碧翰烽:中央八项规定不能只是让干部“害怕”?
(2013-05-22 07:56:11)
标签:
才是于如何乡镇心底钱都杂谈 |
分类: 时政评论 |
最近,有在基层政府工作的朋友告诉我,现在有些歪风又在死灰复燃。
先是部分高档酒店悄悄复活,一些从省里、市里下来的领导们,还是忍不住小酒店的寒酸和节俭的落寞,悄悄地住进了一些高档酒店。
再是各种各样形式的会议开始频繁召开,无病呻吟,空话、套话连篇之风大有卷土重来之势,有位在乡镇工作的领导告诉我,他现在又开始“忙会”了,有时候一天甚至又要开3次会了。
还有吃饭喝酒从来就没有消停过,虽说是有所收敛,但最近又有所反弹,吃好饭、喝好酒,又开始恢复,甚至于也去去高档、豪华酒店,重又摆起奢华的派头。而特别是一些高级私人会所被媒体频频曝光,加上此前不久的县委书记喝酒论,让我们感叹整治公款吃喝有多难。
有基层同志感言,今天的官场已经变了味,尤其体现在酒桌上。表面上豪情万丈,实际上各怀心思,尽情展示的不过是权力的魔力,真情、平等、自由,不过是一句空话,那个酒桌上只有权谋、心机和利益。
对于基层同志而言,并不想去赴这样的宴会,但纠结于现实的无奈。拉关系、跑项目、要资金、争帽子,每一项都是他们心底的痛,实际上,每一项都成了笼罩在干部身上的枷锁,我们其实都成了权力的奴隶,谁也不愿意解脱出来?
不可否认,在中央领导的带头示范下,以及广大媒体、网民的监督下,一些地方的官僚主义、形式主义、奢侈浪费等风气有所收敛。但是如果没有继续的制度跟进,将会让八项规定遭遇滑铁卢。
所谓制度,至少有三条:一是监督。要发动群众进行监督,让监督成为一种习惯,而不是人们认为的“捣乱”。二是放权。除了审批权之外,还要在人事、考核、评先等领域的权力进行约束。还有要对领导下乡调研、考察进行有效规范,因为这也变味了,不仅是在扰民,而且也增加基层负担。三是管钱。遏制公款消费的核心手段在于管住钱,要实行财政预算改革,实现财政民主、财政公开。这比到处去酒店监督要管用得多,也比出台什么“四菜一汤”或是“这也不能吃,那也不能上”好得多。
不过,一位乡长告诉我,这样的想法终归可能只是想法,现在的突出问题是,我们的一些上级领导不想改变,许多八项规定的事,往往就是他们在违反,就是他们在破坏。就拿住高级酒店来说,如果领导不想住,谁会给他去安排?还有喝高档酒,如果不是领导喝惯了嘴,要足了面子,谁会花那么钱去买好酒?谁不知道心疼钱?在基层这一级,钱都是一点一滴找领导争取来的。
他说,现在一些领导们暂时的收敛,只是因为害怕,害怕被抓住,害怕运气不好。其实心底里还是有抵触的,因为毕竟享受了多年的权力追捧、奢侈排场,一下子没有了,就找不到方向了。现在是表面上可能看不到,但私底下仍然很猖獗,毕竟权力的存在,让他们无所顾忌。因此,制度的跟进除了让他们害怕外,还得让他们不能,并从内心深处不得不接受。
所以有一个现象值得关注,那就是中央在出台八项规定之后,还没有出台更多更细的配套措施,这也说明高层是清醒的,对于如何贯彻八项规定,重要的不在于措施多、措施细,而在于办法要简单,简单得有杀伤力,这才能取得公信、取得效果,这也才是真正的“务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