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人民日报》:文章《民办非学历活得不容易》关注免费大学

(2013-08-30 12:18:08)
标签:

教育

姜岚昕

社会企业家

使命

免费大学

分类: 魅力华夏

北京华夏管理学院提供免费教育却难招学生 

民办非学历 活得不容易 

   免费上学,却招不来学生,这样的尴尬,发生在北京华夏管理学院。作为一所民办非学历高等教育机构,该校联合爱国者、新东方、汇源等开展“百家企业联盟发起免费求学行动”,计划从2012年起每年招收5001000名优秀贫困生免费就读。两年下来,尽管入学人数从去年的56人上升到今年的近200人,但远未招满预期中的人数。

《人民日报》:文章《民办非学历活得不容易》关注免费大学

(图一:人民日报 原文配图)

 

  在我国民办高等教育阵营中,823所非学历高等教育机构占据了半壁江山,而类似北京华夏管理学院的境遇,几乎是这些机构共同面对的生存困境。没有文凭授予权、社会认可度低、就业保障不力、公众信任危机……种种路障横亘,让“北京华夏管理学院们”不禁发问:我们究竟该何去何从?

《人民日报》:文章《民办非学历活得不容易》关注免费大学

(图二:人民日报 报道版面)

 

  ——编  者  

 

  学校:学费全部免就业有保障

 

  学生:专业选择少师资力量弱

 

  近日,来自贵州贫困山区的高中毕业生小董,来到北京华夏管理学院报到。按照“免费计划”,他获得了每学年6800元学费、3000元实训费和2800元住宿费的减免。逾1万元的学费减免,加上各种奖学金,足以支撑他几年的学业。

 

  与小董作出同样选择的,还有近200名家庭贫困生。免费上学,是他们选择这所学校的主要原因。“在多家知名企业的支持下,我们每年为‘特优、特困、特长’的革命老区及贫困山区学子、农民工子弟等提供免费教育的机会。” 北京华夏管理学院院长姜岚昕坦言, 即便免收多项费用,目前的入学人数仍与学校5001000人的招生目标相差甚远。

 

在学校看来,这种尴尬局面主要源自品牌影响力欠缺。“作为一所民办学校,我们既没有太多的历史积淀,也没有优秀毕业生的辉煌纪录,仍然处于品牌的开创期。”

 

北京华夏管理学院始建于1994年,是教育部批准成立最早的中外合作高等院校之一。20091月,世华集团对北京华夏管理学院进行重新整合优化。20103月,经北京市教委批准正式转为具有独立法人资格的全日制民办高校。201111月,在爱国者数码科技、亿阳集团、汇源集团、盘龙云海集团、世华智业投资集团、雅士利国际控股集团、远东控股等民营企业共同支持下,北京华夏管理学院宣布实行“免费教育”,每年将为近千名学生提供免费上大学的机会。据了解,“免费大学”的成立旨在帮扶符合条件的革命老区孩子、少数民族孩子和农民工二代子弟免费进入大学学习。根据院方计划,今年华夏管理学院计划招收“特优、特长、特困”的全额免费生350名,每名学生将获得每学年6800元学费、3000元实训费和2800元住宿费的全部减免,四年下来,学院将为每个孩子免除超过5万元人民币的教育费用

《人民日报》:文章《民办非学历活得不容易》关注免费大学

(图三:北京华夏管理学院)

 

记者了解到,北京华夏管理学院推行免费教育,日常的办学经费主要靠岗位定制、智力投资、助学基金等模式来支撑。

 

北京华夏管理学院为“特优、特长、特困”都设定了明确的标准,特优主要通过优选考试(面试和笔试)及资料审核,以考察学生对知识的学习能力、知识的运用能力、知识的营销能力;特困则指家庭生活条件或生存环境困难的学生(家庭人均年收入低于8000);特长是指学生本人在同层级群体中具有比较特别的优势或专长。其录取原则是,符合“特优、特困、特长”条件者优先录取,符合“特优、特困”或“特优、特长”条件者选择录取,符合“特优”条件者严格考察后选择录取。

《人民日报》:文章《民办非学历活得不容易》关注免费大学

(图四:百家企业联盟发起免费大学行动仪式)

 

按照北京华夏管理学院院长姜岚昕的设想,将通过三种主要的经营模式让免费大学生存下去:第一是采用岗位定制的方法。不收学生的钱,而是由企业进行赞助,学校负责给企业培养适合的人才。第二是爱心捐助。号召更多社会人士和企业家为学生进行捐赠,资助特别贫困的学生实现上学的梦想。第三就是采用创业帮扶的模式。通过创办一个经济园区,免费给一些创业者提供办公场地,通过占有一定的股份来支持创业。

