡林小楷抄书的事。季羡林当年在北大教书的时候,有一天,一个学生向他借一本语言学方面的书。季羡林犯了难,因为这是一本极其珍贵的孤本书,如果在翻阅的时候稍有污损,将是不可估量的损失。可是面对学生渴求的目光,他又不忍心拒绝,于是他便告诉学生一个礼拜后再来取。
一个礼拜后,当这位学生来到季先生的办公室时,季先生给他的却是一沓几百页装订得整整齐齐的信纸,上面密密麻麻写满了蝇头小楷。原来季先生用了一周的时间,抄写了一本给了学生,而这本书有十几万字,季先生一个人整整抄了一周时间。他向学生解释说,这本书太珍贵了,将来是要捐给国家的,如果污损了就不好向国家交代了。读到这样的故事,除了对季先生的认真负责感动外,也使我记起了许多有关抄书的事。
我抄的第一本书是一本英语书。那时我在乡下上小学、初中,没有开设英语课。初中毕业后,我到县城上高中,从高一开始就得从头学英语,也就是说要用三年时间学完别人六年才学完的英语课程。当年我想报考师范类学校,谁知事与愿违,我没能考上师范学校。等师范学校录取结束后,我才上的高中,这样当我正式上高中时,别的同学都比我早上了一周多的课。由于我报到比较迟,书没有领全,当我第一次坐在英语课堂时,我既没有英语书,也听不懂任何一句英语,第一天上课,英语老师就把我叫了起来,他用英语问我叫什么名字,我茫然不知他在说什么,老师批评了我一顿。当他得知我还没有英语书时,他说:“现在没有别的办法,英语书少,我看你就借同学的书抄吧。”
就这样,我开始了抄英语书的经历。由于同学们都在用书,我只能在别人不用英语书时,赶快借过来提前抄一课,这样上课时我就不会由于没有书而不知老师在讲什么了,就这样我一直抄了一学期的英语书。抄英语书倒没什么,关键是英语书中除了英语对话外,还有许多的插图对话,这就把我难住了。高一第一学期我花了许多的时间和精力抄英语书,期末考试时成绩还是不错的。只是当年抄的英语书不知扔到了何处,如果现在能找到的话,也是一本非常独特的书。
小时候,能读到的课外书很少,有些书只能借来读,可想多读几遍或者细读就不行,不按时还肯定是不行的,由此又有了抄书的经历。记得刚上大学时,对诗歌非常迷恋,尤其喜爱十四行情诗。为此从学校图书馆借来了莎士比亚的十四行抒情诗集,这本诗集一共收集了一百五十四首诗,我在认真阅读后,就产生了把这本书抄下来的想法。
我每天利用课余时间,专门买了一个比较精致的笔记本,开始了我的抄诗生涯。记不得用了多长时间,边读边抄,硬是把一百五十四首诗完整地抄了下来。如今这本手抄的诗集还放在我的书柜上,每当我随手拿起,翻看着当年一笔一划抄出来的诗集,都感叹自己当年的勇气和坚持。
后来我又迷上了小说。在大学的时候,自知自己的英语基础不好,我就想通过课外阅读英文小说作品,既能读小说,又能提高英语阅读水平。结果在学校图书馆里找到了一本外国小说《蝴蝶梦》,而且是英汉对照的。为此我又开始了抄小说的举动,边读边抄英文的原文,几周时间下来,我抄了一本英文版的《蝴蝶梦》。如今尽管我很少用到英语,但有时偶然从书柜上翻到这本书,也会拿出来看上一阵。
现在的书不仅有纸质版的,也有电子版的,许多书在网上就可以找到,下载就能阅读,方便多了,也快捷多了。估计现在也很少有人抄书了,但我相信,许多年长的人或多或少都抄过书,或者阅读过手抄的书,这也只能成为人生经历中一些久远的记忆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