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五子衍宗丸是著名的补肾良方,为治疗阳痿不育、遗精早泄等肾虚精亏病症的代表方剂之一。相传该方起源于唐代,最早记载于道教的《悬解录》一书。书中记载了张果献于唐玄宗的圣方“守仙五子丸”,即五子衍宗丸的前身。
古谓本方有添精、补髓、益肾的作用,称之为种子方。方中菟丝子、枸杞子补肾阳,益精血;五味子、覆盆子补肾固涩;车前子亦有补肝肾之功。王肯堂云:“嘉靖丁亥得于广信郑中函宅,药止五味,为繁衍宗嗣种子第一方也,故名。”(《妇科准绳》)“衍”为广布常流之意,本方五药皆用“种子”,取“以子补子”之义,有添精补肾,助于繁衍宗嗣的作用,故称“五子衍宗丸”。

然而,我倒是没有拜读过《悬解录》这本书,在《中医方剂大辞典》中找到了“守仙五子丸”和“五子衍宗丸”。
五子衍宗丸
[方源]《摄生众妙方》卷十一。
[组成]甘州枸杞子八两
菟丝子八两(酒蒸,捣饼)
辽五味子二两(研碎)
覆盆子四两(酒洗,去目) 车前子二两(扬净)
[用法]上各药俱择道地精新者,焙、晒干,共为细末,炼蜜为九,如梧桐子大。每服空心九十丸,上床时五十九,白沸汤或盐汤送下,冬月用温酒送下。修合日,春取丙丁己午,夏取戊己辰戍丑未,秋取壬癸亥子,冬取甲乙寅卯。
[功用]男服此药,填精补髓,疏利肾气,种子。
[主治]肾虚腰痛,尿后余沥,遗精早泄,阳萎不育。
守仙五子丸
《遵生八笺》卷十八。为《普济方》卷二二三引《博济》“五子丸”之异名。
五子九
[方源]《普济方》卷二二三引《博济》。
[异名]守仙五子九(《遵生八笺》卷十八)。
[组成]余甘子
覆盆子(酒浸,焙)
菟丝子(去浮者,酒浸,蒸熟,焙)
五味子(炒) 车前子(酒浸,焙)各五两
[用法]上为末,取二三月间枸杞嫩叶,捣研取汁二大升,和药末,令汁尽为度。又取杏仁一升(去皮尖),与无灰酒同研,取汁五升,于银石器中煎令杏仁无苦味,然后下地黄汁半升,真酥五两,鹿角胶末五两,同于前汁中略煎过,次下五子末,以柳枝急搅之,慢火熬,可丸即并手丸,如梧桐子大。每日三十九,空心温酒送下。如热,任意加减。
[功用]通流五脏,润泽血脉,返老成少,补助元阳,制金石药毒。
还有一张五子丸也是大同小异
五子丸
[方源]《笔花医镜》卷四。
[组成]枸杞子 菟丝子各四两
五味子 车前子 覆盆子各二两
[用法]用石斛六两熬膏,炼蜜为丸。每服四钱,开水送下。
[功用]种子。
本方皆为植物种仁,味厚质润,既能滋补阴血,又蕴含生生之气,性平偏温,擅于益气温阳。方中菟丝子温肾壮阳力强;枸杞填精补血见长;五味子五味皆备,而酸味最浓,补中寓涩,敛肺补肾;覆盆子甘酸微温,固精益肾;妙在车前一味,泻而通之,泻有形之邪浊,涩中兼通,补而不滞。

补肾固精助阳
中医认为,肾为一身阴阳之根。由于阴阳相互依存并可互相转化,凡肾虚的病症,必有阴阳皆虚的病理变化。临床表现有肾阴虚证与肾阳虚证的不同,只是由于阴阳虚衰的主次、程度不同而已。五子衍宗丸中的五味药合用,能添补肾精,益肾助阳,又能涩精止遗,补中有疏。
促进性事治不育
现代医学研究发现,五子衍宗丸是治疗男性不育症的有效药物。药理研究显示,五子衍宗丸能保护睾丸生精功能,调节下丘脑-垂体-性腺轴功能,有抗衰老、降血糖、抗氧自由基、增强免疫等多种作用。动物实验还表明本方:⑴有抗疲劳作用;⑵能增加性功能;⑶能防止乙醇性肝损伤,防治酒精性脂肪肝。

肾虚精亏皆可疗
本方药性平,而偏于温涩。根据中医辨证论治原则,本方治证偏于肾阳虚者较宜。以阳痿不育,或遗精早泄,或腰痛,或尿后余沥等为主证,同时兼有头晕耳鸣,面色无华,腰膝酸软,或手足不温,畏寒怕冷等特点。
据临床报道,五子衍宗丸用于治疗阳痿、遗精早泄、肾病综合征、精子减少不育症、复发性口腔溃疡,以及眼肌型重症肌无力、骨结核、老年性夜尿增多症、老年性癃闭(癃闭是以排尿困难,甚至小便闭塞不通为主要表现的疾患。其中小便不畅、点滴而短少者为癃;小便闭塞、点滴不通,病势较急者为闭)、尿后余沥、肾虚腰痛、眼科疾病、妇科疾病等,均取得了一定的疗效。但目前临床上多用以治疗肾虚阳痿不育、遗精早泄。

说句题外话,听说前一段时间炒得红红火火、专治不孕不育的北京新兴医院研制的所谓秘方就是这张方子,赚了不少钱。真是“前人种树,后人乘凉”呀:(
《清太医院配方》中也记载有五子衍宗丸,是在原方基础上加入熟地黄、茯苓、泽泻、山萸肉、山药,取六味地黄丸之意,有填精补髓、扶阳助阴的功用,能健身,明目,乌须黑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