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的家乡之上蔡县洙湖镇

标签:
蓍草僧一行伏羲画卦亭日影蔡国上蔡杂谈 |
分类: 日常生活 |
区域概况 上蔡县 邮编463800 区号0396
上蔡县位于河南省东南部,属驻马店市,辖7个镇、17个乡:蔡都镇、黄埠镇、杨集镇、洙湖镇、党店镇、朱里镇、华陂镇、芦岗乡、大路李乡、无量寺乡、邵店乡、五龙乡、杨屯乡、和店乡、蔡沟乡、塔桥乡、齐海乡、崇礼乡、韩寨乡、东岸乡、东洪乡、小岳寺乡、西洪乡、百尺乡。人口136.7万人,面积1529平方公里。是国家优质小麦生产基地县、全国粮食生产百强县、畜牧业大县、花卉名县、国家扶贫开发工作重点县。上蔡县区位优越,交通便利,资源丰富,能源充裕,西距京广铁路、107国道26公里,东距106国道40公里,京珠高速公路及4条省道穿境而过。
该区属暖温带大陆性季风气候,年平均气温14°C,年降水量883.8毫米,无霜期224天。区内已初步形成了以建材、化工、纺织、制鞋、厨具等为主体的工业群体。主要土特产有生姜、大蒜、红麻等。旅游景点有蔡国故城、坎蟾虎台、晒书台、问津处等。
上蔡县历史悠久,人杰地灵,文化灿烂,是古蔡国所在地,是秦相李斯、汉相翟方进的故里,海内外蔡氏祖地,重阳文化的发祥地。古蔡八景已列为国家重点保护的名胜古迹。孔子及历代圣贤曾在这里树立了文明的丰碑。
上蔡,一座古老的都城。这里是海内外蔡氏祖地,秦丞相李斯故里,中国重阳文化之乡,千年古县,河南省十大古城。数千年来,古蔡国以其厚重的历史文化传承着华夏文明,缔造出数度的繁荣,彰显出古蔡古朴典雅而又不失现代气息的历史文化名城风采。
历史文化
上蔡县历史悠久,人杰地灵。上蔡有文字记载的历史始于西周初年,距今约3000年。人类始祖伏羲氏因蓍草生于蔡地而画卦于蔡河之滨,遂名其地为蔡,公元前11世纪,周武王封其弟叔度于蔡,建立蔡国,以国为氏,传18代近500年。上蔡自古出名人,“孔子弟子贤者七十二,蔡有六人”,漆雕开最为有名;曾辅佑秦始皇统一六国,史称“千古一相”的秦丞相李斯亦生于蔡;号称“通明相”的西汉丞相、高陵侯翟方进,世称“上蔡先生”的北宋
著名理学家谢良佐,西汉著名文士、庐江太守丞桓宽,还有明代的李逊学、刘光国,清代的循吏张沐,书法家程元章、李景梅等,近代及现代的汉一夫、寇文谟、雷保森等数不胜数的历代名臣、文人巨匠、民族精英都出生于古蔡厚土。近年,新加坡、马来西亚、泰国、韩国、台湾、香港等国家和地区的40多批蔡氏同胞来上蔡寻根拜祖。
上蔡县有着得天独厚的旅游资源,古迹名胜遍布县境。现存有“芦岗拥翠”、“云护蓍台”、“蔡河沉月”、“鸿隙现莲”、“斯井鸡鸣”、“景贤书声”、“洪河夜雨”、“白云深处”八大古景,重点古迹有蔡国故城、白圭庙、伏羲画卦亭、蔡侯玩河楼、孔子问津处、孔子晒书台、光武台、奎星楼、李斯墓、蔡侯墓。蔡国古城遗址为“国家重点文物保护单位”,位于古城西城墙之上的蔡侯玩河楼,楼台之上建有玉皇庙,神殿及拜殿台,是历代文人雅士聚会之地,留下诸多脍炎人口的诗篇。蔡河之滨的白龟庙,蓍草葱郁,白龟浮游。伏羲画卦亭史称造文字之先,创中华民族文明之始。
僧一行测日影
唐朝开元年间,僧一行为编撰《大衍历》进行了大规模的天文实测,南方到达交州,北方抵达铁勒,其间共有12个测量点。开元十二年(公元724年),由僧一行领导的,由南宫说等人主持的在河南的测量最为重要。他们在河南的白马、浚仪、扶沟、上蔡等地测量了夏至正午日影长和北极高,又用绳子丈量了它们之间的距离,经归算,从白马到上蔡有526.9里,日影长相差2.1寸。
上蔡为古代蔡国地,周武王封其弟叔度于此.后叔度叛,为周公放逐,复封其子胡于蔡,曰蔡仲。后屡受楚国侵犯,一再迁都,初平侯迁至新蔡,后昭侯迁至州来(今安徽凤台),改州来为下蔡,故称前都为上蔡。秦于此置上蔡县。南朝宋移治是动城,故址在今汝南.北魏神龟二年(519)改置临汝县,北齐废;隋开皇六年(586)又置武津县;大业间复置上蔡,临汝、武津先后省入,至此上蔡之名遂不变。隋属汝南郡,唐属蔡州,元至明清均属蔡州.民国初。属汝阳道。建国后,属信阳专区,1965年改属驻马店专区,至今不变。
上蔡,商代即以“蔡”为名。上蔡的“蔡”是从县城东蔡岗上的蓍草得名的。上古时期,盛行占卜,用蓍草占卜叫“筮”,“蔡”字由“草’、“祭”组成,就是用蓍草祭神占卜的意思。《续河南通志·舆地志》说:“宓羲氏因蓍草生蔡地,画卦于此,遂名其地曰蔡。”汉置上蔡县。因蔡平侯徙新蔡,遂称此为上蔡。
洙湖镇位于河南省上蔡县城东18公里处,南与汝南、平舆县接壤,东与党店镇相邻,北与塔桥乡相邻,西与五龙、杨屯乡相邻。洪河、杨岗河穿境而过,洪河在镇境流经10个行政村,流程约16公里,杨岗河自西北流入,于洙湖集东侧的东风桥处汇入洪河,境内流程6公里。全镇24个行政村,82个自然村,62个村民组,拥有土地71390亩,人口6万余人。洙湖镇历史、文化悠久,人杰地灵,距镇政府所在地2公里处的姚楼村、古名马武寨,相传光武帝刘秀的大将马武曾在此安营扎寨,惩恶除邪,保护一方安宁。距镇政府4公里处的曹寨村,是春秋孔子七十二贤之一的曹恤故里,曹恤墓虽经历史沧桑,现依然荡存;2002年在遗址重修的火神庙,以西汉王莽赶刘秀,刘秀躲于庙内,火神爷为救真龙天子,令蜘蛛吐丝封着庙门,使刘秀大难不死得以天下,洙湖也由此而得名。瓜子桥,贺道桥,桃花庵等古人的传说圣地至今还在保留残疾余址,为洙湖文化经济的发展,搭建了广阔的平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