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英国游记——大英博物馆藏品背后的故事

(2012-07-09 20:34:00)
标签:

摄影

英国

伦敦

大英博物馆

考古

馆藏

珍品

旅游

分类: 欧洲

http://s8/orignal/4c888ba6tc3187ae304b7&690

 

直至目前,我已完成了世界四大博物馆之旅,包括法国巴黎卢浮宫、美国纽约大都会博物馆、俄罗斯圣彼得堡国立埃尔米塔什博物馆和英国伦敦大英博物馆。

大英博物馆成立于1753年,到明年它已是160岁了。这是一座气势恢宏的古罗马神殿式建筑,是世界上规模最大、最著名的博物馆之一,拥有藏品700多万件。博物馆拥有100多个陈列室,面积六七万平方米。

http://s9/orignal/4c888ba6tc2c86d5d3658&690

 

也许是受到卢浮宫新建玻璃金字塔(贝津铭设计)的成功经验所鼓舞,大英博物馆请来英国最著名的高科技派建筑大师福斯特,为原本露天的大中庭,设计了一个玻璃采光罩,将这个原来使用率极低的户外中庭,转变成众多游客的集散枢纽。原本曲折回绕的参观路线,因而变得清晰紧凑。这处精彩的中庭空间,使得这座历史文物的古典殿堂,成为欣赏现代建筑艺术的最新据点。

http://s5/orignal/4c888ba6tc3187b544434&690

 

站在大网格状的天幕下,还真有点目眩的感觉,仿佛头上漂浮着一张巨大的蛛网。中庭顶部是由1656块形状奇特的玻璃片组成,广场中央为阅览室,外围有礼品店和书店。我回过头去,找到拍摄中庭最佳位置,也就是下图中楼上的窗口,但没想到走进博物馆就被众多的、珍稀的,有些则是绝无仅有的展品所吸引,最后竟忘记照相的事了。 

http://s1/orignal/4c888ba6tc3187ba9e490&690

 

大英博物馆包括埃及文物馆、希腊罗马文物馆、西亚文物馆、欧洲中世纪文物馆和东方艺术文物馆。其中以埃及文物馆、希腊罗马文物馆和东方艺术文物馆藏品最引人注目。大英博物馆还以收藏古罗马遗迹、古希腊雕像和埃及木乃伊而闻名于世。罗塞塔石碑、亚尼的死者之书等堪称镇馆之宝。

http://s13/orignal/4c888ba6tc3187b2f422c&690

 

http://s4/orignal/4c888ba6tc3187b3f4023&690

 

复活节岛上的巨石像早在我少年时代就对其充满好奇,但能看到真实的复活节岛石像是我从没想到的。当我们走进大英博物馆第一个展厅时,在目光所及处看到石像,真好像有种时空的穿越,竟是那么的不真实。 

http://s11/orignal/4c888ba6tc3187be6970a&690

 

复活节岛位于南太平洋波利尼西亚群岛的东面,距智利西海岸3700多千米,离其他岛屿也较远。这个小岛呈现三角形,长度分别是16、1824公里,面积约为164平方千米。荷兰航海家雅可布·洛加文(Jacob Rogeveen)于l72245日发现了这个小岛,因那天正好是复活节,所以就把它命名为复活节岛。岛上的居民则称它为“拉帕努伊”,意为“石像的故乡”,或称“特皮托·库拉”,意即“世界的肚脐”。

 

这类纪念重要祖先的雕像制作于公元前1000年到十七世纪下半叶之间。 当年复活节岛上大约有600座石像,分布在该岛的沿海地带,多半成组地矗立在石砌平台上,面向大海,每组的数目不等。最高达9.6米,大多为36米。大英博物馆中有两座。

  

下图:复活节岛的大型石雕像——华·哈卡纳乃阿。

http://s7/orignal/4c888ba6tc3187c509b96&690

 

据考证,这些雕像都是本地古代人制作的,但最令人难以理解的是,岛上的人们为什么要雕刻这些巨型石像?史学家们一直在争论不休,有人认为是与墓葬有关,因为曾经在石像下面的神龛里发现过人的尸骨;还有人认为是与当地人的祭祀活动有关,放置石像的平台就是祭祀的圣台。

