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月底在西安举行的第100期“总裁执行风暴”课程上,在吴卫红等爱心企业家的大力支持下,“一课一公益”活动成功启动。同时,北京华夏管理学院的改革方案已定案,各项准备工作也已就绪,于是在《华夏2011招生简章》中,北京华夏管理学院正式公布了针对特优、特困、特长的学生实行学杂费特免的“三特”招生新政策。
“三特”招生政策出台以后,个别朋友在言论华夏是借慈善之名,行抢生源之实。有此疑虑并不奇怪,并且持这种观点的人还不在少数,这是因为近年来各种招生新政不少,在让学生摆脱高考录取的同时,也使得农村的孩子处于更加不利的地位。23日人民网就发表文章《谁来为农村优秀生源“加分”》,指出过去的保送、自主招生、特长生加分等高校招生改革方案,加剧了教育资源分配的不平等,呼吁充分开发农村这个人才宝库。
《谁来为农村优秀生源“加分”》的主旨是要求高校的招生新政中要把提高生源质量和社会责任承担结合起来,出台专门针对农村孩子的招生扶持政策。这一点深得我心,回报农村,回报农村教育也是我个人的使命,我非常赞同“让弱势群体有通过教育改善个人乃至家庭命运的机会,是一个健康社会以积极方式调整社会利益格局的最好路径之一。”的观点,我自己的命运发生改变是不够的,我还要帮助更多的人改变命运。
作为生在农村、长在农村的我,深知农村的孩子的确在特长培养方面缺乏条件,但他们意志坚强,务实勤学,潜力很大。所以在2011年北京华夏管理学院的秋季招生中,“三特”政策虽然不是专属农村的优惠政策,但在挑选特优、特困、特长的学生时,我们将重点面向农村孩子,面向边远地区的孩子,为他们提供改变命运的机会,同时我也坚信农村优秀生源通过我们的努力,一样也可以成为栋梁之才。
根据“做少、做小、做强”的发展战略,今年北京华夏管理学院的招生规模被大幅压缩,八个专业共招400人,也许这对整个广大农村教育资源的现状来说是杯水车薪,但我想只要真正把优惠送给最需要的人,“三特”招生的价值就是巨大的。因此,我们欢迎读者朋友推荐需要帮助的农村孩子,我们将尽一切可能实现他的求学愿望。
同时我也相信只要随着北京华夏管理学院的发展,随着“一课一公益”活动的推进,将会感召越来越多的人来为农村优秀生源“加分”,改变教育资源分配不公平的现状。
加载中,请稍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