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哈哈,大家看到这张照片都吓了一跳吧!好笨老师是在何处神游呢,还是被抓到精神病院了呢?只为能让大家开心的笑一下.我在四川黄龙溪古镇,偕同两位"古装美女"给大家祝福了.下面,猪头哥给大家介绍下黄龙溪:江洲田园风情浓,远处山丘树荫绿。

这个牌子很有意思,号称是中国最逍遥古镇,顺便学学英语.哈哈

黄龙溪东临府河(锦江),北靠牧马山,当年镇上曾有7座庙宇和仁(寿)、彭(山)、华(阳)总府衙门。码头上舟揖如林,商旅云集,一派繁荣景象。这里清代风格的街肆建筑仍然保存完好。青石板铺就的街面,木拄青瓦的楼阁房舍,镂刻精美的栏杆窗棂,无不给人以古朴宁静的感受。我喜欢水,驻足享受片刻。

古镇黄龙溪之所以为游人所青睐,是因为这里不仅山清水秀,没有大城市的喧嚣与嘈杂;更因这里弯弯曲曲的石径古道,河边飞檐翘角的木质吊脚楼,街道上的茶楼店铺,古庙内的缭绕青烟等,展现出一幅四川乡镇的民俗风情图,给人一种古朴而又新奇的感受。看到身着民族服饰的老奶奶从身边走过,质朴,安静。

这里不仅景色优美,历史悠久,而且还有很多美味的小吃。呵呵,这不,看到一个!WOW!!太有吸引力了,炸豆饼!

来个近景写真看下,哈哈,顺便教大家一个英文词组:近景写真叫CLOSE
UP.

哈哈,赶快尝尝,下面大家可以跟这我这个业余美食侦探去看看还有什么美味的小吃.

走了几步,看到了一个阿姨在卖豆腐花.没等我说话,旁边陪我来的穿红衣服的男同学三步并作两步冲了上去,要尝试一下.阿姨心中暗喜,想今天晚上又能多加一道菜了,赶紧拿碗.

看看调料,还是非常诱人的.

看看这家,牌子挺硬,哈,我们赶紧去瞧下有什么好东东.

真是琳琅满目,丰富多味,让人都走不动了...

哈,碰上一个做糖人的师傅,好有意思.记得小时候吃过,让我想起我"肥胖"的童年.:)

这一天,正巧是我的生日.大家都要让我转,我说我们可以使用<<秘密>>中说的吸引力法则试下.我在转之前跟大家说:"中国有句古话说知道没有用,相信才有力量.只要你坚定不移地相信你的目标,就一定会成功实现."在转之前我找了一个最好最吉祥的龙图腾,心里完全相信,轻轻一转,果真是龙.旁边的人都惊呼太神气了.做糖人的师傅也说很少有能转到龙.给大家分享:信者为储.

师傅在细心做工

无巧不成书,正好后面一个房子的名字也跟龙有关,合影一张,把我从这得到的灵气化作对大家的祝福送给你们.希望大家永远快乐,健康,父母平安,长寿.

看到一个特别好玩的磨豆汁的工具.感觉比语言快十倍,亲手操作下,感受古人如何做饭.古人特别智慧,这个家伙不是谁都能玩的,要使用借力使力的方法.

这是我工作的结果,还算过的去吧.我要是出生在古代,可能也是一个很努力工作的农民.哈哈.

大家猜猜这个器具是干什么用的呢?哈哈,好笨老师告诉大家,这个器具非常有意思,先用上面的器皿接上雨水,自然流到下面泡茶喝.真是越学越害怕,猪头哥要抓紧时间多学习.

来到了古寨码头,以前所有的经过四川的船只都要经过这里.

黄龙溪距成都只有30公里,人民南路南延线通车后,从成都到黄龙溪只需20分钟路程;而随着府河的通航,从水路到黄龙溪,沿途可欣赏到川西坝子的田园风光,将更有一番风味。

拜访潮音寺.这个寺庙始建于明永乐二年(1404),是由当地居民集资兴建的庙宇,名[南海大寺],明嘉靖皇帝下令重修,御笔更名题匾[潮音寺]。潮音寺历史悠久,旧时曾是当地经济、贸易、文化和民俗活动的中心。潮音寺地近河、海,当地盛产鱼虾。二月即头鱼,三月见皮虾,四月卖鱼,六月有黄花,七月,八月海螃蟹,九月、十月大对虾。在这里我给所有的朋友们祈福.希望所有的同学们能够快乐学习英语,成功把握未来.

