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现代文阅读:《半碗月亮》《草木智慧》

(2017-12-13 08:53:55)

五、阅读下面的文字,回答18~21题。12分)

半碗月亮

顾晓蕊

    1)我去参观画展,在一幅画前驻足,仰头久久凝望——淡墨勾染出的矮墙,院内繁花似锦,墙外一条弯曲的土路伸向远方,一轮皎洁温润的圆月斜挂天上。这是一轮乡下的月亮,细看果然题名:乡间月色。

    2)这幅画将我的记忆带回遥远的童年,那样明晃晃、清亮亮的月亮是来自乡村的,是从吟诵千年的《诗经》中走出来的,脚步轻盈,姿态清朗。不似城里的月光,隔着灰蒙蒙的云层,躲躲闪闪,晦暗不明。

    3)那是上世纪七十年代末,有月亮的晚上,乡下是不用点灯的。在田间劳作了一天的村民踏着月光归来,烧火做饭,而后端起碗聚在路边树下。在月光的映衬下,每张清秀的、粗粝的、沧桑的、褶皱的、年轻或年老的脸上都泛着光亮,吃着聊着,扯谈着田间的活计。

    4)一群孩子在月光下疯跑玩耍,我很少参与其中,尤其金枝、银枝两姐妹在时。我那时六岁,性格内向孤僻,经常或倚或坐在矮墙上,一个人看月亮。我觉得他们是一伙的,我跟月亮是一伙的,要不怎么我笑它也笑。一缕缕饭香钻入鼻中,我不停地朝路上张望。待到母亲披着银白色的月光,扛着锄头缓步走来,我便跳下墙飞奔上前。

    5)那年初春,我患了病,咳嗽得很厉害。母亲骑着自行车,带我去十几里外的乡医院看病。药吃了不少,病却不见好转。那天母亲又带我去乡里看病,回来天色已晚。站到院墙外,我捂着心口剧烈地咳嗽着,一只鸟惊飞在月色中。

    6)柴门突然开了,门里站着位身穿军装的清瘦男人,是父亲。他挟带着海风的气息风尘仆仆地归来,听邻居说母亲带我看病去了,下厨把饭做好,等候我们回来。母亲惊喜又慌张,目光温柔而甜蜜地缠绕在父亲身上,看他进灶间把汤盛好,端到院中石桌上。

    7)我冷冷地看着父亲,心里说不出是怨是恼。他常年不在家,把地里的活撂给母亲,偶尔回来住几天又走了。我恨隔壁家的金枝、银枝,她们的眼睛很大,可心是盲的,脑袋里装满了恶作剧,不时爆出一串嘲笑,但我羡慕她们有个壮如黑塔般强悍的爹,俩人经常骄傲地跟随其后。

8)碗里装大半碗粥,稀得照见人影,我心里更觉委屈,干脆坐着不动。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父亲轻叹一声,愧疚地垂着头,旋即兴奋地说道:“快看,碗里有什么?”我低头看,什么也没发现。“碗里有个月亮。”父亲又说。可不是吗?碗里有一个白胖的月亮,连母亲也看呆了,分外惊喜,说:“像个剥皮的鸡蛋。”

    9)为了给我治病,母亲卖掉了家中攒了半年的鸡蛋。我心情好起来,捧起碗小口地抿着,直到把碗底舔得一干二净。

    10饭后,父亲端出碗水煮大蒜,笑着说:“里面放了冰糖,能治咳嗽的,就着月亮喝下去吧。”那时冰糖稀缺,市面上买不到,是父亲从部队带回来的。那夜我睡得酣甜,仿佛肚子里真的卧了个月亮。

   11)随后的几天晚上,我喝着稀粥外加冰糖水,父亲陪我一起赏月,看碗中的月亮碎了又圆。一周后,他匆匆返回时,我的咳嗽竟完全好了。

   12)随着父亲转业,我们家搬进了城里。我是在多年以后,才懂得父亲的用意之深——心有明月自澄净。只是我至今未曾问过,坚守海岛的那些艰苦又寂寥的夜晚,他是否有“隔千里兮共明月”的思潮起伏?

   13)在静寂的夜里,我又梦见小山村,碗中的月亮轻轻地晃荡着,洒落一枕思念。朦胧间月亮从碗中升起来,变得又大又亮悬在空中,使我放下纠结与挂碍,心中一片空明清澈。

18选文以半碗月亮为题有什么好处?(2分)

答:                                                                      

                                                                        

19请简要赏析选文中加横线的句子。(3分)

答:                                                                      

                                                                         

20根据前后文,为选文第8段横线处补写一段心理描写。(3分)

   答:                                                                      

                                                                           

 

21选文最后一段在全文内容与结构上的作用分别是什么?(4分)

   答:                                                                       

                                                                             

 

阅读题答案:

18(2)

  月亮是文章的线索;题目新颖,吸引读者阅读兴趣;突出文章的主旨,寓意含蓄,引人深思。  (答出两点即可给满分,意思对即可)

