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转发同游美国之好友游记(6)——亚利桑那州之羚羊谷

(2018-12-20 16:57:14)
标签:

亚利桑那州

马蹄湾

羚羊谷

格兰水坝

锡安公园

分类: 名胜游记

    羚羊峡谷是世界上著名的狭缝型峡谷之一,也是著名的摄影景点,位于美国亚利桑纳州北方,属于纳瓦荷原住民保护区。

      羚羊彩穴的光线千变万化,地质结构是红砂岩,红砂岩在阳光折射下色泽和细密富有动感的纹理真是美仑美奂。这里也是印第安人保护区,每年旅游收入听导游说有近四十几亿,所以这里的印第安人基本不用工作,真是靠山吃山。

     据说世界各地慕名而来的摄影玩家,要想在峡谷中拍出好的摄影作品相当困难,由于光线只从峡谷上缘进入,加上谷壁表面不平整,造成许多反光,摄影光圈相当不容易调整(通常需加大到10EV以上),有时细心调整所拍摄出来的作品,可能还不如随手补捉的光影迷人。

     此话非常正确,亲友团一行在羚羊谷的观光以及随手拍摄(单反或者手机),足以证明——请看德宏的格图,见证羚羊谷亦梦亦幻的美景以及我们一行人的足迹。

2018年7月海悦亲友团走进美国 【亚利桑那州】(6)

摄影/文字/德宏    音乐推荐/慧滨

2018年7月13日,美国行第7天。藏在亚利桑那州北部的佩吉小镇不声不响,却有马蹄湾、羚羊谷、鲍威尔湖这三大顶级作品完美撑场。今天,我们的行程极其丰富,将把这些奇观一网打尽。 羚羊彩穴是需要提前预约的。我们团队约的是上午10:40,为了方便大家出行,徐总安排大家提早一夜入住佩吉小镇的鲍威尔湖贝斯特韦斯酒店。


7:00,我和莉开始游走,感受小镇的恬静与浪漫。

发现,小镇的红土地与昨日的科罗拉多大峡谷的红色山崖颇为相似。

原来,佩吉小镇也属于大峡谷的范围。

大峡谷的面积真大,它跨越五州,主体穿过亚利桑那州,并辐射至科罗拉多州、加州、犹他州、内华达州,在方圆近三千平方公里之内分布着峡谷地、布鲁斯、羚羊谷、锡安、圆石礁、格伦湖、拱门石、纪念地等大小几十个公园。难怪,她们的色彩如此统一!

长焦一拉,荒漠中最璀璨的“蓝宝石”——鲍威尔湖,看得清清楚楚!

8:10集合,我们先去瞧瞧科罗拉多河上最考验胆量的马蹄湾。

1、令人心跳加速的马蹄湾

佩吉往南,一路沿89号公路行驶。

车子随着公路盘旋,不断变换着观看位置和角度,佩吉小镇的宁静,如影随行!

约10分钟,我们就来到了马蹄湾停车场。

马蹄湾最有良心的事就是没有门票,不管什么时候去想待多久都行。

如果不左顾右盼,徒步20分钟,翻过一座约三四百米高的小山丘就能看到马蹄湾的真容啦!

一路红沙地,地上长着一堆堆的矮灌丛,居然还有嫩绿和深绿之分。 这里的土石富含铁和锰,放眼过去在刺目的阳光下红彤彤的一片。

我们走走停停,飞得飞,跳得跳,移步都是景,太迷人啦!

大家呼朋引伴,催催赶赶……登上山头,看到了,远处又有大峡谷哦!

走到头就看到了峡谷中绿汪汪的科罗拉多河。

确实壮观!300多尺垂直落差,270度U型弯道,蓝天碧水红岩,构成气势磅礴的无敌奇景——马蹄湾。

这是科罗拉多河在亚利桑那州境内的一截河道,河湾环绕的巨岩形似马蹄,所以叫马蹄湾。 网上热度不输羚羊谷的马蹄湾,因为少有的270度回水弯,变得一点都不普通。 站在山崖边,看着太阳的爬升,把河湾内外的岩石渲染成一片金属红,配上翡翠般的科罗拉多河,就这样迷醉在佩吉的晨光里。

拍照观景要在悬崖边上小心翼翼地挪动脚步,每一个举着自拍杆搔首弄姿的人前都是一群心惊肉跳的旁观者。

想拍马蹄湾全貌难度非常大,必须站在对面的悬崖上。如果胆子不够大,心脏不够强,不建议冒险。真的很危险,旁边没有任何遮挡物,一失足就是万丈深渊。

在阳光的助力下,含大量铁、锰的土壤,披上一件泛着金属光泽的甲衣。独特地貌和摄人心魄的景致吸引着人们,成为眼中不可错过的风景。 我小心地蹲在悬崖的边缘,把上半身努力地从悬崖边探出去,抓到此处大景!