非常古色古香的当铺:南北客商来南北,东西当铺当东西.

拜访镇江寺.学习这里的示单,清净,博爱.为大家祝福,为四川祝福.

寺庙里的智慧:禅

寺庙里的智慧:净

在这里发现一处清净:淡淡的植物和欢喜的金鱼.平平淡淡,万事随缘.我把我喜欢的一首诗分享给大家:手把青秧插满田,低头便见水中天.心地清净方为道,退步原来是向前.

镇内还有6棵树龄在300年以上的黄角树,枝繁叶茂,遮天蔽日,给古镇更增添了许多灵气。

在古镇的吊桥上跟同来的同学合影,他们都是考过导游证的,给我讲解,我向他们学习.

在过桥的时候,让我见识了世界上最牛的摩托车司机,哈

在古镇这样的地方,还有打枪游戏.

终于找到我最喜欢的地方:茶馆.《神农本草》中曾记载:"神农尝百草,日遇七十二毒,得茶解之"从此,茶便在民间流传开来,茶的利用历史与药用植物一样久远,它伴随着人类文明的进程不断演变、发展,形成了独特的茶文化。四川,作为茶的原产地之一,茶文化更是源远流长。李晋常璩在《华阳国志》中记述到:"周武王伐纣,实得巴蜀之师,著于尚书……丹、漆、茶、蜜……皆纳贡之"。周武王率领南方八国伐纣,是在公元前1066年,也就是说在三千多年前的巴蜀一带就已经用茶作为贡品了,而在我国其它地方已没有更早关于茶事活动的记述。而现在,多被人们认为是茶叶之乡的苏杭一带,到了秦汉年间才有了关于发现野生茶树的记录,那么在秦汉年间的四川对茶叶的栽种已非常广泛成熟。《神农本草经》记载:益州(四川的古称)川谷山陵道旁皆为茶树,一只,两尺,甚有两人合抱者。由此可见,四川对茶的栽培和认识是早于现今茶业非常发达的江浙一带。我经常跟同学们说"茶亦醉人何须酒,书能香我不用花."在这给大家出个问题:神农临死前说了一句话,是什么?哈哈,你们知道吗,他说:"哇塞,这草有毒".哈哈.
说到全国名茶,很多人想到的多半是杭川的龙井,安溪的铁观音,太湖的碧螺春……,事实上川茶也是颇有名气的。80年代,全国品出的十大名茶中,四川的茉莉花茶榜上有名,而全国的名优茶,四川名茶也近40余种,其中省外较为知名的有:峨眉毛峰、蒙顶甘露,青城雪芽,省内著名的还包括峨嵋竹叶青,蒙顶黄芽,邛崃文君茶,广安松针,香山贡茶等。这些茶品在古代颇具名声。我想起唐代白居易曾赞美川茶:琴里知闻唯绿水,茶中故旧是蒙山。我的偶像李白说:杨子江中水,蒙顶山上茶。文同写道:蜀中茶称圣,蒙顶味独尊。由此可见,川茶的"名气"在唐代就已流传开来,并得到众人的肯定。长话短说,一起来品品川茶.

在这喝茶,还感受到了成都茶文化比不可少的"掏耳朵"文化.技术之娴熟,工具之专业.

大家来看看,有多少种工具.中国文化真的是丰富多采,练掏耳朵都是头头是道,暗含玄机.学中国文化是最高级的享受.

点了些当地的野菜和鱼来感谢同学们精彩的导游工作.看着大家胃口这么好,我很开心.希望你们越来越好,想念你们.

十分感谢我四川的司机熊师傅,最近一直辛苦的付出,我走的时候匆忙没有来得急感谢您.特此,在这里表示感谢.谢谢您对我的指点和关怀.熊师傅是个音乐迷,我跟他学到了很多四川当地的音乐和乐器知识,再次表示感谢.

呵呵,猪头哥哥的黄龙溪游记接近尾声.我在这里真诚地希望同学们能够百事可乐,永远幸福.特别希望大家把父母能安排到成都来安度晚年.我们大家一起努力,用灵魂撞击梦想,用观念超越梦想.我们一起努力,一定成功.最后,好笨老师分享一个成功观念:太阳光大,父母恩大,君子量大,小人气大.加油!!!
加载中,请稍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