 

另外,古代人们是如何利用简单的工具将这样巨大而笨重的石像搬运的呢?岛上的传说声称它们是“自己走来的”,但经研究,由于雕像重心很低,所以十几个人就可以把它举起并迅速移动。这种巨大的石雕像在其他岛上也有发现,但在复活节岛上最多。作为人类最初的艺术活动,这些雕像进一步证明了艺术与生产和对自然的神秘崇拜有着十分密切的关系,这是世界各民族史前文化的共同特征。

下图来自网络。

http://s14/orignal/4c888ba6tc40c3b06848d&690

 

中国和南亚展厅。来自中国的藏品一直都是大英博物馆最受人们青睐的,这里的展品横跨了中国5000年历史,从石器时期开始到清朝的各代珍贵文物都陈列在这里,此外还有来自印度等南亚地区的精美展品。 

http://s11/orignal/4c888ba6tc3187c7f14ea&690

 

http://s3/orignal/4c888ba6tc3187e0b02b2&690

 

http://s2/orignal/4c888ba6tc3187dd4f311&690

 

http://s1/orignal/4c888ba6tc3187e47f100&690

 

展厅一端是巨大的中国壁画,据说来自五台山寺庙。壁画前是三尊端坐在高台上的塑像,包括弥勒佛、金刚罗汉及士大夫。 

http://s5/orignal/4c888ba6tc3187d815664&690

 

http://s1/orignal/4c888ba6tc3187ce0d8b0&690

 

度母像,这尊美丽的、经过精心制造的镏金青铜菩萨像,于19世纪从锡兰(现在的斯里兰卡)来到大英博物馆。它几乎同真人一般大小,形象简单朴素,头发上曾经插着的一件珠宝现已丢失。

 

关于雕像的来源知之甚少,它的捐赠者罗伯特·布朗里格在1811年被任命为锡兰岛的管辖者和总司令。他于1820年回到家乡,10年后他将镏金的青铜像捐献给大英博物馆。

 

雕像的最初身份被认定为帕提尼神(一个与分娩和天花有关的女神),多年以来,斯里兰卡人和许多学者都认为这个判断不正确。 现在,她被认为大乘佛教的女神——度母菩萨。这尊让人难以忘怀的美丽雕像大约于公元10世纪制成,高1.45米,但发现雕像的确切地点至今也不清楚。

http://s13/orignal/4c888ba6tc3187e866d3c&690

 

http://s4/orignal/4c888ba6tc3187e6731a3&690

 

印度雕像。 

http://s12/orignal/4c888ba6tc3187f80697b&690

 

印度雕像——迦尼萨。长着像头的迦尼萨是湿婆神和帕尔瓦蒂的长子,十八伽蓝神之主,侍候湿婆的半神。他是“清除障碍者”,帮助他的信徒满足他们的愿望。13世纪制作于奥里萨邦,高1.2米。

http://s8/orignal/4c888ba6tc3187f4cbb57&690

 

http://s2/orignal/4c888ba6tc3188020c2e1&690

 

http://s1/orignal/4c888ba6tc318800290a0&690

 

http://s12/orignal/4c888ba6tc318800333eb&690

 

中国瓷器厅。没有时间一一展现中国瓷器的精美,我用广角镜记录了大英博物馆里的中国瓷器,那数量太令人震惊了。中国各个朝代的精美瓷器极大地丰富了大英博物馆的馆藏,说心里话看到这些展品后的心情很复杂,一半是亲切和自豪,另一半则是屈辱和愤慨。

http://s14/orignal/4c888ba6tc3188028366d&690

 

http://s15/orignal/4c888ba6tc318806ea53e&690

 

http://s15/orignal/4c888ba6tc318a50d4ace&690

 

http://s7/orignal/4c888ba6tc318a5449726&690

 

http://s11/orignal/4c888ba6tc318a53441aa&690

 

http://s9/orignal/4c888ba6tc318805f0f78&690

 

http://s5/orignal/4c888ba6tc3187ae94414&690

 

http://s12/orignal/4c888ba6tc318a50d7b0b&690

 

http://s15/orignal/4c888ba6tc318a535635e&690

 

http://s5/orignal/4c888ba6tc318a59e9484&690

 

http://s8/orignal/4c888ba6tc318a60a9df7&690

 

