忙碌的国庆节

标签:
大庆国庆节大雁南飞五一国际劳动节秋菜 |
分类: 散文 |
忙碌的国庆节
一场接一场的秋雨过后,大雁南飞,草坪和树叶少了夏天的葱郁,颜色暗淡了许多。秋天正迈着脚步向我们走来,不知不觉国庆节的脚步临近了。
早晨,上班经过楼区,见有四轮子拉着堆得像小山一样高的大葱,停在了小区大门口附近,不用吆喝,大叔大妈妈们接连走来,买去一捆捆。傍晚去菜市场散步,在以往靠栏杆的空旷的地上,也堆起了像小山一样的土豆袋子,引来不少市民购买。聪明的卖者了解了如今城里人的心理,秋菜储备不像过去那么多了。因此每个土豆袋子只是装上六七十斤。买者多是上了年纪的人所为,年轻人根本没有储存秋菜的意识了。
笼罩在浓浓的秋天的氛围之中。让我不知不觉地让我想起了会战结束不久的六十年代末期那个繁忙的国庆节。
那时的大庆还没有楼房,大家都居住在土平房中,这样的居住条件,每年都要经历两个劳动节。一个是五一国际劳动节,这个时候,要拉碱土抹房盖,防止夏天雨季漏雨。另一个劳动节就是国庆节了。因为国庆节是入冬前的最后一个长假了,而且温度适宜,不冷不热的天。成为了家家全家齐上阵忙碌的日子。女人忙着买土豆、大葱、白菜,还要腌上一两缸酸菜准备冬天吃。男人国庆节有两大任务:一是抹墙,就是给墙穿上一层厚厚的衣服,防止冬天冷,墙薄了自然是不保温。二是扒炕、掏火墙。炕是东北取暖的主要工具,在屋里盘上一圃大炕,烧得热热的,这样尽管外面冰天雪地,室内依然不冷了。火墙则是后来和炕配套的。但是火炕和火墙每年都要掏一次的,因为经过上一个冬天的烟熏火燎,里面会挂上浓浓的灰,会影响热度。
火炕,过个一两年,还要将炕面换一次,不然每年的火烧经过火烧,会挂一些灰的,几年下来,厚厚的灰,即使烧了很多的柴草也不热。
给我留下深刻记忆里还是69年国庆节,因为姐姐结婚没有房子,只好住在我家大房子门前的小仓房里。小仓房又低又矮,但是没有办法,年轻人岁数大了总要结婚的。就是在那个国庆节,我和姐夫拉来黄土,还有夏天事先脱好的坯。经过向老年人们询问后,我俩初生牛犊不怕死地盘起了炕,炕里有一个个的通道,是跑烟的地方,弯弯曲曲,这样才能保持温度。最后,火从炕洞子进入,经过左突右冲,才从烟筒升上天空。这烟在炕洞里一路走来,炕面就热了。但是盘炕接近烟筒处,要立一块砖,叫迎风砖,不然,外面来的冷风灌进炕里不但会呛烟,炕也不会热。忙碌的国庆节,弄得浑身灰土聊赖,满身的疲惫。
时光如水,岁月如梭,如今大庆成了北方较大的现代化城市,都住进了鳞次栉比楼房里,冬天热热的暖气,这里人的秋天不再忙碌了,国庆节也不用忙碌了。对季节的反应不那么强烈了,不用春种,秋收。秋天,也就买少量秋菜菜,国庆节也不抹墙、扒炕了。而是旅游、串门,等待看雪花飘舞的冬天到来。
那些繁忙的国庆节已经远去了,但依然铭刻在了我的记忆里,挥之不去……想起它,我会倍加珍惜今天来之不易的幸福生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