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ttp://s5/middle/4c87a196g7a65cc845b24&690
美哉东方山
陈劲松
生来骨格超凡俗,正是三楚第一山。天高云淡,佳人美景,择一风和日丽之良辰,仙游千年胜迹东方山。
入山之路,乃一阳光大道,虽不甚崎岖,却是九曲十八弯地顺着山势蜿蜒而上。一路行去,只见青山叠叠,绿树茫茫;流云朵朵,清风幽幽;岩峰凝紫,草木际天;虫鸣鸟唱,人走车飞。举目四望,奇葩欲吐芳心艳,心壑也知春意浓。
东方山简介中如是说:东方山之名,因西汉武帝太中大夫东方朔在此结庐而得。光阴荏苒,岁月悠悠;千年轮回,物是人非。年年岁岁花相似,岁岁年年人不同。昨日之日景尚在,今日之日美名扬。
渐至山顶,只见朗日高照,金光四射,峰峦山岚之间,闪烁着五彩光芒,山之巅好似戴了一顶紫金冠。极目远眺,紫微九重,群山起伏;芳草萋萋,白云悠悠。登高寻胜迹,看山外青山禅里藏禅。天地之容,自然之貌,都凭双眼收来。虽无四海之磅礴,五岳之巍峨,却不失冲天鲲鹏之灵,苍莽昆仑之魂。倏然展翅凭长啸,豪情盖天任逍遥。
昔刘禹锡有诗云:山不在高,有仙则名。吾辈今日幸登东方山,看得清尘世喧嚣,吞得尽人间烦愁,方可临仙人吟诗,对智者赋曲。又东岳泰山有联曰:四顾八荒茫,天何其高也;一览众山小,人奚足算哉!攀至顶处,亦有同感。或问历尽艰辛而达东方山之巅,真英雄何所遇?乃是满身的疲惫,孤单的路途,以及自己在天地之间愈来愈真切的渺小感。所谓“极目古今愁,放怀天地窄”。
山道弯弯几许?回首来时路,曲曲折折,宛若游龙。细细体味,感触颇深。历史与生命的庄严之感,岁月与人生的厚重之情,顿涌心头。其实,人生便有如东方山下那道十八弯的山路,须经艰难跋涉,一路攀登,方可领悟“行到水穷处,坐看云起时”之真谛,才能体会“山重水复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之境界。
收回思绪,沿山路继续前行,到得山中,则又可欣赏到另一番景色。放眼望去,只见梵宇僧楼,亭台寺塔;朱门黄阁,红窗青扉;钟鼓之声绕屋角檐牙,古意苍茫;经佛之音环青松翠柏,胸怀浩渺。寺中香燃烟缭,朝拜之人,虔诚无比。山中多寺庙,一为法藏寺,一为弥陀寺;一为东普禅寺,一为弘化禅寺,香客拜遏,终年不断。诸多景点,或曰祥关月涌,或曰灵泉卓锡,或曰仙覆晒暄,或曰青松倒插,风姿各异,景色优美。
群寺之中,最数弘化禅寺。阅史可知,该寺始建于唐宪宗年间,乃鄂东南迄今保存最完整、规模最大的佛教场所,其为庆祝千年之交特制的“天地铜磐”堪称世界一绝。寺中有钟楼、鼓楼、白莲净城、大雄宝殿等古式建筑,典雅别致,底蕴深厚。
偈言有云:酒肉穿肠过,佛祖心中留。“眼中有佛,心中无佛”也好,“眼中无佛,心中有佛”也罢,身处佛门净地,面对千年古刹,静心而想,尘世之间,芸芸众生,名者争名,利者夺利,圣者愈圣,庸者愈庸。遂记起一佛寺有联曰:晨钟暮鼓,惊醒世间名利客;经声佛号,唤回苦海梦迷人。人世沧桑,譬如日升月落,残缺无常;生涯流离,譬如草木零落,境随时迁。
佛经有语云:因果如种植,生死如长夜;忏悔如除垢,静思如金玉;慈悲如冬日,净心如净土;戒律如良师,布施如播种;欲望如深渊,烦恼如逆缘……这是多么睿智精辟的譬喻与箴言啊。精诚所至,金石为开;道生讲经,顽石点头。
美哉,东方山;善哉,弘化禅!
(注:本文发表于《东楚晚报》2011年4月29日知周刊·美文版,东楚网转载。)
东楚晚报:http://www.hsdcw.com/daymap/index1.asp?f=HTTP://WWW.HSDCW.COM/xml/2011-4-29/347184.xml&bzday=2011-4-29#
东楚网:http://www.hsdcw.com/html/2011-4-29/347184.htm
加载中,请稍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