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原创]那年冬天,那场雪

(2013-06-13 09:42:39)

《那年冬天,那场雪》作者:顾晓蕊,美国《读者文摘》20102月号刊登(刊登时改名《小年夜,那场雪》,现收录由教育部中国教育科学研究院基础课程研究中心组织专家审定,教育科学出版社出版的《新课标·新阅读》八年级下册。 

美国《读者文摘》电子版:http://www.readersdigest.hk/article/4620

小年夜,那場雪

那年冬天,雪下得很大,街道兩旁結了厚厚的冰,在昏黃的路燈下泛着清冷的光。年三十的晚上,我們一家人拎着禮物,回娘家過新年。

By Thomas Moore;顧曉蕊 撰

 

那年冬天,雪下得很大,街道兩旁結了厚厚的冰,在昏黃的路燈下泛着清冷的光。年三十的晚上,我們一家人拎着禮物,回娘家過新年。

路上 有冰,車開得很慢,時走時停。我掏出手機看時間,催促司機稍微快點,家人等着吃團圓飯。他不急不徐地說,你坐了我的車,我就要把你安全送回家。我抬頭望向 車外,已是華燈初上,行道樹上千朵萬朵瓊花開。街邊五光十色的燈盞,洋溢着節日的喜慶,那些腳步匆匆的人們,大抵都是歸心似箭。

媽媽迎了上 來,嘴裏唸叨着,怎麼現在才到家,我這就熱菜去。下意識地掏手機,看時間,心裏陡地一驚,兜裏空空如也。手機是老公送的生日禮物,這才想起,準是掉到剛才 的車上。媽媽勸我,別急,大過年的,說不定遇到好人,給你送回來。想起一路上,跟司機壓價,他會歸還手機嗎?我在心裏打了個大大的問號......

 

完整內容請見讀者文摘二月號

http://s3/mw690/4c8a0e53tdf1160a2f012&690

 

那年冬天,那场雪

顾晓蕊

那年冬天,雪下得很大,一出门,寒风往袖筒里钻。大冷的天,冻得牙齿直打颤,开口说话,眼前罩上一层白雾。街道两旁结了厚厚的冰,在昏黄的路灯下泛着清冷的光。年三十的晚上,我们一家人拎着礼物,回娘家过新年。

路边站了许久,总算招到一辆的士,车停,上车。我搓着冻成藕荷色的手,说,去阳光小区。车缓缓开动,司机盯着前方,淡淡地说,车费25元。我愣了一下,平时好像没这么贵,这不明摆着抬价吗?有几分不悦,开始跟他讨价还价。

路上有冰,车开得很慢,时走时停。我掏出手机看时间,催促司机稍微快点,家人等着吃团圆饭。他不急不徐地说,你坐了我的车,我就要把你安全送回家。我抬头望向车外,已是华灯初上,行道树上千朵万朵琼花开。街边五光十色的灯盏,洋溢着节日的喜庆,那些脚步匆匆的人们,大抵都是归心似箭。

车开进阳光小区,我对司机说,大哥,20元吧,刚才跟你商量过的。他窘在那里,犹豫着伸出手,接过钱放进包里。我露出胜利的微笑,转身下车。推开家门,妈妈迎了上来,嘴里念叨着,怎么才到家,我这就热菜去。下意识地掏手机,看时间,心里陡地一惊,兜里空空如也。

手机是爱人送的生日礼物,刚使用了半年,三千多块钱。真是忙中出错,这才想起,准是掉到面的车上。妈妈劝我,别急,大过年的,说不定遇到好人,给你送回来。想起一路上,跟司机压价,他会归还手机吗?我在心里打了个大大的问号。

怀着忐忑的心情,我用固定电话拨通了手机,铃声响起,没人接电话。挂了再拨,仍没人接。不再抱什么希望,坐下来吃饭,家人共同举杯,欢度除夕之夜。二十分钟后,电话铃忽然响起,接听,那边传来一声,我在你家楼下,还手机来了。声音不大,却似平地起惊雷,我欢天喜地跑下楼去。

到了楼下,司机大哥说:刚才你打电话时,正好碰上红绿灯,没法给你回话。怕你着急,赶紧把手机送回来。接过手机,掩不住失而复得的惊喜。我从身上掏出一把零钱,数一数,五十多元,一股脑递了过去,说:送给你,谢谢司机大哥。

那可不行,手机本来就是你的,现在物归原主。他连连摆手,笑呵呵地说:如果你真的过意不去,就把刚才的5元车费补给我。我的脸腾地红了,递上5元钱。他接过钱,谦卑地说:不怕你笑话,儿子今年上高三,我想多挣点学费。天黑路滑,我们出车也不容易,你多担待些。

他黑红的脸膛上,流溢着慈爱的光芒,瞬间,我读懂了一颗父亲的心。在他的内心深处,坚守着自己的道德底线,这坚守的背后,是清白人生的信念。想到这里,我侧过身去,泪水难禁。他朝我挥挥手,嗓门很大地说:祝你新年快乐。说完,钻里车里,一溜烟地开跑了。

时光如白驹过隙,一晃几年过去,我仍会想起那年冬天的那场雪。不知他的儿子考上了哪所大学,不知他现在过得好不好?那件雪中往事,在我的心里留下了永久的美丽印记。

编后短评:

拾金不昧的故事有很多,但因为本文真实地再现了生活,真实地反映人物的内心世界,不拨高,不虚化,所以才更真实,更感人。在写法上,通过环境渲染,以及人物的语言、动作、神态和心理活动等细节描写,把人物立体地展现了出来,给人留下深刻的印象。

思考与训练:

1、试分析开头写作上的好处。

2、“我”对出租车司机的态度前后有什么变化?找出描写“我”心理活动的语句读一读,概括一下。

3、出租车司机送手机来,又要了5元钱,是不是有损他拾金不昧的形象呢?这样写有什么好处?

