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深圳特区报】薛忆沩的精神向度及其小说旨归

(2011-08-30 00:00:00)
标签:

薛忆沩

精神向度

小说旨归

分类: 文学评论

http://s4/mw690/4c87a196gcc9f37867a93&690

 

生活在“别处”

——薛忆沩的精神向度及其小说旨归

 

陈劲松

 

    生活在“别处”。这是作家薛忆沩当下的生存状态,也可视为他的精神向度及其小说旨归。这么多年来,他以个人的文学视角和叙事经验,描摹着“别处”的风景与生活,体认着“别处”的境遇和困惑。最终,他的生命与他的写作互为实证,他的精神也在“别处”得以涅槃。与文坛的众声喧哗相比,他的自甘寂寞无异于一种特立独行:倾心于写作却超然于名利得失;钟情于小说却游离于文学中心。

    薛忆沩显然不是以量取胜的作家,看重的是质,恰如他的那句口头禅:要么不做,要么做好。作为一个小说家,他实在耐得住寂寞,经得起等待。迄今为止,薛忆沩问世的作品就数量而言并不算多,两部长篇:《遗弃》、《一个影子的告别》;两部小说集:《流动的房间》、《通往天堂的最后那一段路程》。仅此而已。较之于著作等身者,薛忆沩显然写得很慢。但在我看来,薛忆沩的慢却凸显出一种耐心。如评论家所言:“在我们这个以加速度前进的全球化时代,耐心已经成了人类生活和写作中的稀有品质。”而从薛忆沩的小说作品来看,他的耐心,其实就是语言的耐心、叙事的耐心和精神的耐心。正是借着耐心的打磨,他的小说才能在慢中散发出精美的质地。

 

既古典又现代

 

    生活在“别处”,薛忆沩体验到的是恐惧、孤独、悲伤、过去和死亡,在小说中表达出的却是温暖、信念、希望、未来和新生。他的语言节制、简约而又富有张力;情感纯粹、真挚而又超越现实;思想单纯、干净而又接近神性。

    薛忆沩的小说既古典又现代,这当然与他的个人气质与偏好有关。一方面,他潜心于《四书》、《庄子》、《楚辞》和李商隐诗歌等中国传统典籍;另一方面,他又沉迷于莎士比亚、马尔克斯、卡尔维诺、乔伊斯、普鲁斯特等西方文学大家,并从中汲取古典文学与西方文学的养分。因此,他的小说,弥漫着诗人的气质,充满了哲学的语言。阅读他的中短篇小说,我能在隐约中看到博尔赫斯、维特根斯坦、贝娄、兰波、布罗茨基等人的影子。在他看来,好的文学作品应该揭示灵魂的秘密,没有对个人生存困境智慧的洞察和深切的同情,一部作品就没有价值。在小说中,薛忆沩总是不遗余力地醉心于书写人类与命运、情感与婚姻、梦境与回忆、希望与绝望、爱与被爱、告别与死亡、孤独与悲伤、恐惧与苍白、欲望与激情、惶惑与焦躁、时间与虚无、天空与大地、战争与和平、黑夜与灾难,以及过去、现在与未来。漂浮于寂静的个人世界,面对平静或者疯狂的历史、冷漠或者平庸的时代,他不断追问生活的意义;张扬生命的尊严;找寻过往的温暖;体味人生的悲凉;思考命运的归宿。进而在这种书写中,反抗时代的喧嚣、发掘生命的奇迹,并使得他的精神向度及其小说旨归,回到过去,立足现在,抵达未来,指向永恒。 

苛求语言淡化故事

 

    对小说语言和思想的苛求,让薛忆沩淡化了对于故事、情节和人物的经营。因此,无论是讲述“城市里面的城市”的小说,还是讲述“历史外面的历史”的小说,都不难发现其背景模糊、故事性较弱、少矛盾冲突、人物身份简单的特点。在多部小说中,主人公的名字是“X”(如《一九八九年十二月三十一日》、《手枪》、《无关紧要的东西》等);或者“税务员”(《乳白色的阳光》);或者“苦思冥想者”(《有人将死》);或者“那位最后到会的代表”(《那位最后到会的代表》);或者“年轻的哲学家”(《走进爱丁堡的黄昏》);或者“出租车司机”(《出租车司机》)等等。那么,这些小说吸引我的地方究竟在何处呢?我以为首先是语言和思想。薛忆沩用十分考究的语言和出色的心理描写,表达出了人性的、历史的思想深度。其次是虚构与想象力。“想象力激起了欲望和虚构的狂热”,于是,薛忆沩的目光与思绪,穿过若干年代,回到了他生命最初和最高的意义中去。他的代表作《流动的房间》,通过回忆与追溯,生发出作者对于生活、历史和时间的个人思考:“生活正在否定生活。”“时间一开始就已经结束。”透过那些堆满书的房间、没有家具的房间、没有窗户的房间、浓缩着历史的房间、充满音乐的房间,不难读出其中的隐喻。

    生活在“别处”,小说即是薛忆沩的上帝。他用他那高贵的文字,传达出最为简单而普遍的真理。他的写作实践,力证了精神与信仰在文学写作领域中的弥足珍贵。犹如《流动的房间》所揭示的那样,生活世界永远都在流变,唯有精神,可以永恒。而他建基于此的精神向度及其小说旨归,必然会引起我们对自身所处境遇的思考与辨析,进而将我们渡向一个更为高远的精神彼岸。

 

深圳特区报:http://sztqb.sznews.com/html/2011-08/30/content_1724943.htm

搜狐网:http://roll.sohu.com/20110830/n317770209.shtml

凤凰网:http://news.ifeng.com/gundong/detail_2011_08/30/8786266_0.shtml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