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籁仙音颂中华
——朴长天和他的双簧管演奏艺术
杨春茂
这是一场别开生面的双簧管独奏音乐会。来自世界各地的好多位器乐演奏大师端坐在韩国汉城大学音乐堂内,以挑剔的视觉和听觉在静听来自中国中央民族大学的年轻教师朴长天的双簧管独奏。《小放牛》、《牧羊姑娘》、《梁祝》、《红色娘子军》选段、蒙古长调、西藏民歌、四川山歌、纳西古乐……那行云流水般的旋律、林中漫步般的节奏、山间清泉涌流般的激情、如春风激起心潮涟漪,使听众似乎抖落了一身尘嚣,飘逸地投入到中国壮丽山川的美好怀抱,陶醉于空灵的美好境界之中。面对世界各地的同行,朴长天轮流用英语、日语、韩语及汉语阐释中国民间乐曲的背景和主题。他演奏的中国民族乐曲所塑造的音乐形象,成为中国形象的缩影。他的精湛演奏,使外国同行真正认识了中国的音乐艺术和艺术家。正因为如此,朴长天以所学各科全部满A的优异成绩取得了汉城大学音乐学与双簧管演奏硕士学位。这在中国的器乐演奏家中是不多见的。
双簧管在国外称为OBOE。由民间牧笛,芦笛演变而来,这一古老的木管吹奏乐器经过不断的改进,于十七世纪末成为乐队中的重要成员,受到音乐家和听众的极大欢迎。作为乐队中的色彩乐器,双簧管在交响乐队中常常以优美动听的音色担任独奏,表现力丰富多彩,演奏抒情旋律非常富于歌唱性,音色柔和甜美,接近人声。双簧管在交响乐队中与任何一种乐器合奏,都不失其个性鲜明的独特音色和音质。人们常常可以从交响乐队那排山倒海的轰鸣中,听到它的独特神韵。人们熟知的贝多芬《田园交响乐》中大自然的早晨主题 
柴可夫斯基《天鹅湖》中的白天鹅主题。

