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三年级下册《集合问题》教学实录

(2008-09-14 08:46:09)
标签:

集合问题

下册

直观图

思想方法

龙兴

分类: 教学设计

      三年级下册《集合问题》教学实录

教学内容:人教版实验教材三年级下册108页及练习二十四1、2题

教学目标:

1、使学生借助直观图,利用集合的思想方法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

2、使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过程中体会集合的思想。

3、培养学生善于观察、善于思考,善于解说的学习习惯。

教学重、难点:

1、理解韦恩图各部分的意思。

2、使学生借助直观图,利用集合的思想方法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

教学过程:

一、情境激趣,设疑导入

师:左边有几个圈,右边有几个圈,合起来是几个圈?

(老师分两次在黑板上画圈,左3右2,左4右5)

生1:3+2=5(个)。

生2:4+5=9(个)。

生3:只要把左边的圈与右边的圈加起来就算出一共有几个圈了。

师:是否只要知道左边有几个圈,右边有几个圈,就像这样用左右两边的圈一加就可以了呢?

生1:是的,我们要算两边共有几个圈把这两边的圈相加就可以了。

生2:不是。

(老师不予解释,只是在黑板上又画了几个圈。左4右5,其中有一个圈是重复的)

师:有几个圈?

生1:我数出来了,有9个圈。

生2:4+5=9(个)。

生3:4+5-1=8(个)。

师:这里为什么要减一?

生:因为重复了一个圈

师:同样是算两边共有多少个圈,方法却变了,今天我们就一起来学习“有趣的圈”(师板书课题,同时在黑板的一角写上“重复”)

设计意图:第一次分两组分别算出圈的和后,基本形成了算像这样两个数的和直接相加即可的感觉,可第二次遇到同样的问题,算和的方法却不一样。“一共有多少个圈”这一个问题引起的认知冲突,势必会激发学生强烈的探究欲望,也为后续的学习埋下伏笔。)

二、直观感知,递进理解

师:那怎样计算像这样有重复的问题呢?

生:要算两边的和是多少,把两边的数相加后,得减去重复的,重复了几次就减几。

师:像这样有重复的问题,我们用图表示就清楚了。

师在集合圈的左边画7个小圆圈,右边画6个小圆圈,中间重复2个圈。

师:这里有几个小圆圈?

生:7+6-2=11(个)。

师:是不是11个圈呢?我们一起来数数看。(师生一起数)

师:你认为哪儿的计算很重要?为什么呢?

生:我觉得减二很重要,这两个重复了,如果不减就算多了。

(一)引导学生理解集合圈

师:你能看着这个图说几句话吗?(教师引导学生说)

(1)只在左边的有5个圈。

(2)只在右边的有4个圈。

(3)既在左边又在右边的有2个圈。

(4)左边的有7个圈。

(5)右边的有6个圈。

(6)一共有11个圈。

(二)帮助学生进一步理解集合圈

师:我指哪里你就说哪句话,试一试!(师指生说)

(三)完整感知集合圈的含义

师:你能上来边指各部分边说每部分所代表的含义吗?要求将六句话说完整。(生上台演示)

师小结:计算有重复问题的题目时,可以像这样用画圈的方法来表示。能很清楚的看出各部分及总数分别是多少。

设计意图:韦恩图的引入,简洁明了。教师直接说明“像这样有重复的问题,我们用图表示就清楚了。”结合教学目标的定位,此处没有进行过多的探究。侧重点是渗透集合的思想,同时教师非常关注学生对韦恩图的理解。教师引导"说",学生独立说图的某部分含义和完整感知图的意思,无不强化了学生对韦恩图的理解。这里教师舍得花时间,难点突破到位,为后面的解决问题奠定良好的基础。)

三、自主探究,解决问题

师:参加语文兴趣小组的有8人,参加数学兴趣小组的有9人,既参加语文又参加数学的有3人。

(1)师:你能画圈表示吗?

(生1只在左边的画了8个,只在右边的画了9个,中间还重复了3个)

生2:他画错了。

师:请你上去帮他改正,并帮他找出错误的原因。

生2:如果按他这样画,参加语文的就有11个人了,应该把只在左边的画5个与中间的重复部分合起来一共是8个才对。

生3:只在右边的也应该画6个。

师:你会计算有多少人参加兴趣小组吗?

生1:8+9-3=14(人)。

生2:5+3+6=14(人)。

生3:8-3+9=14(人)。

生4:9-3+8=14(人)。

设计意图:学生借助直观图,利用集合的思想方法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在解决实际问题的过程中体会集合的思想是本节课的目标。这一环节的设计有助于达成此目标,同时教师还关注了计算方法的多样,让学生进一步的理解韦恩图,运用集合图解决问题。)

四、联系生活,运用新知

师:你们班有多少人?

生:我们班有58人。

师:现在我来统计一下,有多少人参加语文兴趣小组?有多少人参加数学兴趣小组?既参加语文又参加数学的有多少人?

(生举手示意。据统计,参加语文的有10人,数学的有30人,都参加的有6人)

师:你会列式计算一共有多少人参加兴趣小组吗?

生独立完成,然后汇报交流。

设计意图:数学无处不在,这一环节的设计创设了贴近学生生活实际的事例,让学生用所学知识去解决身边的数学问题,强化新知,同时体现新知的价值。)

五、巩固练习,拓展新知

1、动物运动会

同学们都很爱动脑筋,自己设计了解决问题的方法,运用这些数学思想方法可以解决生活中的许多实际问题。

五一节就要到了,动物王国准备举行运动会,看哪些动物来参加呢?认识它们吗?

学生说说动物名称。老师表扬:你们的课外知识真丰富,老师都很佩服你们。

比赛项目:游泳、飞行

师:小动物们可以参加什么项目呢?学生讨论、反馈。

师:原来这些动物有这么多本领,那就请你们来帮小动物报名吧。(把动物序号填在课本上)

说说哪些动物会飞,能参加飞翔比赛,哪些动物会游泳,能参加游泳比赛。

点到天鹅、海鸥时,说说它们应参加什么项目,为什么?要放在哪儿?你能看着这幅图说六句话吗?

2、龙田龙兴文具店

同学们帮助小动物们解决了运动会报名的问题,再接受一次挑战好吗?

①龙兴文具店昨天、今天批发文具的情况

②观察图,发现了什么?(两天都批发了钢笔、尺、练习本)

③两天共批发多少种货?

学生列式:5+5-3=7   5×2-3=7  5-3+2=7

说说怎么想的?

设计意图:这一过程创设了学生喜闻乐见的故事情景,如在进行练习时,把根据动物特性填写集合图的练习题,创设成了一个“动物运动会”的场景,把动物特性“游泳、会飞”形象地比喻成“游泳、飞翔”两个比赛项目,让学生帮助小动物进行报名,这一场景的创设变原本枯燥的练习形式为生动的数学活动,既提高了学生参与数学活动的积极性,又激发了学生乐于助人的思想品质;又如在紧接的“龙兴文具店”中也充分引入学生的社会经验,让学生真真切切的感受到数学就在自己的身边,数学在生活中实际作用,体会数学与自然及人类社会的密切联系,了解数学的价值,增进对数学的理解和学好数学的信心。)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