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恩施民俗

(2012-08-19 10:18:38)
标签:

恩施

土家族

摆手舞

民俗文化

劈波斩浪

朝阳观

黄金洞

奥运会

龙麟宫

旅游

分类: 快乐驿站
            恩施民俗 

恩施民俗

恩施民俗

    恩施民俗 

摆手舞       摆手舞是土家族最有影响的大型歌舞,带有浓烈的祭祀色彩。摆手舞以讲述人类起源,民族迁徙,英雄事迹为主要内容。祭祀仪式由梯玛或掌坛师带领众人进摆手堂或摆手坪跳摆手舞、唱摆手歌。摆手歌长达数万行,堪称土家族民族史诗。 土家人跳摆手舞讲究时辰、场地和规模。跳摆手舞不拘人数多少,少者数百,多则上万,摆手时,以击大锣、鸣大鼓呼应节奏,气势恢宏壮观,动人心魄。主要特点是手脚呈同边动作,踢踏摆手,翩翩进退,成双成对,节奏鲜明生动。   摆手舞按其活动规模分为大摆手小摆手两种。大摆手是在摆手堂中举行的,以祭八部大神为主。小摆手是土家族居住区普遍盛行的一种文化习俗活动,在恩施流行于酉水流域。过去,凡百户之乡,皆建有摆手堂,有的还建有排楼、戏台等。来凤舍米湖、大河等地现有摆手堂遗迹。西兰卡普       西兰卡普是土家族最具代表性的手工艺品,西兰是人名,卡普是她织的花布,因此西兰卡普就是土家族的织布。 西兰卡普以红、蓝、黑、白、黄、紫等丝线作经纬,通过手织——后来用机械挑打交织而成。主要用作被面、床罩、窗帘、桌布、椅垫、包袱、艺术壁挂、锦袋等,色彩对比强烈,图案朴素而富夸张,写实与抽象结合,极富生活气息。 关于西兰卡普的由来有个动人的传说:相传西兰是土家山寨最漂亮最聪明的姑娘,她把山里的百花都绣完了,就没见着半夜开花半夜谢的白果花(银杏)。为了绣出白果花,她独自半夜爬上高高的白果树与白果花儿对话,不料被又丑又坏的嫂嫂发现了,哥哥听信嫂嫂谗言,用板斧砍断了白果树,西兰摔死了,她的绣花艺术却被土家人传下来了。 跳丧哭嫁”       跳丧哭嫁是极富当地土家族特色的风俗习惯,它与汉族地区传统的红白事的习俗不同。

撒尔嗬聚居在清江流域的土家人,至今仍盛行以欢乐的歌舞来吊唁逝世的老人的传统习俗,当地土家人叫它撒尔嗬撒尔嗬跳丧 又名打丧鼓,是土家人的祭祀歌舞,在鄂西民间有着极其久远的历史。 恩施野三关是撒尔嗬的发源地,是民间流传跳丧舞的故乡。现在表演流行的有燕儿含泥凤凰扇翅幺姑姐筛锣牛擦痒怀胎歌香袋歌等近20个品种。其唱腔古老独特,其动作粗犷豪放,其鼓点明快、节奏感强。

哭嫁土家女子婚前要唱哭嫁歌,即在婚前半月至一月开始哭唱,其形式有一人哭、二人对哭、多人一起哭。哭唱的内容大多是:哭爹妈的养育之恩,兄嫂、姊妹别离之情,骂媒人和对封建婚姻礼教的不满等;乡邻则以劝嫁为主,内容以贺新婚、夸新郎、互祝愿、道吉祥为主。与其说是哭,倒不如说是唱,其腔多为传统音调,口音,既伤感又抒情,充满了土家民族风情。苗族傩戏       傩戏是从苗族祭祖还愿的词曲中衍生而成的一个地方戏种,是旧时迎神赛会、驱逐疫鬼的一种仪式,又称地戏、傩堂戏、傩愿戏、还傩愿。苗族先民信鬼不信神,认为人的灵魂不灭,祖先死后灵魂仍在,可以保佑子孙后代。因此,苗民往往祈求祖先,助其实现心愿,一但酬愿便要祭祀祖先,俗称还傩愿。还愿时举行的仪式就是傩仪。 还愿则必戏,演唱傩戏的班子称为,班主则称坛主或掌坛师。演出时以三五人头戴木制面具,一人主唱,众人合之,随着锣鼓的伴奏且唱且跳,虽动作呆板而不失风趣诙谐,歌腔单调却也词粗理正。 目前既能演傩戏又能雕刻傩戏面具的民间艺人,尤以恩施三岔乡老艺人谭学朝最为出色。他创作的傩戏面具作品曾于1987年入选全国首届民间艺术节,部分面具作品赴西欧16国巡回展出。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