拍完,惊出一身冷汗,如雨水浸润一般。莉在旁大呼:“你不要命啦!”

仰望自由的白云,任你浮想联翩,来来来,玩点创意!

大家不停地拍拍拍,想把此刻的美好永驻心间。

 

 

 

 

http://img.aituwen.com/SSFF+JnIy/aRkDnHtPhpGQjLL8o=?imageView2/2/w/800/interlace/1/q/75

我们边游边拍。

下一站,出发,去传说中的摄影天堂——人人都想见的“被上帝抚摸过的地方”。

2、亦梦亦幻羚羊谷

羚羊谷和马蹄湾的距离很近,车行5分钟就到了。

很好奇,羚羊谷,真的有羚羊出没吗?

导游说,这里曾经是羚羊的家园。在欧洲探险者到来之前,这片土地上曾经生活着大量的叉角羚羊。随着定居人口数量的增长,这些野生动物一度濒临灭绝,好在后来各种及时有效的保护措施挽救了这个物种。 1963年格兰峡谷大坝建成,鲍威尔湖开始蓄水。1980年后,水位达到最高,羚羊最后的栖息地终于淹没在科罗拉多的河水之中,它们不得不迁移至其它地方,但是羚羊峡谷的称呼却保留至今。

这里是印第人的地盘,印第安神灵的家园,属纳瓦霍印第安保护区,分为上、下两个独立的峡谷。 这里更为火爆的是上羚羊谷,下羚羊谷与之相比,知名度显然还不太够。但是去过的人都说,那是另一种类型的美,而且是可以跟上羚羊谷比肩的美。 我们预约的是神秘的下羚羊谷,她隐藏在脚下地缝之中。

下车,一眼就看见三个向着天空喷发着白色烟雾的大烟囱,纳瓦霍族人的自留地,到了。

印第安人安排自己的导游,每一位导游带12名游客,每位游客给2美元小费。我们的带队导游是一名印第安中年妇女,塞着耳机,蒙着围脖,脸色黝黑。 我们自己的导游再三强调:进谷一定要听话,否则,你会被赶出谷底的。

大家排着队,老老实实地跟着导游前行。我故意落在队伍末尾,就是想多拍些照片。

据说,下羚羊谷的魅力和神秘所在,是山谷与光线的结合。真的好期待,我们排着队,等待了近20分钟,终于可以下谷了。

http://img.aituwen.com/sRp2qkES4GS5uJXxeUxMkfQ6Kqs=?imageView2/2/w/800/interlace/1/q/75


http://img.aituwen.com/trDFiwznaISPLyMiwUGcZHgeR1U=?imageView2/2/w/800/interlace/1/q/75 我们颤颤巍巍,沿着一条特别陡峭的楼梯慢慢下到谷底。

下羚羊谷果真就在脚下地缝中掩藏,从地洞而下再从地缝而上,沉迷在那片岩石与阳光完美结合的光影之中。

从进峡谷的那一秒开始,光线不断变化。 肉眼看到的羚羊谷很朴素,并不惊艳。但这里绝对是摄影爱好者的天堂,找对了角度,拍出来的照片能让人窒息。

在光影的世界中,眼见未必是最美丽,相机的感光才是最强大的。那些光影在岩壁之间不均匀的分布带来的光洁和丝绸般质感总让人联想到少女的肌肤,还有“德芙”的广告。

作为全世界最知名的“一线天”,羚羊谷的美早就被盖章,坐稳了世界十大摄影圣地的位置。在山洪上百万年的打磨下,瓷器般光洁的线条和色块,美过所有静态、动态的画面。

谷中路线较为蜿蜒,谷壁风格多样化,利用好光线,即使拍照技术不高,角度选好,也能够拍出那种纵深感! 真正站在这处全世界最美的一线天面前,你才会明白现实中的光影变化来得有多惊艳。

