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签:
手足口病疱疹性咽峡炎宝宝 |
分类: ✿1岁 ✿ |
2008.5.6
下午下班后,发现笑笑额头有点烫,晚上,体温更高,37.4°,我们猜想可能宝宝是蹬被子着凉所致。
2008.5.7
笑笑还是发烧,以为她和以前一样只是喉咙有炎症的感冒发烧,就给她服用了欣儿宝小儿麻甘颗粒(中成药)。但是笑笑的体温忽高忽低,食欲不振,一天下来没沾多少米,只喝了牛奶,还有水果。带她出去玩,也不大肯走路,总要妈妈抱。下午18点多,笑笑把舌头伸出用手指着,我摸了一下笑笑的口腔,发现嘴角里面有几粒小泡。我心里咯噔一下,心想,坏了,不会是人心惶惶的手足口病吧。顾不上吃晚饭,我们赶紧带她去省立医院看急诊。急诊中心的儿科,坐满了候诊的家长和小孩,看来这个非常时期,大家都很担心宝宝。排在我们前面的有28个人,我们带笑笑在大楼外面玩,毕竟室外的空气要好一点,然后给笑笑吃了点点心。等到了21点半,终于轮到了我们了,医生看了一下笑笑的口腔,马上说:疱疹性咽峡炎,之后让我们去验血。笑笑太小了,胳膊没办法抽血,只好从脖子抽,医生说要躺着才可以,我们帮忙把笑笑按住,笑笑眼睛充满了恐惧和不安,拼命挣扎,撕心裂肺的哭,把我们心疼坏了,心如刀割的感觉。
可是没有办法,对不起宝宝,都是妈妈没照顾好你!
抽完血后,笑笑已经筋疲力尽了,我哄她睡,宝宝委屈的睡着了,时而又惊醒。
笑爸拿化验单拿到楼上去给医生看,然后下来问我是打点滴还是吃药?我和笑爸再次去咨询医生,不想笑笑再受一次罪,我们选择了吃药,后来证明这个决定是英明无比的。
医生开了蒲地蓝消炎口服液,还有阿奇霉素给笑笑,说先吃药两天,要注意观察宝宝的体温。
宝宝的疱疹性咽峡炎,也是病毒感染,不过不是ev71。
疱疹性咽峡炎与手足口病的主要区别是高热,手足无小水疱疹。由于都是病毒感染,治疗原则是类似的。
回家后,给笑笑灌了蒲地蓝,但是不一会儿,笑笑就吐了。晚上睡觉,笑笑的体温很高。
2008.5.8
早上起来,笑笑不烧了。
我们给她继续灌蒲地蓝口服液,看她情况已经好转,而且我查阅了中国知网,有关于只用蒲地蓝口服液治疗疱疹性咽峡炎的文献,疗效不错,我们决定不给她吃阿奇霉素了,毕竟是抗生素,能不吃就不吃。
还给她喝了金银花煲的凉茶。
笑笑的胃口和精神好了很多。
2008.5.9
继续灌药,笑笑的体温保持正常,胃口大开,精神也很好,嘴巴里面的泡泡变小了。
希望宝宝快点好起来!
疱疹性咽炎是由柯萨奇病毒引起的,患儿多表现为高烧不退、流口水、厌食、咽痛,在咽后壁可见有直径为2~4毫米的疱疹,周围红晕,疱疹数量不等。由于疱疹性咽炎患儿的疱疹多集中在咽后壁,所以患儿咽部疼痛比较明显,特别是在疱疹破溃变成溃疡后,更是连吞口水都感觉到疼痛,所以患儿多出现厌食现象。严重者可引起气管炎、肺炎、喉炎等。更小的患儿由于不能诉说咽痛,所以日夜哭闹,烦躁不安,睡眠不宁。据于主任介绍,一般咽炎通常是散发的,由于没有溃疡,病情较轻,传染性也比较小;疱疹性咽炎季节性比较明显,病程为7~10天,传染性较大,常可在托儿所、幼儿园形成小范围的流行。对疱疹性咽炎的治疗,西医可用一些抗病毒的药物。如果病情比较重,患儿不能进食,可以静脉点滴;病轻者可口服抗病毒药物。对患儿应对症治疗,如患儿高烧不退,则要注意降温,应使用一些退热药。中医可用口服抗病毒口服药、板蓝根冲剂等,汤药常用银花、连翘、板兰根、薄荷、生石膏、竹叶、生地等。由于疱疹性咽炎具有传染性,所以家长一旦发现自己的孩子患了疱疹性咽炎,就应把孩子从幼儿园接回家,与其他小朋友隔离,以免造成流行。患儿应尽量避免到人多的地方;多饮水,有利于降温;要吃有营养而且容易消化的流质或半流质食物,如牛奶、米粥、果汁等,不要吃辛辣、甜腻或油炸的食品;饮食应少量多次。
蒲地蓝消炎口服液
【主要成份】 蒲公英 苦地丁 板蓝根 黄芩
【适 应症】清热解毒,抗炎消肿。用于疖肿、腮腺炎、咽炎、扁桃体炎等。
附:手足口病预防措施:
据《安徽省中医药防治手足口病临床技术方案(试行)》,预防手足口病除“洗净手,喝开水、吃熟食、勤通风、晒衣被”等预防措施外,建议参考使用中药预防措施:金银花6g、芦根10g、淡竹叶3g、生甘草3g,水煎服,一日两次连续服用7天-10天。3岁以内婴幼儿可减量服用;3岁-6岁可服用本剂量;6岁以上者可加量服用。
笑笑这次的用药:蒲地蓝消炎口服液+利巴韦林喷雾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