二楼的古埃及馆,主要展示了古埃及丧葬文化。 

http://s2/orignal/4c888ba6tc318a692d841&690

 

姜人,大英博物馆里最著名的尸体也许就是“姜人”,他生活于前王朝晚期,距今已有5000多年了,他是人工制作木乃伊技术发展之前的一个很好的埋葬范例。“姜人”应该是于1900年由埃及和亚述古物保管人——沃利斯·巴奇爵士(Wallis Budge18571934年)带到大英博物馆的。埋葬“姜人”的坟墓位于一座山中隆起的小坡下,几乎被两三块巨大的石块覆盖。由于石头被紧密地压叠在一起,墓穴里的尸体被完整保存下来。

木乃伊属于人工干尸,“姜人”则属于自然干尸。

http://s1/orignal/4c888ba6tc318a6fde940&690

 

http://s5/orignal/4c888ba6tc318a732aa84&690

 

古埃及木乃伊可能是大英博物馆最知名也最受欢迎的藏品了, 不同年龄和国籍的参观者都对它怀有浓厚的兴趣。馆内有大约80具完整或者几近完整的人类木乃伊,以及和它们一起保存的其他葬礼用品。

 

大英博物馆自1756年,即建馆第三年就开始有木乃伊收藏品了。埃及人为什么要制作木乃伊,因为埃及人认为人死后,灵魂会回到躯体内复生并进入永恒国度,所以要妥善保存尸体。保存尸体的方法最初是简单地埋于热沙中自然干燥,经历了数个世纪的不断进化,到后来则采用一系列十分复杂的处理过程,使尸体得以越来越完善的保存。第一批被保存下来的尸体,早至约公元前3200年。

http://s13/orignal/4c888ba6tc318a628d6ec&690

 

http://s7/orignal/4c888ba6tc318a5e29646&690

 

http://s8/orignal/4c888ba6tc318a68ae297&690

 

贴有金箔的彩绘木乃伊箱,上面有死者阿特米多拉斯的画像,来自哈瓦拉,约公元二世纪初期。X光扫描显示他死于19—21岁之间,高1.67米。 

http://s1/orignal/4c888ba6tc318a6c18240&690

 

一层和二层古埃及馆的藏品是大英博物馆最负盛名的收藏品,收藏的文物达到7万件,仅次于埃及博物馆。其中罗塞塔石碑、亚尼的死者之书、法老拉美西斯二世的胸像被认为是这里三大最珍贵藏品。

http://s8/orignal/4c888ba6tc318a810af67&690

 

一层古埃及馆主要展示雕塑。 

http://s12/orignal/4c888ba6tc318a82fd6bb&690

 

http://s4/orignal/4c888ba6tc318a7a57213&690

 

罗塞塔石碑,这是大英博物馆最为令人瞩目的藏品,虽然从外观看来它在馆藏的古埃及文物中不怎么起眼,但是这块不规则的黑色花岗石上用两种语言刻下的三段铭文使它具有非凡的价值。这块石碑的价值所在就因为它是解密古埃及文明的钥匙,石碑上端的铭文是埃及象形文字(又称“圣书体”),中间是埃及草体象形文字(也称“俗体”),底部的铭文是希腊文。

 

这块石碑出土于1799年,此时象形文字和它的草体失传已久,唯有希腊文仍广为人知。很快希腊文被翻译成法语、英语和拉丁语。但其他两段铭文的翻译工作却步履维艰,三段文字的内容相近却不相同。组成埃及象形文字的不是像希腊语那样简洁的字母系统,而是一个数目庞大、种类不一的符号系统。这段碑铭刻于公元前196年。

http://s14/orignal/4c888ba6tc318a779134d&690

 

在以后的日子里,很多学者参与了碑铭的破译工作,在几次有价值的发现之后,最终由法国人让_弗朗索瓦·商博良(Jean Fransoic Champollion, 17901832年)破解了罗塞塔石碑的谜底,这已是1822年,距石碑的出土已过去23年的时间。古埃及文明之谜已被解开,但罗塞塔石碑的魅力仍然不减当年,它是大英博物馆内被最多围观的一件展品。碑高1.14米,重762公斤。

