又是葡萄惹的祸

标签:
宝宝异物葡萄噎着卡住气管急救措施育儿 |
分类: ✿2岁 ✿ |
刚才看新闻,广州发生一起7个月大女婴吃葡萄,卡在喉咙窒息死亡的悲剧。
而在前段时间,笑妈认识的一个朋友,他的刚满两岁的宝宝也是因为吃了一颗葡萄,噎着了,去了天堂,好可怜!通过小区的监控录像可以看到事发后的一幕:万分焦急的妈妈抱着被噎的宝宝跑了出来,一路狂奔向小区大门口,宝宝脸色发紫,可是送到医院已经不行了!
在网络搜索一下,类似的悲剧数不胜数。
2008年8月11日诸暨日报:
近日,刚满5个月的女婴文文(化名)不幸被一颗葡萄噎死了。
小文文的奶奶说,葡萄是她喂给孙女吃的。当时她用手捏着葡萄,还没完全做好准备,孙女突然用力一吸,将整颗葡萄都吸了进去,顿时文文脸色变得惨白,两只小腿不停地蹬着。奶奶连忙用手掏葡萄,可怎么也掏不出来,随后又改用小勺子掏,但仍未奏效。
在邻居的帮忙下,文文被送到附近的医院救治,后来又被紧急转送到市人民医院。虽经全力抢救,但小文文还是没能缓过气来。
据市人民医院五官科陈医生介绍,文文是因气管被葡萄堵住无法呼吸而死的。医生提醒家长,3岁以下的幼儿不宜吃整粒的炒豆、瓜子、花生米、榛子、松子、蚕豆等食物,更不能带壳给孩子玩。孩子吃东西时不要跟他说话,更不要惹他哭、逗他笑,以免食物被误吸。
东楚网黄石新闻网(东楚晚报) (记者黄旭东实习生陆丽陈妮妮)昨日,大冶汪仁镇王先生一家沉浸在巨大的悲痛中。19日上午,王先生9个月大的女儿被一颗葡萄卡住喉咙,虽经全力抢救,还是不幸死亡。
19日早上,王先生夫妇要出门办事,便把9个月大的女儿交给侄媳照看。夫妇俩走后,女婴便开始哭闹。见哄劝无效,王先生的侄媳便摘了一颗葡萄,剥皮后喂给女婴吃。随后,女婴脸涨得通红,呼吸出现困难。王先生的侄媳连忙喊来家人迅速将孩子送往汪仁中心医院抢救。医生赶忙将葡萄取了出来。但因为葡萄堵塞气管的时间较长,女婴最终还是窒息身亡。
妇幼保健专家提醒:葡萄是婴儿的危险食品
一岁以下婴儿主要靠母乳喂养或者人工喂奶,辅食至多也是吃一些泥状食品,比如粥或烂饭。
她提醒,7、8个月大的婴儿开始长牙,有一定的咀嚼能力,切记不要喂难咀嚼以及黏稠的食物,可能导致此物卡在喉咙。
5岁以内的幼儿最好不要食用葡萄!梁医生还提醒说,许多家长喜欢把葡萄皮剥一半放在孩子嘴里让孩子吸,幼儿控制能力差,这个动作特别容易导致葡萄滑入气管。万一被卡,家长要立即给孩子拍背或把孩子倒提起来拍打,并及时送医。
妈妈们一定要注意,三岁以下的孩子最好不要给他们吃葡萄、果冻之类的东西,万一真的噎着了,一定要掌握正确的方法进行急救。
如果宝宝能够咳嗽,哭叫,而且明显在呼吸,那就表明气管未完全堵塞。这种情况下通常宝宝能够自己引吐和咳嗽反射,就能把东西排出。这时父母采取任何措施不但没有必要还可能造成危险。大人只需要在旁边鼓励宝宝。
如果宝宝喘不过气或脸色发蓝,露出“我噎到了”的吃惊恐慌表情,流口水,用手紧握吼咙的样子时,大人就必须采取干预手段了。并在必要时马上送医院。下面介绍两种自我解决的方法:
一:海氏法,又称为腹压法。
不适合1岁以下宝宝。因为这种方法可能会造成宝宝重要腹腔器官的损伤。相对较大的宝宝,这种方法效果比较好。
方法:站在宝宝后方,用手环抱宝宝腰部。一手握拳头,将拇指抵住宝宝腹部中线位置,稍高于肚脐,但离胸骨末端还有一段距离。用另外一只手抓住握拳头的手,迅速在腹部朝上急压。如果有必要,可重复6-10次。注意不要使拳头碰到胸骨末端或肋骨,以免内脏受伤。
二:背击胸压法。适合所有年龄的宝宝。
步骤:
1
击背4下。让宝宝脸朝下,你用前臂托着他,让他头稍微往下。用一只手支撑宝宝的下巴,然后用另外一只手的手掌根部朝宝宝肩胛骨中间迅速,用力地击打四下。
2
压胸4下。如果1做完后,宝宝仍未将异物排出。则把宝宝翻过来放在腿上。朝宝宝的胸骨(正确的位置是在宝宝两乳头的中间线跟胸骨交叉点下方一指宽的地方)迅速用两或三根指头用力地按压2厘米左右深,按4下。每压完一下,手指不要移动,让胸骨自行恢复到正常的位置。
3
提高舌头和下巴。如果做完3还不行。则将宝宝的嘴巴掰开,检查是否有看得见的堵塞物。用拇指将宝宝的舌头下压,然后用拇指和食指夹住舌头和下巴,将下巴往上抬并掰开嘴巴,检查宝宝喉咙后方。这个动作会使舌头离开喉咙后方,或许能使异物松开。如果你能看到异物,用一根手指绕着堵塞物周围将其扫出,但不要盲目乱弄,以免将堵塞物推得更深。
4
口对口呼吸。如果还是不行,做两次口对口呼吸。如果每次吹气时,宝宝的胸部有起伏,表明宝宝的呼吸道是畅通的。继续人工呼吸,直到宝宝自行呼吸,
5
重复以上步骤。在急救人员赶到或到医院前,重复1到4步。只要经过充分练习,整个过程可在一分钟内完成。你可以用布娃娃做练习,直到所有动作都非常熟练。
希望天底下所有的宝宝都健康快乐平安!爸爸妈妈们,如果不是你自己带孩子的话,请把上面的方法告诉孩子的保姆或者是爷爷奶奶,外公外婆!
图片来源:广州日报
本文急救资料整合于互联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