4、文中哪些语句是描写司机的神态、动作和语言的?找出来读一读,体会一下这样写的好处?

5、用自己的话概括一下出租车司机这一人物形象。

读后学写:

生活中有许多品德高尚的人和事,请你把印象最深的,写出来与大家交流一下。或者替“我”写一封感谢信,发到这个出租车公司。

 

http://s12/mw690/4c8a0e53tdeff412eadeb&690

http://s16/mw690/4c8a0e53tdeff4288831f&690

http://s5/mw690/4c8a0e53tdeff4612fc34&690

http://s15/mw690/4c8a0e53tdeff47a9962e&690

 

备忘:

1、《吃苦是成长的必修课》作者:顾晓蕊,《人生》2013年6期刊发

http://s6/mw690/4c8a0e53tdeff6a251975&690

http://s12/mw690/4c8a0e53tdeff6bfeeb4b&690

http://s5/mw690/4c8a0e53tdeff6d027134&690

吃苦是成长的必修课

顾晓蕊

读星云大师的《厚道》,我对其中的一句印象颇深:不经过风霜苦寒,哪里知道温暖的可贵;不能深切认知人生苦短,哪里懂得精进勤学?所以,吃苦就如吃补。有了今日的辛苦播种,他日自然会有苦尽甘来的甜美果实。

苦辣酸甜,皆是人生况味。然而世人多喜欢辣的畅快、酸的回味、甜的甘美,很少有人真正懂得苦的妙处,甚至视吃苦为畏途,避之惟恐不及。

有位同事对我说:“过个周末,感觉比上班还累啊。”她的女儿在一所寄宿制重点高中读书,周末背一包脏衣服回来,统统都交给她来洗。

“袜子不及时洗,会臭的吧?”我问。她苦笑道:“每周带一打袜子,一天换一双,脏的塞到包里带回来。”

她还说有一次到女儿宿舍,见有位女孩穿着一身名牌,靠坐在床头看书,桌上放着个奶瓶。看到她一脸惊奇,女孩调皮地解释说:“用这个喝水方便呗。”同事顿时啼笑皆非。

生活在城市的独生子女,大多是“蜜罐”里泡大,从小就受到家人的迁就和溺爱。在成绩至上这座大山的重压下,他们只得埋身题海,因此出现高分低能的现象也就不足为怪了。

想起我的一位高中同学,左脸有道丑陋的伤疤,像一条狰狞的蜈蚣,听说是儿时被热水烫伤。他的家庭条件很差,在食堂就餐时,只选最便宜的菜。

这样的出身应当是自卑的吧,可偏偏不是,他对任何人都友善,成绩好得让人仰视。学校组织的各项社团活动,他都热心参与,还从生活上关心同学。一颗稚嫩的心要经历多少艰难磨砺,才能如此无惊无惧,如此从容美好。

他后来考上一所很好的大学,毕业后自己创业,如今已是一家企业的老板。一次同学会上,有人问他成功的“秘笈”,他笑着说:“我一直坚信吃苦是福。”

湖南卫视的节目《爱在远山》中,两个孩子在栏目组的安排下,开始了为期七天的角色互换。来自西安的少年高泽冶家境优越,却终日沉迷于虚幻的网络世界;远在贵州山区的男孩罗先旺操持着繁重的农活,然而他善良、好学、上进。

高泽冶到达贵州布衣族山寨后,被乡下生活的艰苦深深触动,特别是看到还不足五岁的妹妹四银要做那么多家务,外表不羁的他沉默了。随后他倾尽所有给四银买衣服,主动给奶奶洗脚……种种表现令人欣喜,流露出少年纯净善良的一面。

面对大都市的繁华,年仅12岁的罗先旺并没有迷失自己,而是保留着真诚质朴的本色。校长想让罗先旺留下来,当作重点学生来培养,令所有人感到意外的是他拒绝了。他认为不能老想着别人的帮助,要靠自己的努力改变命运,将来回乡下当一名老师。

两个来自不同家庭的孩子,在角色互换体验中,对生活多了一份感恩和珍惜。这也让我们领悟到成长是艰辛的,需要经历许多不为人知的挣扎和痛楚,才能完成一次次“美丽的蜕变”。

古人云:咬得菜根,百事可做。年轻人要有不怕吃苦的心态,才能不断地攀登与超越,让成长路上渐次开出美善的花,并最终领略到山高人为峰的壮丽。

有位外国作家也曾说过:你想成为幸福的人吗?但愿你首先学会吃得起苦。吃苦往简单处说就是“尽量不给他人添麻烦。”“凡事多靠自己的努力。”换而言之,吃苦是成长的必修课,而成长是一辈子的事。

 

2、《一滴泪掉下来要多久》《风吹起蒲公英的那一刻》作者:顾晓蕊,收录《2012年中国微型小说精选》

http://s5/mw690/4c8a0e53t7cb3255ad284&690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