 

罗塞塔铭文是写于托勒密五世统治时期的一篇公文,时间是公元前196327日,即托勒密五世加冕的当天。铭文的内容是孟菲斯的僧侣团制定的一条法令。

下图为图片扫描。

http://s14/orignal/4c888ba6tc412aab27cad&690 

 

拉美西斯大帝的胸像是古埃及馆中最有价值的一尊,在统治埃及的众多法老中,第19王朝的拉美西斯二世(现在被称为“拉美西斯大帝”)是在位时间最长的一位,他约于公元前1304年继承了父亲塞提一世之位,统治埃及长达67年。据说他有150个孩子,以此保障了王位的传承。他通过竖立巨大的雕像并拨款雕刻浮夸的碑文而建立起伟大的声望。这座安放在大英博物馆埃及展厅内的拉美西斯大帝的胸像,来自埃及底比斯的祭庙。

 

这座雕像带着谜一般的微笑,头上戴着褶皱布料制成的头巾,顶端有眼镜蛇王冠。胸像由一块双色花岗岩制成,以区分头部和身体。高2.67米,重7.25吨。古埃及人把这样的雕像作为保证主人能死后重生。最早发现它的是拿破仑早期探险队员,为将其搬走在右胸部位钻了一个洞(至今仍看到),但也未能将其运走。

 

直到1818年历尽千辛的拉美西斯大帝的胸像才被安置在大英博物馆,其运输过程被称为带有史诗性的、充满传奇色彩的。乔万尼·巴蒂斯塔·贝尔佐尼(Giovanni Battista Belzoni)是事件的始俑者。在之后的数年内,他又为大英博物馆带来了一系列收藏品(当时只以2000英镑价格购入),如阿蒙诺菲斯三世的巨大头像和两个巨大的阿蒙诺菲斯三世坐像、一个石灰石胸像和两个石英石头像、三个真人大小的国王木雕等。

 

在之后的年代里贝尔佐尼从原址移走的那些雕像的重要性开始显现,那些雕像打动了数代来自埃及之外,却也对这个国家十分迷恋的参观者,它们被视为大英博物馆馆藏珍品。

http://s8/orignal/4c888ba6t79fdd7090037&690

 

红色花岗岩制成的国王头像,被认为是阿蒙诺菲斯三世,戴着双王冠。来自卡纳克的穆特神庙附近的昆斯贝克霍特神庙前。第18王朝,约公元前1390年,高2.28米。也是由贝尔佐尼搬移的。

http://s10/orignal/4c888ba6tc3187bd62489&690

 

http://s4/orignal/4c888ba6tc3187c9caf93&690

 

http://s10/orignal/4c888ba6tc3187d548659&690

 

http://s10/orignal/4c888ba6tc318a863d169&690

 

西亚馆是大英博物馆的重要展馆之一,这里收藏着很多来自西亚地区古文明的文物,包括古巴比伦王国的人头牛身雕像、亚述时期的浮雕等,是少有的能了解混乱的古代西亚历史的地方。

http://s6/orignal/4c888ba6tc3187d3681d5&690

 

巨型人面狮身带翼石像。位于亚述纳齐尔二世(Ashumasirpal )在尼姆鲁德的王宫中的西北殿。新亚述时期,公元前865年,名为拉玛(Lamassu)。石像用来保护王宫免受魔鬼力量侵入。 

http://s5/orignal/4c888ba6tc318a7794f14&690

 

http://s9/orignal/4c888ba6tc3187bce33d8&690

 

http://s6/orignal/4c888ba6tc3187da0b8f5&690

 

亚述王宫浮雕。大英博物馆是唯一可以看到如此众多而且保存得如此完好的亚述浮雕系列的地方。这些浮雕仍然按照其原始顺序排列。它们在1845—1855年间出土。

http://s3/orignal/4c888ba6tc3187ef0cac2&690

 

http://s14/orignal/4c888ba6tc3187ea454ed&690

 

