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大学》白话注解----(传五章)

(2009-03-26 22:04:18)
标签:

文化

分类: 《大学》白话注解
  第五章
  
   此谓知本。此谓知之至也。

  
  程子说:“此谓知本”是衍文。朱子说:“此谓知之至也”这句话上面,恐怕有断缺的地方,所以没有解释。可以把这句看作是这一章的结句。
  
   右传之五章,盖释格物致知之义,而今亡矣。闲尝窃取程子之意以补之曰:所谓致知在格物者,言欲致吾之知,在即物而穷其理也。盖人心之灵莫不有知,而天下之物莫不有理。惟于理有未穷,故其知有不尽也。是以大学始教,必使学者即凡天下之物,莫不因其已知之理而益穷之,以求至乎其极。至于用力之久,而一旦豁然贯通焉,则众物之表里精粗无不到,而吾心之全体大用无不明矣。此谓物格,此谓知之至也。

  
  朱子说:曾子解释格物致知义理的第五章书,如今遗失了。我近日仿照程子的意思写了一章补上:
  
  致知在格物一句,是说要想将我的认知达到极致,在于接触世间万事万物,将它们的义理考究穷尽。要想认知达到极致,靠的是对义理的考察。然而义理无形无迹,难以知晓。故圣人教导我们要从世间的万事万物入手,工夫才能落着实处。因此就有知行合一的道理。知与行当齐头做方能互相发明,不可说待知得了方去做。比如孝,不可只去学那孝的义理,只有切实去孝敬父母,诚心去做了,这义理才落着实处。
  
  人心为天地气理所合成,一开始便有一个知觉。如婴儿饿时求食,渴时求饮;如小孩子也知道爱父母敬兄长;如恻隐、羞恶、恭敬、是非之心,人皆有之。而天下的万事万物,都有其存在而必然如此的法则,也有其之所以必然如此的缘由,这便称之为理。比如君仁臣敬子孝父慈,这是天理伦常,不是人力所能改变的,这便是其必然如此的道理。至于君为何要仁、臣为何要敬、子为何要孝、父为何要慈,这便是其之所以然的道理。这些都统称为理。人虽然天生有知觉,但由于对世间万事万物的义理不能了解得全面透澈,所以这知觉也未能达到极致。万事万物的义理都有表里精粗。比如事亲要有孝道,能够赡养父母便是孝的表面,心中无时无刻不怀有敬意,这才是孝的里面,而为何要有这般的敬意,便是里面的里面。知道要孝顺父母,这便是粗;知道温情奉养、顺意承志、几谏不违,这才是精,而为何要温情奉养,为何要顺意承志,为何要几谏不违,这便是精中之精。所谓格物,便是要这般一层一层地穷究下去,以求致乎其极。这里只是说一个孝道。而世间有万事万物,每事每物都有其义理在,其义理皆有表里精粗。如果不能面面俱到,而有所偏漏,这样人的知觉就不能达到极致。人的天性本是善的,以善的本性去行善事本不是难事,反倒应该是乐事。但人们明明知道何为不善,临着做事了,却偏偏去做那不善的事。这便是知觉未达到极致的结果,也便不是真有这样的知觉。不能达到真正知觉的缘故,在于对于道理,只就外面粗略理会得,而心底里面却未理会得十分莹净。比如说有人谈论老虎伤人,大家都听到了,却只有一个人神色变得紧张,其原因是这人原来被老虎伤过。大家都知道老虎伤人,但从内心中恐惧的只有被老虎伤过的人。他有这样的表现,才说明他对老虎伤人的认知达到极致了。他这样的知觉,才是真的知觉。这便是致知在格物的道理。
  
  圣人教人的方法,当其还在幼年的时候,便应当教他洒扫应对进退之节,爱亲敬长隆师亲友之道,并习以六艺之教。目的是为了培养其诚敬之心,以养其德性。当小学的这些道理达到极致之后,便可进修大学的道理。大学一开始要教导的,便是要人将那诚敬之心,去接触天下的万事万物。无一件不应该用自己所已经晓得的,再用心去考究,以求达到极致。至于格物致知的工夫是有考究的。格物并非想要穷尽天下的事物,只要在一件事物上穷尽,便能够类推其余。比如知晓事亲时当如何,便能推知事长时当如何,事君时又当如何。因此不必固执在一物上使力。比如一百件事若能理会能五六十件了,剩下的三四十件虽未理会能,大概也能晓得了。因此若一事穷不得,且别穷另一事。这说的是随人智慧的深浅,量力而行,而并非教人迁延逃避。因为如果此处理会不得,若专一守在这里,便转昏了,须着别穷另一事,或者又可以因彼而明此。天下有万事万物,又并非泛泛去格,应当就亲近处下手,如父止于慈、子止于孝之类。由近处推及远处,由易处推及难处,这便是格物致知所当用力的次弟功程。然而所谓的只格一件事物而万般道理皆能通透,即使是颜渊那样的聪明才智,也是做不到的。因此必须今日格一物,明日又格一物,如此积累得多,然后便有脱然贯通处。所谓今日格一件明日格一件,都是零零碎碎凑合起来。将来不知不觉自然有醒悟贯通之时。因此开始须用气力,一旦得了醒悟贯通处便又不假用气力了。到了那时,世上万事万物的义理,它们的表里精粗都能看得真切,而我那因天地气理合成的仁心能得到保全,而其妙众理宰万物的大的功用也能全然发挥出来。这些便是格物致知的义理。
  
  格致章全旨:此章书是朱子补撰,以解释格物致知的义理。全章分四段看。言欲二句,是解释致知在格物的意思;人心之灵六句,是推格物致知的缘由;大学始教五句,是详说格物致知的工夫;末二句是结这一章书。
  
  ---------------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