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破阵子 为陈同甫赋壮词以寄之》中考试题整理
(2013-01-07 20:33:56)
标签:
杂谈 |
分类: 我的教学 |
《破阵子
辛弃疾
醉里挑灯看剑,梦回吹角连营。八百里分麾下炙,五十弦翻塞外声,沙场秋点兵。
马作的卢飞快,弓如霹雳弦惊。了 却君王天下事,赢得生前身后名,可怜白发生!
1
2
2006年济南市
1、用简洁的语言描述“八百里分麾下炙,五十弦翻塞外声,沙场秋点兵”的壮观场面。
2、词人为什么要写“醉里”和“梦回”的情景?
3.“八百里分麾下炙,五十弦翻塞外声”这两句词,营造了一种什么样的氛围?
4.全诗抒发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
5、表达作者爱国激情和建功立业的雄心壮志(直接表达词人的报国情怀和人生追求)的词句是
6、辛弃疾说自己写《破阵子》是赋壮词,试结合作品加以解释。
7、赏析“沙场秋点兵”一句的表达效果。
8、赏析“可怜白发生”一句。
9、根据你所掌握的历史知识,说说“了却君王天下事”中的“天下事”指的是什么?
10、辛弃疾尽管“白发生”,却依然眷恋着自己曾经浴血征战的疆场。这种眷恋的情结从词中
11、“吹角连营”与“霹雳弦惊”描绘了什么样的场面?
12、“可怜白发生”的慨叹与前面的豪壮格调形成巨大反差,这样写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
13、对本词赏析有误的一项是(
14、能点明是在夜间的词是“
15、突出地表现了雄壮的军容,表现了将军及士兵们高昂战斗情绪的两联是“
16、这首词塑造了一个
17、本首词是豪放词的代表作,结合作品内容、风格,说说豪放词的特点。
18、这词表达了作者
19理想与现实往往是矛盾的。这首词中,作者在理想与现实中各是怎样的形象呢?请分别加以概括。
20、词中描写的军中生活情景有看剑、吹角、分炙、
21、表现作者为现实而悲叹,对人生而感叹的句子是
22、这首词的上片描述了看宝剑、
【参考答案】1.示例:士兵们欢欣鼓舞,饱餐将军分给的烤牛肉;军中奏起振奋人心甘情愿的战斗乐曲。将士们排着整齐的队伍,在这秋高气爽的时节接受将军的检阅。
(1)根据你所掌握的历史知识,说说“了却君王天下事”中的“天下事”指的是什么?(1分)
(2)辛弃疾尽管“白发生”,却依然眷恋自己曾经浴血征战的疆场。这种眷恋的情结从词中
(3)试体味“沙场秋点兵”一句中“秋”字的表达效果。(2分)
答案:⑴收复中原,统一国家。(1分,意思正确即可) ⑵醉里挑灯看剑,梦回吹角连营。(“挑灯看剑,梦回连营”亦可,2分,写一个得1分)(3)既点明了季节,也为战士出征增添了肃杀的气氛。(2分,每点1分)
(1)(2分)营造了将士们奏乐吃肉、豪迈高昂的军营生活氛围。
诗词鉴赏
破
为陈同甫作壮词以寄之
辛弃疾
醉里挑灯看剑,梦回吹角连营。八百里分麾下炙,五十弦翻塞外声,沙场秋点兵。
马作的卢飞快,弓如霹雳弦惊。了却君王天下事,赢得生前身后名。可怜白发生!
(1)这词首融
(2)这首词抒发了作者什么样的思想感情?(2分)
【答案】(1) 梦幻(梦境、理想)(1分)现实(1分)
(2)抒发了作者抗敌报国、建功立业的爱国情感(1分)和报国无门、壮志未酬的悲愤(1分)。
阅读下面两首诗词,然后回答问题。(9分)
滁州西涧
韦应物
独怜幽草涧边生,上有黄鹂深树鸣。
春潮带雨晚来急,野渡无人舟自横。
为陈同甫赋壮词以寄之
辛弃疾
醉里挑灯看剑,梦回吹角连营。
八百里分麾下炙,五十弦翻塞外声,沙场秋点兵。
了却君王天下事,赢得生前身后名。可怜白发生!
①对上面两首诗词中加点的词语,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幽草:幽深地方的草丛。
B.野渡:野外的渡口。
C.沙场:平旷的沙丘。
D.天下事:指收复中原统一天下的大业。
②《破阵子》中“五十弦翻塞外声”一句的意思是:
③判断下面对这两首诗词分析的正误,正确的打“√”,错误的打“×”。
【答案】①C
②琴瑟中弹奏着塞外的曲调。2分
③A.√B. √C. √D×。4分一项1分.
(一)诗词鉴赏。阅读下面一首词,完成6~7题。(共5分)
破阵子 为陈同甫赋壮词以寄之
辛弃疾
醉里挑灯看剑,梦回吹角连营。八百里分麾下炙,五十弦翻塞外声,沙场秋点兵。
马作的卢飞快,弓如霹雳弦惊。了却君王天下事,赢得生前身后名。可怜白发生!
6.对这首词内容理解不当的一项是( )。(2分)
A.上阕中“八百里分麾下炙”一句描绘了将士们饱餐烤牛肉的热闹场面。
B.下阕中“马作的卢飞快”一句表现了将士们勇往直前、势不可挡的锐气。
C.全词刻画了一个虽人近暮年,仍雄姿英发,亲自领兵上阵杀敌的英雄形象。
D.全词反映了作者渴望完成抗金大业却壮志难酬的现实。
7.对这首词赏析不当的一项是( )。(3分)
A.“沙场秋点兵”一句写阅兵场景,“秋”字为阅兵场景增添了悲凉之气。
B.“了却君王天下事,赢得生前身后名”一句呼应题目,是作者与陈同甫的共勉之词。
C.词的上下阕一般会“换意”,但这首词却突破传统,词意上下贯通,展现了一幅战争场景,甚为独特。
D.“可怜”两字凸显词中人物的情感变化,从前九句的壮怀激烈陡然变为末句的黯然伤神,波澜起伏,言近意远,实为大家手笔。
6. C(2分) 7. A(3分)

加载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