龙凤站的孪生兄弟----卧里屯
(2019-10-29 10:53:18)| 分类: 散文 |
龙凤站的孪生兄弟----卧里屯
临海凭风
回眸,百年沧桑岁月,在龙凤版图上还有一个龙凤火车站的孪生兄弟-----卧里屯火车站,两站不足20里,相互依存。
如今的卧里屯成了大庆市龙凤区的社区,和安达市毗邻,昔日的小村落涅槃成了一个全国著名的现代化的石化基地。拥有全国闻名的大庆石化公司,120万吨的大乙烯和大化肥,高耸云天、蔚为壮观的塔林,国内唯一一块城中湿地和可爱的大庆石化人,是大庆石化总厂的生产、生活和居住区。
关于卧里屯火车站的由来在《黑龙江全省舆图
1903年,东省铁路通车后,卧里屯还是没有名字的火车站,与茫茫的芦苇海边的龙凤一样,被称为54,还曾用名巴尤吉诺站。原来多数人以为是沙俄名字,经考证,请教懂蒙语的的专家说:
20世纪30年代改名为卧里屯。早在1944年,安达厅成立,成为繁忙的粮聚集地,在小小的安达站,堆成山的粮食要运往遥远的地方,为了减轻安达站的压力,卧里屯就被辟为信号场,那时卧里屯就有站线两条,设有进出站壁板信号机,能承担列车会让和缓解安达站运输压力作用。同时,还开辟了列车车会让业务,大大分减了安达站的各种压力,但不办理客货业务。
1945年,滨州线上车站增多,安达站业务量减少,8月15日,卧里屯信号场关闭。1948年11月,东北解放后,卧里屯恢复了列车会让业务,(卧里屯的列车会让功能延续至今)改为乘降所,只办理旅客乘降,但不售票,隶属于安达站,俗称北二十里,就是现有的卧里屯站。
《大庆市龙凤区志》(1960—2005年)第七章铁路,第二节卧里屯站,记载:1903年,东清铁路通车时曾用俄名巴尤基诺站,又称54号小站。
关于卧里屯名字的由来,有一种说法,觉得“卧里”可能和“海伦”、“绥化”名字一样,属满语的中文转音,或者是蒙古语的中文转音,正如“安达”这个名字。 “卧里”原来是个名字。这位全名叫卧里克夫斯基的俄国人,1903年7月,和妻子乌丽娅随中东铁路通车而来,卧里克夫斯基成为了一名护路工人。1905年,他们从俄国引进了十几头黑白花奶牛,这是安达地域有文献记载的历史上最早出现的奶牛。选择生活的地点自然要考虑到适合奶牛放牧,就在今天的“卧里”屯这个位置,他们办起了奶牛工厂。
牧场周围住着卧里克夫斯基从俄国雇佣来的工人,也有一些当地农民被雇佣,他们后来移居在牧场周围,演化至今发展为村镇。卧里克夫斯基绝对想不到,百年之后他的名字会被写入中国乳业发展史,正是他的引入,欧洲第一批高产黑白花奶牛登录中国,安达也由此成为中国第一批黑白花奶牛饲养基地。
马迭尓饭店的老板俄国人约瑟·开斯普是卧里克夫斯基的好朋友,这使得牧场的牛奶产品在哈尔滨声名远播开来。著名的“马迭尔”冰棍,奶源就是卧里克夫斯基提供的。
但是这种说法是说中东铁路通车后,才有了卧里屯这个名字的。其实在通车之前就有了蒙古人起的名字“卧里屯”,是经过考察得来的。
巴尤基诺站有些俄语的味道,况且明确说卧里屯“1903年,东清铁路通车时曾用俄名巴尤基诺站”,着实让人疑惑。
带着这个疑惑,去了曾经是龙凤这片土地河流源头的——杜尔伯特蒙古族自治县。走访和请教了在杜尔伯特县志办工作长达30多年的县志办主任李波老师。他说:巴尤基诺、卧里屯是蒙古语。巴尤基诺是蒙语贝子王爷的意思;卧里屯,蒙语原来是个屯子的意思。
巴尤基诺是蒙语贝子王爷,这里属于天苍苍,野茫茫,风吹草地现牛羊的松嫩平原的一部分。因这里有如今辽阔的黑龙江龙凤湿地省级自然保护区,水草丰沛,还是野兽出没的猎场,贝子王爷曾来这里打猎,因此得以命名。后来有了人来此,蒙语这是个屯子的意思,变成汉语被叫做了——卧里屯。
