花季少女,美丽容颜,却在一夕之间惨遭毁容。烧伤面积达28%,脸部颈部烧伤严重,惨状令人触目惊心,行凶者是16岁男生的陶汝坤。如此漠视生命,泯灭人性,无怪乎有激愤难抑的网友痛骂其“丧心病狂”“禽兽不如”。

在为这次悲剧痛心的时候,我们禁不住要问,“制造”陶汝坤这样的“活阎罗”的根源是什么?是天生暴戾还是教育缺失?如果是教育缺少,那责任又该谁来承担?家长?学校?社会?或者兼而有之?
养不教,父之过。首先,作为孩子的第一任老师,陶某的父母确实有着不可推卸的责任,因为父母的言传身教对孩子的影响是持久而有力的,朝夕相对,耳濡目染,点点滴滴都在孩子的成长中留下一些印记。从这次悲剧中陶汝坤父母的做法可以看出,陶汝坤人性的丧失并非没有他们的影响。因为事件发生后他们不仅没有给受害人家属一个令人宽慰的答复,反而想方设法为儿子开脱,在给受害者造成肉体上的伤害之后又给受害者带来精神上的伤害,如此不重视别人的伤痛,这样自私到极致的父母又如何能教育孩子尊重别人的生命?
事至今日,未见陶汝坤所在学校做出任何表态,我们不禁纳闷:学校在这件事情上为何像旁观者一样远远地站着?从媒体报道看,事发前两个少年的感情纠纷已持续了很长一段时间了,在这个过程中学校方面做过哪些具体工作?学校是教书育人的地方,不仅要教给学生知识,更要教会学生如何做人。该事件不仅反映出学校不仅没有做到所谓的素质教育、品德教育,甚至连基本的关心都没有,一切不参与,让人不禁汗颜。

我不禁联想到云南大学生马加爵连杀四位舍友,西安音乐学院大三学生药家鑫“激情杀人”,这些悲剧都折射了一个共同的现象——学校更关心学生的分数,却无人问津学生的心智是否健全。从中学到大学,素质教育普遍严重缺位——只重视知识教育,坚持“唯分数论”,却不教育学生如何做人,这样的教育是残缺的。学校的责任是教书育人,教书重要,育人更重要,没有健全的人格,知识再多也是枉然。
以爱的名义行走,却与爱背道而驰。从社会这个层面上来说,我们的社会整体都忽视了青少年的心理健康。一方面是对青少年的心理健康不够重视,意识不到心理上的不健康可能带来的严重后果,也就没有积极主动地去创造一个环境,形成一个有效的机制去引导青少年健康成长。另一方面是不能针对已经出现的问题提出一套行之有效的解决办法,以至于悲剧一再出现。
爱是一门人生的功课,无论是“爱自己”还是“爱他人”。我曾在很多次的演讲中跟学员讲过:我爱你,但跟你无关!你对我好,是对我爱的回应;你对我不好,是对我爱的成全。我所崇尚的,就是爱你,跟你无关的境界。当事人对生命的爱如此漠视,父母对孩子的爱如此不负责任,而学校更是失缺对学生心智之爱的教育和培养,因此,恶果的出现绝非偶然。作为一个教育工作者,我如何不痛心疾首?
加载中,请稍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