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ttp://s11/mw690/4c87a196td72d5eb9872a&690
从《阿凡达》看当下中国电影的主要缺失
陈劲松
第67届美国金球奖揭晓后,科幻巨制《阿凡达》在电影类别的角逐中脱颖而出,获得最佳剧情类影片。曾执导过风靡全球的《泰坦尼克号》导演詹姆斯·卡梅隆,毫无悬念地成为本届颁奖典礼的最大赢家。有媒体评论说,好莱坞最佳影片此等重量级奖项很少授予科幻题材类影片,《阿凡达》获此殊荣,无疑是“对未来的预测”这一主题相较现实主义题材的胜利。但在我看来,《阿凡达》带给全球观众的,不仅仅只是一场由炫目特技构成的视觉盛宴,更因其出众的想象力和创新精神,以及深抵灵魂的人文关怀之情,而受到评委的青睐。以此观照当下中国电影,不难看出其中的缺失。
想象力的缺失
想象力的匮乏乃至枯竭,显然是当下中国电影的一大通病。艺术的生命力在于想象,想象力的有和无、强与弱,很大程度上决定着文艺作品的广度和深度。对于电影这一独特的文艺形式而言,尤其如此。纵观中外电影史可知,任何一部优秀的电影作品,无不是人类想象力的结晶。唯有丰润充沛的想象力予以引领,电影才能产生无与伦比的艺术效果。
就詹姆斯·卡梅隆而言,正是自幼埋下了科学幻想的种子,才潜移默化地影响着他后来对科幻电影进行孜孜不倦地探索。还是在14岁时,他邂逅了库布里克的《2010太空漫游》,顿时被奇幻的影片场景深深震撼,连看10遍之多后,即萌发了投身电影创作的愿望,并一发不可收拾地将其付诸于《终结者》、《异形2》、《泰坦尼克号》、《深海异形》以及今天的《阿凡达》等经典电影的拍摄实践。贯穿于卡梅隆电影始终的,乃是源源不断、别具一格而又永不衰竭的想象力。表现在《阿凡达》中,卡梅隆独具匠心地制造出一个如梦似幻的“潘多拉星球”,那形态奇异的外星动物、美轮美奂的外星植物、自成一体的外星生态系统,相信令所有影迷都叹为观止——这不得不归功于导演天马行空般的想象力。
很难设想,倘若人类失去了想象力,我们周围的世界将会变成怎样一幅图景。这恰恰是当下中国电影所缺失的。缺失的结果,就是那些具有代表性的中国电影导演,集体无意识地遗忘了“乌托邦”式的想象——对一个更加美好的未来世界的想象。从《英雄》开始,过于商业化的“中国式大片”便充斥着众多荧屏,出手一个比一个阔气,场面一个比一个宏大,却又一个比一个苍白无力。《无极》、《夜宴》、《十面埋伏》也好,《投名状》、《满城尽带黄金甲》、《三枪拍案惊奇》也罢,无一例外走的大片路子,然而无一例外匮乏想象力,情节枯燥乏味,故事简单无聊。这些大片并没有给观众建构出一种可以且唯有从电影中才能够摄取的独特之美,因而,观众的心灵视野和畅想空间自然也就无法被打开。当中国电影过于看着票房而拒绝去想象一个更加美好的世界、更为丰富的人生的时候,“整个世界在资本的推动下,就只剩下了资本的逻辑,艺术想象力的空间势必开始萎缩,甚至封闭。”
何为富有艺术想象力的电影?简而言之,有一条连接我们对现实生活和未来世界予以自由幻想的通道,可以让我们最大限度地打开心扉,无拘无束地想象一个更加美好的彼岸,以及抵达这个彼岸的可能性,从而让我们满怀憧憬、身心愉悦、回味无穷地步出电影院。进一步说,在充沛饱满的想象力上能走多远,中国电影就能走多远。
创新性的缺失
创新是一个民族的灵魂,文艺创作更离不开从形式到内容的创新。当一部电影带着想象力轻舞飞扬的时候,艺术的创新绝对会给观众留下深刻印象,甚至带来意料之外的惊喜。
譬如《阿凡达》。其情节并不复杂,但因为有了技术、故事和观念上的创新,使得整部电影色彩斑斓雄奇瑰丽,在聚积了《风中奇缘》、《与狼共舞》、《勇敢的心》、《幽灵公主》、《侏罗纪公园》以及《星球大战》等诸多经典影片的优点之后,又能青出于蓝胜于蓝,让我们惊奇叹赏之余,更有着身临其境般的视觉享受和醍醐灌顶般的灵魂洗礼。看完《阿凡达》之后,不得不说,正是卡梅隆,以其独特“催眠术”将我们引入一个超凡脱俗、远离尘世喧嚣的梦幻世界,从而踏上一次前所未有的仙境之旅。就如《时代》周刊所言:“卡梅隆用《阿凡达》证明,他既是一个伟大的电影导演,又是一个伟大的探险家。” 大师级导演索德博格在看了《阿凡达》后甚至说:“从此,电影的历史要以《阿凡达》之前和《阿凡达》之后来形容了。”