下羚羊峡谷在纳瓦霍语中称为 “拱状的螺旋岩石”,整年中约有九个月不会开放。谁也不会想到,这地缝竟把羚羊谷的美丽掩藏了数百万年。 在自然的雕刻中,她逐渐形成了现在的模样。砂岩在雨后的暴洪冲刷中,逐渐被切割出一条平均深度12米的狭窄性峡谷,使岩壁富有很强的流线造型。

高原特有的矿物色彩,在阳光之下,流光溢彩,美轮美奂。 随着光线的移动和变化,各种红色、紫色、黄色、蓝色的色彩也随之变幻,使下羚羊谷变成了一个光怪陆离的彩色地下宫殿。

你唯一要做的就是享受这个过程,时不时要回头一瞥,那景象又是另一番。

越往下,景色越不一般,带着起伏沟壑状的曲面形成各种球面隆起和洞穴。但是它又不是完全曲面钝化的,也有些截然的转折面。线条流畅得犹如牛奶丝滑一般。

颜色更为精妙,是山体和阳光光线互相配合的杰作。根据阳光入射角度强弱和进光量的不同以及山体上颗粒纹理的区别,整个峡谷的颜色呈现不同的变化。 同一堵山壁,自上而下,因为光的变化,也呈现着不同颜色的变化,同一种颜色不同深浅明暗的过渡。哪怕是同一个位置,随着时间流逝,颜色也会发生变化。

能够拍到无人的场景,需要运气和技巧。当然,更需要的是静心地欣赏。在这里,只能惊叹于大自然的光影魔术手。


日光通过谷顶的缝隙,照亮了石壁的一部分,造成了斑驳陆离的光影变幻,看得人亦梦亦幻,如痴如醉。

耳边都是相机和手机的快门声音,谁都想把最美的影像定格下来,供日后回味。

这是什么?似乎看到了野羚羊的栖息地。

不知何年的枯树枝掉落在岩壁间,也成为了风景。

每一道光,都是魔术师,把平凡无奇的岩石变成了瑰丽的美景。

有些险恶的地方真的要一人侧身才能能通过。越走越深,谷内也就越发幽邃。黑黢黢的奇岩曲壁不断地朝前伸展,抬眼看似乎一堵岩壁截断前路,到近前才发现窄道蓦地转向了一边。 紧走几步,视野内便撞进了一幅壮丽的景象。那原来黑暗厚重的岩石被照得仿佛燃烧起来,变成了下红上黄的一道火焰。岩面上蚀刻着盘旋上升的波纹,使得那片似石似雕的形态更显得熊熊升腾了。 半晌惊诧,才醒悟过来这段螺旋峡谷,稍稍给太阳光一个入射的角度,她就能大放异彩。

从谷顶到谷底,岩石的颜色从金黄到火红,从鲜橙到深赭,简直像打翻了一盒暖色的水彩。而没被阳光直射或映照的下部岩体,也从上到下呈现一种冷色调的渐变,深灰——墨蓝——砖青——烟紫。

岩石本身的形状也不断地扭曲转折,在大波浪柔软的曲面上横断斜出一个个肩角,似鸟喙,似鹰嘴,似飞檐,似兽头。

只有自然界才有的光影,在你驻足瞻仰忘我之时,难以置信的变幻莫测。

可惜的是整场游览就像赶“鸭子”,前面的导游喊:“go!go!go!”后面的导游喊:“moving!moving!moving!”作为“鸭子”的游客只来得及看脚下的路和端手中的相机“咔咔”,对羚羊谷的震撼更多的来自镜头里的照片。

我们的印第安导游真的不讨喜,不热情就算了,全程几乎没有介绍,除了开始象征性地帮我们拍了几张照片后,就开始疯狂赶“鸭子”,严重的职业倦怠。最可恶的是,竟站在镜头里,让你拍不起来。

瞧瞧其他小分队的导游,还帮着他们选景,拍出灵魂出窍的大片呢!

经过一个多小时的游览,我们从地缝里钻出来。

http://s11/mw690/001oSId4zy7q7rQ1GLoba&690


http://s6/mw690/001oSId4zy7q7rWBLAp65&690

回到现实中,顶着热辣辣的太阳走到停车场。

我们的司机,一个老顽童般的美国人

3、惹人争议的格兰水坝

格兰水坝距离“羚羊彩穴”不远,驱车约15分钟就到了。

一眼见到的是蓝天白云下漂亮的鲍威尔湖,它不是大自然的杰作,而是人类筑坝截流而成。

蓝绿色的湖水,红色的岩石,绝美的风光,寥寥的游人,鲍威尔湖给我的感觉是如此纯美。

格兰峡谷水坝是美国第二大人工湖水坝,仅次于胡佛水坝,高达216米,拱形的顶部长达470米,它拦截了科罗拉多河的河水,所形成的人工湖就是鲍威尔湖。

这所大坝在防洪和发电等方面发挥过巨大的作用,然而令建坝者始料未及的是,大峡谷地区的生态环境也随之遭到了严重破坏。许多水生物种的生存遭到严重威胁!如今,科学家们正计划进行恢复大峡谷地区生态环境的又一次大胆尝试:打开格兰峡谷大坝的泄洪道,让科罗拉多河自由奔流。

