赵绍琴治周某肝癌案

周某某,40岁。初诊:1985年5月20日。
患者因胃脘部肿块伴疼痛呕吐于1984年11月经某省医学院附属医院检查确诊为胃癌,并行胃全切术。1985年因肝区疼痛来北京某医院检查,B超提示肝内有占位性病变,诊断为转移性肝癌。
1985年3月14日超声所见:左肝外段及内缘均见低回声区,分别为0.2cm X 2.lcm, 3.0 X
2.9cm大小,边界尚清楚。右肝回声均匀,未见明显异常区。
提示:左肝内多发实性占位病变。
患者自觉右胁下胀满不适,阵阵作痛,心烦急躁,夜寐梦多,口干咽燥,舌红瘦,苔白而干,右脉弦细滑,左脉弦细。此为肝热阴伤,气机阻滞,络脉失和。良由情志不遂,肝郁日久,化火伤阴所致。先用疏调气机以解肝郁。
蝉衣6g,僵蚕10g,旋覆花10g,片姜黄6g,香附10g,木香6g,丹参10g,焦三仙各10g 20剂。
并嘱其注意忌食辛辣厚味,只吃清淡素食,并每日坚持散步运动,不可间断。
二诊:1985年6月10日。胁下渐舒适,疼痛大为减轻,诊脉仍弦细,舌红苔白且干,心烦梦多。气机渐调,郁热未清,继用疏调气机方法。
蝉衣6g,片姜黄6g,僵蚕10g,香附10g,杏仁10g,枇杷叶10g,焦三仙各10g 6剂。
三诊:1985年6月17日。脉弦细而数,夜寐欠安,仍属肝经郁热未清、络脉失和之象,再以疏调,参以凉血化瘀。
半枝莲l0g,白头翁10g,蝉衣6g,僵蚕10g,片姜黄6g,竹茹6g,枳壳6g,焦三仙各10g 6剂。
四诊:1985年6月24日。夜寐渐安,心烦亦减,右脉弦细而滑,左脉濡软,郁热渐轻,仍用前法进退。
半枝莲l0g,赤芍10g,茜草l0g,半夏l0g,陈皮6g,蝉衣6g,片姜黄6g,僵蚕10g,焦三仙各10g 6剂。
五诊:1985年7月1日。脉象滑软,舌红苔白,嗳气不舒,再以清血化瘀通络方法。
半枝莲l0g,赤芍l0g,茜草10g,陈皮6g,片姜黄6g,蝉衣6g,僵蚕10g,焦麦芽10g 6剂。
六诊:1985年7月8日。脉象濡软且滑,舌白腻润,诸症皆减,仍用凉血化瘀方法。
半夏10g,陈皮6g,半枝莲10g,半边莲10g,蝉衣6g,僵蚕10g,片姜黄6g,焦三仙各10g 12剂。
七诊:1985年7月22日。脉象濡软,舌红且绛,肝区不舒,用益气化瘀方法。
沙参l0g,茯苓l0g,赤芍l0g,生黄芪10g,茜草10g,蝉衣6g,僵蚕10g,片姜黄6g 6剂。

八诊:1985年7月29日。复查B超,结果如下:肝左内叶见1.30cm X
1.20cm低回声团,边界清晰规则。余回声可。超声提示:左肝内叶实性占位病变。
诊脉弦细滑数,夜寐梦多,仍属郁热未清,继用凉血化瘀、益气活络方法。
生黄芪20g,沙参10g,麦门冬10g,蝉衣6g,五味了10g,赤芍10g,茜草10g,焦三仙各10g,半边莲10g,僵蚕10g,片姜黄6g,水红花子10g
30剂。
患者携上方返回山东老家,续服3个月,一切症状消失,身体日渐强壮。于1985年11月来京复查,1985年11月9日超声所见:肝内回声均匀,未见明显异常回声团,血管清晰。超声提示:肝内未见明显异常。
1986年8月患者再次返京复查,结果仍未有异常发现。
加载中,请稍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