反观当下中国电影,满目皆是重复、跟风之作。一部谍战片甫一出炉,更多谍战片蜂拥而上;一部贺岁片刚刚杀青,更多贺岁片争先恐后。动机再明确不过,无非想从不断壮大的电影市场分一杯羹。说实话,这些年我们看过的古装片、武侠片、警匪片、搞笑片……太多太多了,爱恨情仇何时了,打杀知多少?!走进影院,打开电视,除了长袍马褂和刀光剑影,就是无厘头和食色性,没完没了却又无可奈何。还是以《英雄》、《无极》、《夜宴》、《十面埋伏》、《投名状》、《满城尽带黄金甲》以及《三枪拍案惊奇》等国产大片为例,几乎尽一色的古装片,题材相近,套路相似,故事雷同,内容平庸。“都是一样的大色块,几乎都有的竹林,怪异的兵器,空中乱飞的武林高手,分不清朝代、国籍的服装,蚂蚁般的人群”。究其根本原因,乃是导演们过于急功近利,没有耐心进行形式或者内容的创新,一味追求高票房和市场效应,却不注重更深层次的内涵与价值。艺术固有的探索精神几乎被他们抛弃得干干净净,“艺术源于生活但高于生活”的信条被他们遗忘得彻彻底底,电影在他们手中轻而易举地走出了创新的领地,而他们也似乎心甘情愿地向平面的世俗化生活缴械。在此背景下,他们的作品无一例外成为消费时代的商业复制品,而难以对观众产生艺术震撼力。如北大教授、著名电影理论家戴锦华所言:“有些巨片所讲述的故事总是在复制、强化资本的逻辑,总是一味地认同权力、讴歌权力和争夺权力,永远在讲一个成功者和失败者、统治者和被统治者的故事。影片的叙事逻辑往往是对现实当中最强势、最主流逻辑的直接复制,而不包含任何质疑或批判。”这就是当下中国电影现实。
从电影史的角度而言,《阿凡达》无疑开创了一个全新的时代。而《阿凡达》的成功似乎昭示着:中国电影现在最缺的不是票房,最需要打磨的不是形式,而是艺术的创新。
人文关怀的缺失
卡梅隆在接受记者采访时说,《阿凡达》强调的是环境保护主题,以及人类应对地球家园负责。电影中的潘多拉星球,有一株高大圣洁的灵魂树,它是纳美人的根,是纳美的远古祖先生生不息而繁衍下来的种族精神,更是凝聚潘多拉星球万物万灵和谐相处、平等互敬的图腾。圣树垂下万条联结着纳美人与爱娃女神的神奇丝绦,使它能够让女神和芸芸众生之间心有灵犀……卡梅隆在这部历时十余年打造的巨作中塑造灵魂树图腾的象征意义,“不仅仅是一个虚幻的天神,而是不可侵犯、不可征服甚至无法预知而真实存在的自然力,它凝聚着万物的力量,召引着万物在发展中求得永生。”——从这个意义上说,卡梅隆之所以成为卡梅隆,而非另一个面容模糊的视觉大片导演,就在于他能自觉地将人文关怀融入其电影中。卡梅隆坦言:“我们在这个电影中所探讨的一些想法就是人类和他所创造的技术文明与自然,以及土著文明之间的关系。太多的时间上,人们都只是不负责任的索取,而没有能够给自然充分的尊重……我们需要改变生活方式,才能够使人类将来继续得到生存”。
与此大相径庭的是,当下的中国式大片大多热衷于宣扬暴力和战争。喧哗与骚动的表象下,人物内心的丰富性被深深遮蔽了,缺乏对生命的尊重,毫无对崇高的敬仰,最终,情感世界的贫瘠暴露无遗,一举成为道德上的贫血儿。正如陶东风教授所说,中国大片表现出来的这种道德贫血,是当下中国道德混乱、道德虚无和价值失范的一个征兆。对此,导演陆川更是一针见血地指出:“《阿凡达》突然让我意识到,我们电影的情怀和简单的美好距离有多远;我们和清澈的纯真距离有多远;我们和炙热的梦想距离有多远;一直在扭曲阴暗扯淡的纠结的庸俗中奔走狂欢的我们,距离到真诚,还有多远!”因为我们都“自觉放弃了通往崇高的道路,而彻底拥抱了低俗。我们在虚高的票房中裸奔和狂欢的时候,我们彻底放弃了作为一个电影人、一个民族精神文化产品创作者应有的操守。”
由此可见,在这样一个娱乐至上的消费时代,电影仍然是一件值得郑重对待的严肃之事。今天的中国电影界,缺的不是大片,而是一颗人文关怀之心。我觉得,有必要让导演们建立起对电影清晰而坚定的信念,这个信念甚至无关票房的多少,而只和电影本身发生关系,那就是:商业化时代的电影到底价值几何?这个时代的电影需要怎样的艺术情怀?显而易见,导演的胸襟与气度,决定了他会拍出什么类型、何种风格的电影来。一个在电影艺术上没有人文关怀之心的导演,是不可能拍出好电影来的。
生命不息艺术不止。而是否具有丰富的想象力和独特的创新精神,是否以人文关怀之心触动芸芸众生的灵魂,无疑是这个浮躁的时代,衡量一部影片价值大小和一个导演水平高下的重要尺度。
(注:本文发表于《浙江作家》2012年第2期。)
加载中,请稍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