 

“免费大学”的构想非常美好,一推出即赢取业界一片叫好声,但俗话说万事开头难,作为国内第一所“免费大学”的华夏管理学院也面临着多重挑战,但姜岚昕却依旧充满信心。他对记者说:“免费大学并不是一时兴起,而是我个人一直以来的梦想,我希望帮助像我一样家境贫困但志向远大的的学子完成大学学业。

 

不过,有学生则直言学校专业不接地气,选择空间过于狭小。据悉,北京华夏管理学院总共只有8个专业,且全部为企业经营管理、公益事业管理、人力资源管理、营销管理之类的管理专业。“我校是企业定制教育,专业是根据企业岗位需求设置的,由校企联合培养,就业有协议保障。”姜岚昕也承认,“学校的现有专业不能满足学生的需要。”

 

    与此同时,华夏管理学院实行“三三制”教学,即三分之一时间课堂教学,三分之一时间邀请实战名师授课,三分之一时间深入各大企业实践。在“三三制”的基础上,姜岚昕又进行了书院制、导师制和学分制“三制”探索教学,其中“书院制”是邀请了中国教育学会副会长朱永新创立新教育书院、原云南教育厅厅长罗崇敏创立三生书院、姜岚昕自己创立的大爱堂书院。华夏管理学院学生可以选择自己心仪的书院,跟随由企业家、社会活动家组成的书院导师学习、活动,最后根据学分评定学习效果。

    师资力量不足也是学校吸引力不足的主要原因之一。该校负责人坦言,虽然聘任大学老师和企业家来教学,但专业师资力量仍较弱,缺少知名教师,教师数量也较少。

 

  专家:未被纳入学历教育体系成为硬伤

 

  公众:部分民校违规招生办学自毁声誉

 

  即使打着免费教育的旗帜,依然难以吸引学子的目光,北京华夏管理学院的处境背后,折射出的是整个民办非学历高等教育机构的疲软与低迷。

 

  目前我国民办高等教育中,一部分是授予国家承认学历的,即民办大学。另一部分未被纳入国家学历教育体系,根据北京市教委日前下发的通知,这些学校只能被称为“民办非学历高等教育机构”。教育部日前公布的《2012年全国教育事业发展统计公报》显示,我国民办非学历高等教育机构共有823所,注册学生82.82万人。

 

《人民日报》:文章《民办非学历活得不容易》关注免费大学

(图五:2013级免费大学新生参加社会实践活动)


      由于这些教育机构不能颁发学历和文凭,只能提供学校印发的毕业资质。如果学生想取得国家承认的学历,就得通过成人高考、自考等渠道,继续求学。“现在的社会大环境下,学历仍被大多数人所看重,找工作、升职时文凭常被设为硬杠杠。这些无法提供学历和文凭的教育机构招不到充足生源,也就不足为奇了。”有专家如此分析。  

 

  而部分民办学校的不正规办学也在自毁行业声誉,加剧公众的信任危机。为了抢夺生源,一些民办学校不惜虚假宣传、违规招生,教学敷衍、文凭造假等现象也时有发生。

 

  症结:积累不足身份模糊导致品牌难建

 

  前路:进入法制化转型民校应理性发展 

 

  模糊的定位与雷同的专业,让许多民办学校走上低水平扩张之路。据业内人士透露,许多民办非学历高等教育机构开设的专业集中在管理、会计、外语等文科类,而这些恰恰是市场上最饱和的专业。“这几年就业形势越来越严峻,本科生、研究生尚且难找工作,就业压力极大压缩了民办学校的生存空间。”

 

  学生的选择,决定着民办学校的走向,在市场的淘洗中,民办非学历高等教育机构能形成品牌的并不多。有专家坦言,由于先天积累不足,加之后天身份模糊,导致民办高教的实力和影响力有限,从师资配备到学校管理,从教学效果到社会形象,都无法与公立高校“抗衡”。民办教育的运营资金除了来自投资者,主要依赖学生缴纳的各项费用,高学费投入与低社会认可度的矛盾让学生们对非学历的民办高教望而却步。哪怕有这种免费计划,很多人也觉得不可信。

    如果以2003年《民办教育促进法》的颁布实施算起,我国民办教育迈入法制化阶段的转型发展期已然10年。要化解民办非学历高教的多重难题,政府应该释放应有的体制机制活力,加紧落实政策,并形成比较完善的外部监督机制。而民办教育也须躬身自省,剔除不理性、不正规的发展选择,切实提高教育质量,树立品牌意识,寻找适合自身发展的特色道路。唯如此,才有可能健康成长。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