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周小白
周小白 新浪个人认证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0
  • 博客访问:8,521
  • 关注人气:1,710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大劫难》:真诚得让人不寒而栗

(2010-08-23 12:59:23)
标签:

大劫难

二姑娘

东北

周小白

娱乐

《大劫难》:真诚得让人不寒而栗

周小白

http://s7/middle/4c863d13g8e7684b60506&690

 

1931年,在中国东北的广阔土地上,当日本人荷枪实弹的武装开拓团正浩浩荡荡、大模大样的侵占中国人土地的时候,被侵占的中国人民还没有完全的觉醒。影片开头那一幕,定格在一个日本男人带着他的儿子和一个中国男人带着他的女儿在方圆百里的庄稼地上畅谈嬉戏的时候,日本人和善外表下阴暗的内心,几乎没有几个中国老百姓看清,当那个日本人的孩子想骑在中国人的孩子的身上,并且毫无顾忌的打骂中国人的时候,我们还没有完全的觉醒,这个孩子对中国人轻蔑的态度,来自于这个表里不一的日本家庭的黑暗家教。

但,突然间,故事情节发生了巨大的转折,日本人在中国人不经意间露出了那无法掩饰的丑恶嘴脸。

上周我看到的《大劫难》(肖风导演)是一部充满了地道东北特色的影片,它地道的东北方言成了一个让观众看电影时最为关注的焦点,影片中,无论大人小孩,每个人口中都能很流畅地干巴利落脆的秃噜出标准的东北话,看着很是过瘾。

《大劫难》中还有个非常典型的东北女人,其实在刚刚看完这部影片时我就有个想法,无论这部电影中的这个叫二姑娘的女人到底是不是处在了“成事不足败事有余”的位置上,但东北女人骨子里那种血性还是十分让人佩服的。二姑娘是村子里有名的“浪不丢儿”,身上充满了满清贵族旗人在那个年代该有的“范儿”,一支时时不离手的大烟袋,一口时时不离嘴的骂人话,一套时时不离腿的跳秧歌,摆足了当年大户人家地主小姐应有的牛脾气。

有种劫难是我们无法逃避的,当它来临的时候,不管我们选择怎样的应对方式,只要我们还生活在这个世界上我们都无法逃离。当日本人突然翻脸之后在村子中到处肆意杀人的时候,我们终于警醒了,当日本人把小子爹,也就是二姑娘的哥哥的一只胳膊砍下来的时候,我们终于知道鬼子来了,当日本人屠杀全村老百姓的时候,我们终于在劫难逃了,悲伤但又无力还击。

我始终认为罗家男人都太衰了,而强悍的则是女人,罗氏大嫂因为不满自己老公背叛了全村百姓当了汉奸,自己手无寸铁而干脆选择了最为保险的保守秘密的做法,自杀。罗家妹妹二姑娘因为日本人杀害了自己的未婚夫而义愤填膺地跑到了山上,准备随时杀个回马枪为全村老百姓报仇血恨。罗家的小女儿小子受到了自己姑姑的遗传活脱脱的一个男孩子形象,战斗,潜伏,报仇,也无所不能。

其实,我还是蛮喜欢二姑娘这个角色的,她表面上对于自己未婚夫五孩儿看似严厉,不通人情,其实都是一个女人在自己爱的男人面前撒娇的小伎俩,当五孩儿被日本人残害后她宁愿让自己守一辈子活寡也要嫁给他,让很多观众为此潸然泪下。当二姑娘最后用一种最为残酷的方式结束了自己的生命的时候,我不得不佩服她的勇气,而小子赶到时将自己姑姑的身体碎片一片一片的捡起,抱入自己的怀中,说要把自己的姑姑捡起来,那一刹那观众的心就如同二姑娘的身体一样,碎成无数片。

东北人的语境,东北人的情怀,东北人的故事。

历史定义里的抗日战争,已经从原来的8年抗战,修正为14年抗战,《大劫难》出色地完成了对之前被正史“丢弃”的那6个年头,东北人民与日本军国主义浴血奋战的那段光荣历史的修补,去年,我曾看过高满堂先生编剧的电视剧《闯关东2》,也是描写了这一段时间的东北人、东北事。

而《大劫难》虽然只是一部片长不过个把小时的电影,对人物、事件描述的容量有限,但它描绘的那个残酷的战争背景下的人性的美、丑、善、恶足够诚意、足够准确,也足以让人不寒而栗。

有种劫难叫做在劫难逃,有种恐惧叫做无所畏惧。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