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十一课诸子百家 教学设计
(2013-01-31 11:20:03)分类: 教学设计 |
华师大版七年级历史上册第五单元第二十一课
诸子百家 教学设计
在此次的研修中历史故事教学法可以很好的提高课堂效率,下面是我用历史故事教学法对华东师大版七年级上册第21课诸子百家的教学设计,请大家多提宝贵意见。
|
|||
教材分析: |
|||
1.2011版新课标:知道老子、孔子,初步理解“百家争鸣”对后世的深远影响。活动建议:收集《论语》中的一些名言,说一说其中的含义。 2.本课是第五单元第21课,属于思想文化史。讲述的是春秋战国时期社会巨大变革引发思想解放潮流,许多文士、思想家,对社会的大变革发表各自的看法,提出各自的主张,形成了“百家争鸣”的局面。课文讲述了当时主要的学派有儒家、道家、墨家、法家和兵家,介绍了代表性的思想家及他们的主要主张。 |
|||
学情分析: |
|||
七年级的学生还是以感性认识为主,因此对“百家争鸣”中纷繁复杂的各家代表人物及其思想主张中的政治、哲学思想,学生难以理解。教师应该在学生自主学习的基础上指导他们整理出基础知识,在运用中考相关材料解析题对代表人物及其思想主张进行深入浅出的讲解,同时培养学生的解题能力。对于孔子的教育思想,由于七年级语文已经学习了《论语十则》,不必作过多补充。 |
|||
|
|||
1、 3、使学生了解中华文化源远流长和博大精深,产生对传统文化的认同感和自豪感,教育学生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培养学生积极向上、自强不息的奋斗精神和人生态度。 |
|||
教学重点和难点 |
|||
重点:本课的重点是老子、孔子及其主要主张。 难点:诸子百家的深远影响。 |
|||
教学过程 |
|||
教学环节 |
教师活动 |
预设学生行为 |
设计意图 |
导入新课 |
在背景音乐SHE的《中国话》的同时,出示暑假在我校举行的《2012第三届青年踏寻孔子行脚》照片,然后简要介绍其活动是由陕师大台师大两岸四地联合举行的践行孔子教育精神的活动。孔子是距今已有2500多年的历史人物,至今依然受到国人乃至全世界的尊重,空子为什么享有如此崇高的地位? 孔子只是春秋战国时期“诸子”之一,儒家只是春秋战国时期“百家”之一,今天将由我带领大家走进 “诸子百家”。先出示诸子百家现今意义及出处。在出示学习提纲。 |
学生在背景音乐下观看照片,思考老师提出的问题并回答:儒家创始人,被称为圣人。 理解现今意义及知道其出处。 |
播放背景音乐、观看照片提问导入新课可以激发学生的兴趣和求知欲。 使学生更加对诸子百家有一个全面的认识。 |
自主学习 |
1、教师出示自主学习要完成的题纲《诸子百家各派代表人物及主张》。 2、教师巡视了解学生自主学习情况。 |
学生自主学习,完成下列题目:1、了解各学派代表人物的思想主张,完成小黑板出示的表格 |
通过自主学习,培养学生自学能力;通过填表格,了解各学派代表人物的思想主张;为老子、孔子各设计名片、搜集小故事,更全面了解老子、孔子。 |
合作探究 |
1、ppt出示探究问题 2、教师巡视了解小组合作学习情况,予以适当的指导 3、小组代表发言,教师点拨归纳 |
1、小组合作探究以下问题:(1)子曰:“学而时习之”“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三人行,必有我师焉”思考:阅读孔子的些话,对你的学习有什么帮助和指导?(2)课本112页阅读(3)课本114页复习与议论 2、小组派代表发言 |
通过小组合作学习,培养学生的团结协作精神及对重难知识点的理解 |
深化拓展 |
1、ppt出示问题 2、小组代表发言,教师进行必要的基础知识点拨归纳:诸子百家对后世的深远影响。 |
思考问题:(1)儒、道、法哪一家思想更适应于当时大变革的时代?(2)什么样的思想更适应于稳定时期的统治? (3)材料题。(2010·泰州) |
通过对这些题目的思考,让学生进一步理解各学派的思想主张,达到学以至用的目的,并训练学生的解题能力和综合判断能力。 |
课堂小结 |
|
|
|
附板书设计
百家 |
诸子 |
生活时期 |
诸子 |
观点 |
著作 |
儒家 |
孔子 |
春秋后期 |
孔子 |
思想:仁,礼;教育:72弟子,“学而时习之”等;典籍:《诗》《书》《春秋》 |
《论语》 |
孟子 |
战国时期 |
孟子 |
思想:仁政;主张:民贵君轻,天时,地利,人和;警句:富贵…贫贱…威武.. |
《孟子》 |
|
道家 |
老子 |
春秋末战国初 |
老子 |
思想:朴素辩证法; 主张:无为而治 |
《道德经》 |
庄子 |
战国 |
庄子 |
思想:逃避现实,精神自由 |
《庄子》 |
|
法家 |
韩非子 |
战国末期 |
韩非子 |
主张:历史发展变化,法治,君主专制 |
《韩非子》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