卧里屯车站先于龙凤早早兴起,据探考,东省铁路建成后,由于当时这一带水草丰沛,羊草质量好,有着养牛技术的沙俄白俄人乘着火车带着黑白花奶牛来此养牛。他们很会管理,奶牛被养育的体壮奶丰,远近驰名。由于东省铁路开通的便利运输和交往条件增进了中国和俄罗斯的交流。养牛技术在当时还很贫穷的中国来说是最快的来钱的道儿。
不久,他们的养牛技术高超被广泛传颂,有了名气,又引来更多俄罗斯人来此养奶牛,周围的当地人看到养奶牛收入不错,也普遍养起了奶牛,成了远近闻名的养牛村。一时间这里养牛成为了产业,据今年74岁的龙凤乡退休教师丁万库(此人生在龙凤乡白家围子,后居住在卧里屯)老师讲,由于卧里屯盛产奶牛,牛奶不仅产量高,而且质量好,因修建中东铁路和管理中东铁路,哈尔滨和安达有许多俄罗斯人,喜欢喝牛奶,因而这里率先开辟了卧里屯乘降所,人们将牛奶源源不断地销往安达和哈尔滨,并换回新鲜之物。
由于卧里屯具有名声远扬的养牛历史和相对的经济繁荣,1950年1月,卧里屯正式开站,定为五级站,开始办理客运业务。当时还没有龙凤站的身影。
1950年,卧里屯就有了一幢小瓦房作为车站值班室和候车室。因为龙凤没有火车站,龙凤这一带村民,外出接触外界,要么去往萨尔图乘火车,要么去卧里屯乘火车,去往安达和哈尔滨、齐齐哈尔。
1963年,安达市在卧里屯筹建开发橡胶、酒精等项目,车站扩建,新增站线2条(其中1条为装卸车线),铺设专用线3条。由于车站没开办货运业务,到达的整车货物在安达站甩下,由安达调机车负责到站的取送。1967年1月,卧里屯升为四等站开始办理货运业务。1970年2月,晋升为三等站。
上世纪的七十年代初,这里开展了轰轰烈烈的石油化工大会战,建成了全国最大的大化肥基地,从此“大庆”牌化肥名扬国内外,成了国家金牌产品。七十年代末,这里几经起落又建起了大庆三十万吨大乙烯工程,使小小的卧里屯名声鹊起,四海扬名,人们知道了在茫茫的松嫩大平原上有一个比较土但又十分好听的名字——卧里屯。
建厂初期,石化工人从祖国的四面八方来到这里,风餐露宿,工作和生活条件相当艰苦。然而,这些石化汉子们却没有被困难所吓倒,迎难而上,爱国、创业、求实、奉献。经过多年坚苦卓绝的努力,现代化的石化城在卧里屯拔地而起,高耸入天。巍巍的塔林告诉我们,纵横交错的管线告诉我们,汗水流出来,痴心抛出来,忘不掉的是那记忆,留下的是我们石化人记载史册的辉煌印迹。
1973年,随着大庆化肥厂的兴建,卧里屯站场扩建工程开始。新站场向哈尔滨方向移动1.5公里,站线增至6条,其中到发线5条,调车线1条。新建信号楼、运转室各1座,用6502型大站电器集中联锁设备取代了使用30年的路牌闭塞设备和壁板信号机。增设总务室,组建客运、货运、运转车间。仍隶属于安达站。
在这座美丽的家园里,几百栋高楼错落有致,矗立在大湿地旁,市民健身场所在大庆市是一流的体育设施。体育场、体育馆、游泳馆、人工湖、植物园、石化广场到处是莺歌燕舞,人流如织。石化人笑意写在脸上,感激记在心里。卧里屯车站从当初的四等小站变成了今天的国家二级站。公路交通上是四通八达,从当初的乡村阡陌变成了今天的世纪大道。这里有著名的哈大高速和大广高速,这里有黑龙江省境内的城际铁路,这里有直通俄罗斯的滨州铁路,这里更有通往致富门的通天大路。
1985年11月29日,伴随着国家重点项目大庆30万吨乙烯等装置的建设和投产,卧里屯正式晋升为二等站。办理旅客、行包、整车货物、整装零担货物(笨重零担货物除外)发到业务。2004年12月8日,改为隶属大庆车务段的二等中间站。车站的正南方两公里处是大庆化肥厂和30万吨乙烯联合化工厂。2019、10、29

加载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