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Michael走了,走在东方的甜梦中。时差打了一个长达半天的擦边球。直到早晨醒来,新闻已经挂遍了各大网站,心里怔了一下:多年来看惯了他的演出,无论早期的青涩,中期的狂放,还是晚期的怪诞,哪怕只是一点点的花边新闻,也是生活中应有的部分。以为会伴着我们就这样老下去,从未想过他会离去得这样突然。让人想到六年前的张国荣,同样是光辉耀眼又纠缠不断的巨星。心脏病和从高处一跃也都是爽快的理由。不同的是,哥哥已经决绝,而Michael恐怕还是心有不甘。
他今年50岁,按照原定计划,将从今年7月13日起在伦敦举行50场告别演出。Michael只短暂地出现在新闻发布会上,说这将会是他的last
show。旋即他便不再出现,对媒体封锁一切消息。偶尔只有几张模糊不清的排练照零星出现。饥渴的媒体只能从是非堆里继续挖掘信息。违约、官司和对身体健康的猜测继续充斥着报端。伦敦演唱会的悬念也被拉升到了心理承受的最高点。全世界的乐迷潮涌般地挤向售票网站,期待着伦敦会成为金融危机下愁云惨淡的生活中一次救赎般的逃脱和回忆。Michael则继续保持着沉默,既没有回应传闻的意图,也没有响应乐迷的热情,而沉默又进一步挑逗着焦灼和幻想的情绪。
有理由理解Michael的反应。最近的几年,他似乎始终陷在传言的漩涡中,从整容、到娈童、从破产到癌症。昔日的天王如今沦为了茶余饭后的笑柄。虽然其间有几次振奋,在SONY公司极其不配合的境遇下发行了新专辑、甚至罕有地在世界音乐奖上登台献唱。演唱会的计划也一直若有似无地进行。但舆论始终没有改变挖苦与指摘的惯性。天王也许还是当时的天王,只不过媒体已经不是当时的媒体了。时间移转,心思和风格早以不同。回应和辩白只会为缺乏生活佐料的人们提供恶意言论的原料。Michael渐渐不再理会媒体上的纠缠,它们已离自己的生活太远。所以那时我们知道的Michael,基本已经与他本人毫无关联,只是媒体由着自己的性子塑造出来的形象:他无法再回到上世纪八、九十年代的高峰,他的生活一片混乱,因此,他只不过是一个在公众面前渐渐自毁的艺术家。
漠视的依然漠视,可忠实的依然忠实。很难想象Michael的歌迷怎样在这个流行氛围180度逆转的时代,依然对他饱有的强烈的热情。Michael意味着精力过剩的青春,意味着这一代从父辈的意识中开始独立,凭着自己的教育和成长理解的自己的天地。他也代表那个时代,那个经济复苏,充满活力、梦想与青春荷尔蒙气息的年代。那个年代成长起来的人,具有区别与前后时代的特质:生猛、天真、执着和敢于梦想。他们对于世界有诸多的想法,他们不满坚硬地因循传统,习惯于持续的变动和冒险。而Michael的音乐,恰恰给了他们这样的世界,也给了他们奔向这个世界的念头和希望。
华丽的登场,安静的离开。Michael之后,再无天王。
加载中,请稍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