古希腊和罗马馆是大英博物馆的另一个亮点,其中藏品尤其以来自帕提农神庙的命运三女神像和神庙遗址最为著名。而古罗马历代皇帝的半身雕像、雅典卫城出土的雕塑、黏土版文书、陶壶、金器等也都极具特色。 

http://s15/orignal/4c888ba6tc3187f9ed17e&690

 

http://s15/orignal/4c888ba6tc318a91a88ee&690

 

http://s2/orignal/4c888ba6tc318a8b83a31&690

 

在希腊文物区,可看到整座帕提农神庙的壁面浮雕及立面山墙上的雕像,还有一座小神庙,竟被整座拆解运回后又重建。

http://s16/orignal/4c888ba6tc318a8c8575f&690

 

涅内伊德(Nereids)碑像。约公元前380年,出土于土耳其西南部利西亚的桑索斯。这一墓碑可能是为利西亚的阿比纳斯(Arbinas)君主所建,融合了希腊和波斯的图像设计风格。圆柱间站立着的雕像可能是海中仙女涅内伊德。

http://s13/orignal/4c888ba6tc318a96f7b7c&690

 

两座巨型雕像出土于哈利卡纳苏斯(今天土耳其的波德如姆)的摩索拉斯陵墓,约公元前350年。右侧是男子雕像,高3米;左侧是女子雕像,高2.67米。摩索拉斯陵墓是世界古代七大奇观之一。

 

在古代世界七大奇迹中有两个——哈利卡纳苏斯的摩索拉斯陵墓和以弗所的狄安娜神庙在大英博物馆,其他五个中,埃及金字塔仍然在原地,亚历山大灯塔早已毁于地震,巴比伦空中花园、罗得岛的巨像和菲迪亚斯的宙斯雕像也早就消失了。 

http://s2/orignal/4c888ba6tc318a88bc2d1&690

 

http://s15/orignal/4c888ba6tc318a9428f2e&690

 

http://s10/orignal/4c888ba6tc318a960b609&690

 

http://s12/orignal/4c888ba6tc318a9e9b5db&690

 

拉车的大理石马的头部和前肢,青铜的马嚼子原先就有。发现于摩索拉斯陵墓,高约3.6米。 

http://s4/orignal/4c888ba6tc318a82eba33&690

 

还有一件展品虽然我没有亲眼见到,但不能不说,它也是大英博物馆的一件镇馆之宝——波特兰瓶。这是一件精心雕刻的罗马浮雕器皿,极深的钴蓝色玻璃上覆盖着不透明的奶白色玻璃。

 

波特兰瓶可能制作于奥古斯都(公元前27—公元14年)或者提比略(公元1437年)统治时期,这作者可能是一位亚历山大港的工匠,因为亚历山大港是古代制作玻璃器皿最重要的中心之一,而且这种浮雕技术被认为源自那里。蓝色玻璃瓶身先被吹到只有3毫米那么薄,然后覆盖上一层差不多薄的白色玻璃。最后就开始了费尽心思的雕刻过程。

 

波特兰瓶命运多舛,几经易主最后由波特兰家族第三代公爵收藏。1810年波特兰公爵将瓶子借给了大英博物馆。瓶子暴露在公众面前35年都安然无恙,然而184527日,就在关门之前,瓶子和盛放它的柜子被一个醉酒的爱尔兰精神病人砸碎。肇事者22岁,叫威廉·劳埃德的人。被起诉后劳埃德被判交付罚金3英镑,但他因身上只有9便士而面临服两个月的苦役。但两天后一封奇怪的信连同3英镑寄给法官,希望不再追究劳埃德。劳埃德因此被释放,并消失得无影无踪。

 

18459月,破碎成200多片的波特兰瓶由大英博物馆的修复者约翰·道布尔迪复原并再次展出。1948年和1989年又两次对波特兰瓶进行了修复。今天如果仔细查看,还能够看到裂缝,但它仍然是罗马时代幸存下来的最好的玻璃器皿之一。

下图来自网络——修复后的波特兰瓶。

http://s2/orignal/4c888ba6hc44e74316b41&690

 

大英博物馆后门。门口的两只大石狮据说也是从中国运去的。 

http://s3/orignal/4c888ba6tc318a9eadf82&690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