德沃夏克《新大陆交响曲》中的回家乡主题

陈刚、何占豪的《粱祝》中的爱情倾诉主题

双簧管画龙点睛,荡气回肠的独奏,升华了上述作品的主题,使人们为双簧管的魅力所倾倒。这些优美的旋律,正是通过双簧管的再创作才使很多人感动得流泪的。在交响乐队中,钢琴被人们尊称为乐器王国中的国王,小提琴被称为乐器王国中的王后,双簧管则被称为乐器王国中的王子。然而,要驾驭这高贵典雅,在乐坛上举足轻重的王子,对演奏者的文学素养,音乐造诣,演奏技巧要求是非常高的。双簧管那华贵典雅,玲珑剔透的音色,奏出的每个音符都要求有如水清见底,透明亮丽,容不得半点含混。朴长天说,他每次演奏那些产生自纤尘不染的大自然,发自内心的真情流露的乐曲,就感到自己好象在和一个天真无邪的孩子交谈。孩子把他隐藏在心间的秘密和盘托出,希望得到你的理解、同情和支持。一个音符,一个节奏出了差错,就好象是在欺骗这个天真无邪的孩子,辜负了孩子那纯洁无瑕的信任,那简直是一种罪过。正是这种对音乐的深刻理解,对双簧管的理解,通过多年的刻苦锤炼,朴长天的双簧管演奏达到了炉火纯青的高度。正如著名指挥家韩中杰在为朴长天的《双簧管演奏艺术》一书所作的序言中指出的那样:“同其他西洋乐器相比,在我国学习演奏和了解双簧管的人甚少,真正掌握他的就更屈指可数,而朴长天正是其中的一位。中国音乐家协会会员、国际双簧管协会会员、中国少数民族音乐学会会员等众多的头衔,无疑是朴长天艺术水准的标志,也是他从艺(从教)20多年潜心锤炼、苦心研究,痴心追求的记录。
双簧管作为一种西洋乐器,进入中国乐坛还不到百年,用它演奏中国民族风格的乐曲,对演奏者的要求更高。因为中国的音乐艺术和绘画艺术一样,具有舒缓,含蓄,讲究意境的风格。朴长天认为,要使双簧管以其自身的特点准确地表达出中国乐曲的神韵和魅力,必须对中国民族音乐作品的内涵和主题了如指掌,才能体会其内在的魅力,通过演奏技巧把乐曲中无尽的哲理和意境表达出来。他多次谈到,作为艺术家,特别是作为教师,不能把音乐艺术只作为个人的追求,首先要考虑自己的社会责任,荣誉的追求必须和国家联系在一起。中国历史长河是中国民族音乐之源,遥听,可听到战国编钟的久远回响;近听,可听到《二泉映月》、《江河水》的倾诉;更有“凤、雅、颂”、汉魏乐府、唐宋法曲仙音、敦煌元曲、纳西古乐、信天游、蒙古长调、地方戏曲……。中国民族音乐之河绵绵流淌数千年,在世界乐坛应当占有一席之地。但是,战火硝烟、天灾人祸,致使古谱失传;长期的闭关锁国,更使音乐的国际交流渠道狭窄。朴长天虽是西洋乐器演奏家,但他用在音乐殿堂中已奠定了崇高地位的双簧管,融入中国人的思维方法,演奏典型的中国音乐,用中国人的音乐悟性和中国式的表现手法征服西方听众的心。他要让中国音乐通过双簧管这一音乐载体,如清澈,甘甜的泉水一样流入世界乐坛,流向人们的心田。为此他曾留学日本,师从东京爱乐交响乐团首席著名演奏家虚谷先生,一边进修双簧管演奏,一边专注于音乐教育学的研究。留学回国后,1992年在北京首次演奏了莫扎特C大调协奏曲作品314号、由日本指挥家杉山执棒,演出非常成功。1994年应日本东京交响乐团和德国友人邀请前往德国演奏并独奏。朴长天淋漓尽致的精巧技艺、摄人魂魄的艺术魅力得到音乐的故乡同行叹服!1994年两次赴日本东京举办个人独奏音乐会,1996年2月应邀参加了美国举办的音乐教学演奏艺术研讨会,并举办了个人独奏音乐会、1998年以访问学者身份赴韩国汉城大学、音乐大学进行学术交流。
音乐是什么?一百个人有一百种回答。音乐是一种情绪,是一种感觉,是一种意境,是一种感悟,主观感觉是第一位的。因此理论研究和理论指导难度相当大,理论研究付出与回报反差更大,费力不讨好,这是我国目前音乐理论研究薄弱的重要原因。音乐应当是给人情操的陶冶,心灵的净化,精神的振奋,它是演奏者对所要表达的人和事,情和景的理解,刺激而激动起来,用音乐这种形式表达出发自内心的情感,这是音乐的真谛。但音乐要有群众基础,要通过理论引导,提高听众的艺术鉴赏水平。朴长天在他的多部著述中,从艺术教育家的角度总结了双簧管这一西洋乐器的演奏和教育经验。从对乐曲的深刻理解、对曲目的艺术刻划,音型选择、速度设计、情感要素,及至乐器的修理、维护等都做了细致的阐述。观点明晰、达到了系统化、科学化。著名双簧管演奏家章棣和、著名指挥家韩中杰、郑小瑛等对于朴长天那些充满才气、国内少见的艺术专著均给予高度评价,认为具有相当的艺术价值,对当今我国双簧管表演和教育实践、理论评价产生了积极影响。近年来,朴长天通过广泛的国际交流,不断提高演奏技巧的同时,笔耕不辍,先后出版了《双簧管演奏艺术》、《双簧管教学法》、《双簧管演奏教程》、《双簧管中外名曲集》、《论音乐教育》等五部共一百余万字的专著。先后在国内外学术刊物上发表了十多篇学术论文,录制出版了上下集双簧管教学演奏欣赏录音带。这样丰富的教学和研究成果,在当今器乐演奏家中是罕见的。朴长天从美学、哲字、心理学、音乐学、音乐史学多角度研究,使双簧管那复杂的技巧组合在高水平的演奏艺术上展现,艺术再创作的特性进一步发挥出来,完善了中国双簧管演奏理论和教学体系,填补了国内的空白。正是由于朴长天深厚的理论功底和对音乐理论的深刻阐释,在闻名远东的汉城大学音乐学院,他仅用了两年多的时间就获得了双簧管演奏硕士学位,在中国这是西洋乐器演奏家尤其是双簧管专业获硕士学位屈指可数的几个人之一。
朴长天的双簧管演奏享誉海内外,对于很多人来说,这可是挣大钱的资本。但朴长天始终没有忘记自己是一位教师,他要让更多的人得益于音乐,让音乐为全面提高学生的素质,提高中国人的素质做贡献。进入新世纪,他又为自己选择了一个难度很大的题日——音乐教育学研究。
加载中,请稍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