  【解析】此题考查标题的作用。此文标题半碗月亮的作用可从点明行文线索,突出文章的主旨,引起读者兴趣,寓意含蓄,引人深思等方面回答。

19(3)

  示例一:惊喜又慌张是神态描写,表现出母亲突然看到父亲回家,高兴而不知所措的样子。

  示例二:目光温柔而甜蜜地缠绕是神态描写,表现出母亲看父亲时那种温柔、甜蜜、幸福的样子。(意思对即可)

  【解析】此题考查句子赏析。赏析句子可以从用词、修辞手法、描写方法、句式、内涵(哲理)等角度进行分析。本题中的句子主要运用了神态描写的方法,所以我们可以从描写方法这一角度入手,结合语句的内容来赏析

20(3)

  你一年到头不回家,回家后居然给我做这么难吃的稀饭,我就不吃,你还是留着自己吃吧!(意思对即可)

  【解析】此题考查揣摩人物心理。人物心理往往会通过语言、动作、神态等表现出来。解答这类题,一要联系上下文,明确人物活动的场景或背景;二要通过语言、动作、神态等揣摩人物心理;三要注意人物心理的复杂性、丰富性。此题应结合上文碗里装大半碗粥,稀得照见人影,我心里更觉委屈,干脆坐着不动来揣摩当时的心理。

21(4)

  内容上表达对故乡深切的思念;结构上照应开头(或标题),结构严谨。(每点2分,意对即可)

  【解析】此题考查段落作用,一般从内容和结构两方面进行分析。

 

草木智慧

顾晓蕊

下了大巴车,沿着一条清幽的小路向前走,两边芳草萋萋,空气中飘荡着草叶的青涩和花朵的馨香气息。我在一片白桦林处停下,几乎是奔跑着冲进树林中。这里距被称为“中国第一村”的图瓦人村落禾木村不远,与那些原始古朴的木楞房屋,隔着一条碧波湍流的禾木河。

从布尔津出发前往禾木村的路上,不时看到夹在云杉、冷杉、雪松间的白桦树,它那挺拔光洁的“林中少女”身姿,岁月印刻在树干上深情的“眼睛”,轻触着我的心,但隔着车窗一晃而过,让我着急又浮想不断。跨过木桥,来到这片宽阔处,与美丽的天使树迎面相逢,让我陡然间心生欢喜。

进到白桦林中,我被一双双幽潭般的眼睛吸引,深深地迷醉了。

那些黑色的弯形节疤,如好看的丹凤眼,眼角微微上挑,嵌在光洁直挺的躯干上。那是些怎样的眼神啊?或深邃忧伤,或温柔沉静,或坚忍笃定……每一丛目光都纯真、澄澈。树叶翠亮,鸟儿啼啭,阳光从镶翠的树梢上筛落下来。一弯浅溪从林中缓缓穿过,倒映出树的倩影,好一个秀美、多情的临水照花人。

林中的白桦树有几十或上百年树龄,却依然身形如少女,有着不老的容颜。它们之所以被时光遗忘,相传与爱情有关。成吉思汗西征路上,大军休整时,一位士兵在白桦林中遇到美丽的牧羊姑娘,两人一见倾情。誓言还没来得及说出口,战士却战死沙场。姑娘把思念刻在白桦树上,一双双眼睛是她永远的守望。

悲伤的故事令人心碎,可在我看来,刻在白桦树上的思念,已超越爱情,是比爱情更宽广的爱。桦树皮晒干后是中药材,祛除百病,连它忧伤的眼泪,也被称为“森林饮料”。它深情缱绻的眼睛,望向更远的远方,与世人的目光接壤,悲伤的泪,化作一汪柔情。

一树攒动的绿,是一树无声的歌啊!白桦树的宽厚与博大,使它将伤痛深掩于时光背后,以一种优雅的生命姿态,越过寂寞、苦寒与萧瑟,成为不老的神话。我更愿相信,是爱,让它的眼波永远清冽灵透,一如少女。

如果说白桦树无私的爱,濯洗着我的心灵,让我感受到凄美中那充满希望的等待,那么见到豪迈粗犷的“大漠硬汉”胡杨树的刹那,带给我的是另一种震撼和惊叹。

在克拉玛依的乌尔禾区,一片荒凉的戈壁滩上,我第一次见到胡杨林。远看一棵棵胡杨树,虬结盘曲,苍劲古朴,伫立于天地间。它们变幻成各种形态,如龙、如马、如虎、如狼……像活物般朝你奔涌过来,奔涌过来。

从汉唐以来,一支支骆驼商队曾行走在这条偏远的丝路上,伴着丁当的铃铛声,近了,远了。驼背上的人早已化为一抔黄沙,而被肆虐的狂风吹打撕裂的胡杨,依然屹立在荒野,将枝干努力地向上延展,伸向空阔的苍宇。人注定只是匆匆的过客,它们才是这片大地上的主人。