由此,联想到我们的三峡大坝,人类对资源的需求不应以牺牲自然环境和历史文化遗产为代价,这样的争议之声,万万不要成为千古遗恨。

4、徒步者的乐园——锡安公园

锡安公园是以色彩艳丽的峡谷著称于世的公园。 她位于美国犹他州西南部的科罗拉多高原上。锡安是印地安语“乐土”的意思,这里原是印地安人的家园乐土,后来印地安人被白人驱赶到其它地方居住,这里成了美国的国家公园。

锡安国家公园(Zion National Park)是美国犹他州第一座国家公园。想要在地质景观资源最丰富的犹他州脱颖而出,独一无二的代表性和高端大气的景色是必不可少的。

“Zion”源于希伯来语,原指耶路撒冷的一座圣山。将犹他州的第一座国家公园冠以“Zion”这个神圣的名字,这足以体现这座国家公园的地位。

锡安公园内,我们停留了三处景点:

其一  棋盘山

这似乎是天地之神对弈的地方,整个山岩体积巨大,岩体表面裂隙纵横,如同围棋棋盘的格子线一般。

其二  大拱门

山路一转,怪石林立的山上突兀出现月牙状的拱门,整个山体仿佛是专门为大拱门提供的天然舞台。

眼前全是红褐色的山石和土黄色的高地,阳光直射下天空出奇得蓝,更显得这个大拱门的世界天高地阔。

其三  人类历史博物馆

锡安国家公园成立于1909年,它位于美国犹他州科罗拉多高原的西南缘,地质年代已有两亿五千万年的历史。

锡安峡谷的成长与水密切相关,最初这里是一片浅海,然后这里成为一条大河的入海口,之后这里又沉入了湖底,不断的火山喷发将火山灰一层层地铺在科罗拉多高原上,于是后人在这里发掘出了陆生恐龙和水生贝壳类生物的化石。

经历了亿万年的沉淀,锡安峡谷的岩石表面呈现出有规律的颜色带。这些颜色带如同树木的年轮,记录着河流的成长,也承载了河流的记忆。

锡安国家公园虽然不算大,但深受美国人民的欢迎,它以其景观多样的徒步线路受到广大户外爱好者的追捧,据说旺季人流量达到人满为患。

精致的一日游至此结束,马蹄湾的惊心动魄,羚羊彩穴的梦幻绚丽,鲍威尔湖的蔚蓝纯美,锡安公园的神奇博大,一步一景,精彩纷呈。

入夜,我们居住在潘圭奇小镇的小木屋——一个极具魅力的乡村式酒店。 今夜好梦!

点滴印象:

我们在拉斯维加斯的威尼斯人酒店里,见到过一张全世界最昂贵的照片:一束幻美的耶稣光穿过羚羊谷的地缝直射下来,在两边橘红色的岩壁映衬下,带来无限的遐想。 游览下羚羊谷,我一路都在追寻这束光。可惜,没有! 后来才知道,那束光柱在上羚羊峡谷。 有人对我说,下羚羊谷没有大名鼎鼎的光柱,这取决于峡谷的构造——相对较宽的顶部开口。这样的结构给摄影带来了大大的喜讯——光线充足,拍照变得容易了!随手就是一张大片,人人都是著名摄影师。 由于下羚羊谷往北延伸一直联通鲍威尔湖,遇上暴洪的时候,大水是能够直接冲入峡谷的,1997年的暴洪事故一共夺走了11位游客的生命。自此以后,官方建立起了比较完善的检测和预警系统,所以现在去下羚羊谷,只要开放,你大可不必担忧暴洪。 如果说此行有遗憾,那就是没有去上羚羊谷一探究竟。 如果有机会,可以再游美国,一定要弥补这个缺撼。

敬请期待下一集:

7.石林奇观布莱斯 ——2018年7月海悦亲友团走进美国 【潘圭奇】(7)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