我轻轻地走近,用目光摩挲着刻满岁月苍桑的树干,细细地,一寸寸地看着,越看越心惊。你看,这一株胡杨原已干枯,树皮干瘪、粗糙,树的一侧却长出新枝,挂满鲜绿的叶子。那株雕像一般的胡杨,拦腰而断,树枝被剥离一光,露出白骨般的树干。它却死而不倒,挺起一身硬骨,留住最后的尊严。

再往里走,有几株枝叶青郁的胡杨。细看一棵树上竟有三种叶子,有的狭长如柳,有的圆润如杨,有的清逸如枫,分别意味着少年、中年和老年。刚才还眉眼纤细的少年,斜倚春风笑,一转身,便是隔世相望,尘霜扑满面。

胡杨树耐旱、耐寒、耐盐碱、耐风沙,是悲壮大漠中的英雄树。我一次次地抚摸着它们,指尖滑过树干,仿佛触到大地的脉搏,倾听到久远的呼唤。有一种力量蔓延而来,传遍我的全身,不由感叹自然界中生命的顽强、坚韧以及永不放弃的爱。

在戈壁与沙漠中行走,我的目光还不时被一些低矮的植物牵动,它们是随处可见的骆驼草和红柳。在连绵起伏的沙丘上,一蓬蓬的骆驼草,根连着根,叶牵着叶,形成散落或密集的草团。那点点苍绿,在空茫的戈壁中,显得格外醒目和壮观。

骆驼草又名希望草,钢的茎,剑的叶,倔强地向空中舒展着。外表看起来如此纤弱的植株,它从哪里积攒这么大的力量?原来骆驼草根系发达,在黑暗中逶迤着,水有多深,根就扎多深。它们既生于斯,长于斯,便从不气馁,亦无怨怼,智慧而从容地活着。

在戈壁荒原上,如果你看到一团团燃烧的“焰火”,那是妩媚的红柳了。清朝才子纪晓岚曾写诗赞道:依依红柳满滩沙,颜色何曾似绛霞。一簇簇红褐色或粉红色的花,米粒般大小,开得细碎而稠密。它们在青碧的枝头上摇曳着,跳跃着,似红雾涌动,又绚如落霞。

风吹来,花如潮水般起伏起来,这才知什么叫“花潮”,有潮的那种气势。若在公园或河边见到这般景致,倒也寻常,可这是极度干旱的荒漠之地,怎不叫人钦佩称奇呢?

红柳的根须蜿蜒于地下,最深可达二三十米,能防风固沙,是沙地中的“铁娘子”,它的枝叶还可入药。红柳的坚毅与淡然,让我想起那么一群人。在寂寥的旷野中,总会遇见许多白色的“大风车”,不知倦怠地旋转着,它的背后是无私坚守的电力人,他们也是扮靓戈壁的“红柳”。

我发现与这里的草木对视,需要一些勇气,每次遥望凝思,都是一次对心灵的叩问。草木是有思想,有大智慧的,在黄沙漫卷的荒野大漠,它们懂得顺应自然,随遇而安,并竭力将根扎深扎牢,尽现生命极致之美。由此而想,在草木面前,人显得那么庸常渺小,理应谦卑些,再谦卑些。


21.
文章写自己与四种草木对视,充满深情。请依据原文,在表格空缺处填入恰当的内容。(4分)
草 木 的感受 
白桦 无私的爱,濯洗着的心灵 
胡杨  
骆驼草 从不气馁,亦无怨怼,智慧而从容地活着,牵动的目光 
红柳  
22.
说说下列句中加点词好在哪里。(4分)
1)细看一棵树上竟有三种叶子,有的狭长如柳,有的圆润如杨,有的清逸如枫,分别意味着少年、中年和老年。
2)骆驼草又名希望草,钢的茎,剑的叶,倔强地向空中舒展着。
23.
结合语境赏析文中画线的句子。(2分)
若在公园或河边见到这般景致,倒也寻常,可这是极度干旱的荒漠之地,怎不叫人钦佩称奇呢?
24.
文章最后一段运用了什么表现手法?有什么作用?(3分)

参考答案
21.
①生命的顽强、坚韧以及永不放弃的爱 ②令感叹,坚毅与淡然,叫人钦佩称奇
22.
1字表示出乎意料,用在句中表现了对这荒凉的戈壁上见到一棵树上长着三种不同叶子的胡杨树时内心的震撼和惊叹。(2倔强形容人刚强不屈,在句中运用了拟人的修辞手法,突出了骆驼草在戈壁上坚强生长的毅力,表达了作者对它的赞美之情。
23.
运用了对比和反问的手法,将公园或河边的景致与荒漠之地的红柳进行比较,突出荒漠红柳生命力的顽强,并用反问的语气表达出作者对红柳的钦佩之情。
24.
卒章显志;升华主旨,表达了作者对草木顽强、坚韧的生命力和默默奉献精神的赞颂,以及对人生的思考。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