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三皇山穿越记

(2013-07-29 12:21:21)
标签:

杂谈

三皇山

沈家庵

仙峰谷

五渡

分类: 游记

    七月二十日,三十八位山友穿越了三皇山,因途中逢雨,更兼队伍中有部分新手,下山的时间很晚了,赶到家已是晚上十点半。因次日我要去天津,赶忙吃点东西,收拾一下行装,来不及赶写游记。今天才从天津回京,是以赶快补上。

————————————————————————————————————

    三皇山,是我久已向往的地方,只是由于各种原因,一直未能成行。上上周,梅子在QQ上给我留言,邀请我参加周六的三皇山穿越,朋友相邀,又是早就想去的地方,当然一口答应。

   周六一早,我赶到五棵松集合地点,七点半,所有队友到齐后出发。

    经一个多小时的车程,我们来到了十渡的入口处,领队碧水蓝天前两天专门来探过路,他把我们这支队伍直接带进了十渡地质公园的大门,往里走了一段后,大轿车就走不通了,大家只好下车,步行到沈家庵。然后从沈家庵村西已经废弃的三皇山景区入口上山。实际上,游三皇山不必这样走,直接到沈家庵下车,可能会少走几里路的。

这次穿越地区的10米等高线图及穿越路线

http://s4/mw690/4c8518eatx6BqZlzJLRe3&690
    穿过沈家庵村,到达村西已经废弃的三皇山景区入口处,大家合影留念后,开始沿修葺过的登山步道上山。

废景区门前的壁画

http://s9/mw690/4c8518eagx6Brpekrji78&690
已破坏的女娲补天雕塑
http://s2/mw690/4c8518eagx6BrpeMCdP71&690
登山的步道
http://s14/mw690/4c8518eagx6BrpfIcklcd&690
    天气闷热,走不多久就已经汗流浃背。但因为最近雨水多,一路上飞瀑流泉却可以让大家不时停下来洗把脸,降降温,以至红旗梅子等竟扬言不想穿越了,只想在这潺潺溪水处享受这份清凉。哈哈,说归说,但驴子们何曾惧怕过严寒酷暑?

沿途新雕刻的三皇浮雕

http://s11/mw690/4c8518eagx6Brptxp6Gea&690
瀑布
http://s1/mw690/4c8518eagx6Brpu4IXC00&690
三皇福地
http://s13/mw690/4c8518eagx6BrpA5R9O6c&690
需要徒涉的水潭
http://s14/mw690/4c8518eagx6BrpChYfj9d&690

http://s11/mw690/4c8518eagx6BrpDvVDcfa&690


一路上,大家为沿途的美景所吸引,不停地拍照、得瑟,以致到达三皇庙时,已是下午一点了。全程十六公里,按原计划应在下午三点穿越到五渡,可此时完成尚不足三分之一,更由于眼看一些新手体力有点透支,有些孩子甚至已经开始吭吭叽叽地不想再向前走,我们不得不不停地鼓励他们,希望能在天黑之前按计划穿越到山下。

    三皇庙经文革之劫,已经完全毁废。不知何人出资,修了一个不伦不类的石砌二层楼,三皇老祖宗不是供奉在殿内,而是别出心裁地倨坐在楼顶,看了这种建筑风格,不禁令人忍俊不禁。

http://s16/mw690/4c8518eagx6BrqmGZQPcf&690
    三皇庙所倚凭的峭壁下,有一水池,储存着从岩古裂缝中流出的泉水,周围都是羊粪,显然,这里是牧羊人饮着的地方,虽然大家不敢喝这里的水,但用瓶子可以直接接石缝中流出的泉水,水池里的水,可以洗脸洗脚,自然可以有效地驱除一路上的暑热。

    简单午餐后,大家继续向山顶前进。

http://s14/mw690/4c8518eagx6BrpTtgtv0d&690

    攀上山脊,视野一下子开阔起来,遗憾的是雾霾太重,目力所及,不及数百米。即使如此,雄峻、壮伟的太行山还是让队友们兴奋不已,纷纷赞美这大好的河山,高叫着“不虚此行”。而山脊上的草甸,更是吸引着朋友们在那儿狠狠地拍照了一番。

http://s3/mw690/4c8518eagx6BrqP4L3c92&690
    就在大家高兴地拍照的这个地方,由于前队与中队距离较远,中队没有注意前队的前进方向,本来应该向右有一条小路可以下山,但他们径直沿山脊向前走下去了。结果,前方遇到了断崖,寻路无果后不得不原路返回。我们跟在后面的,反而少走了不少冤枉路。

    经与前队通联,确认正确的下山路线后,中队后队开始沿陡峭的小路下山。

 

这是红旗从草甸拍照的下山的地标----一条陡峭的山脊上的巨石下的小路

http://s9/mw690/4c8518eagx6Brr3eHzid8&690
    刚刚踏上正确的山路,突然间天空乌云翻滚,狂风骤起,刮得臭臭十多岁的女儿几乎要飞起来,山路如此险峻,孩子太容易出事了,我立即返回,拉住孩子的手,让孩子紧紧地跟着我,保护着孩子下到安全的地方。

    就在离这条路上那两间牧羊人的房子不远的地方,豆大的雨点打了下来,瞬间变成了倾盆大雨,山路变得泥泞湿滑。

这两间房子,在山脊草甸上就可以看到

http://s1/mw690/4c8518eagx6Brrg0LHG30&690
    冒着大雨,尽管山友们小心翼翼,仍免不了有人摔个仰面朝天。个别的山友,干脆坐下来,用手撑住地,一路滑下山来。

    羽竹恐高,这次又与我不期而遇,我知道她的情况,一路上有意识地保护着她,但她表示,今后再也不会参加这样的活动了,宁可自己去走香八拉。哈哈,本来今天的活动强度不大,路也不算太难走,遗憾的是遇到了大雨,一下子增加了穿越的强度,也增加了难度,难怪她如此丧气!
    下山的路,比上山的路要远,加上下雨路滑,确实让一些山友吃了不少苦头儿。但在大家的互相帮助下,全体队友均安全地下降到仙峰谷。

    仙峰谷是四渡开发的一个景区,仙峰朗月”是十渡景致之一,这里是一条狭长的山谷,谷内溪流潺潺,奇峰峥嵘。据说每当夜空如洗,皓月当空的时候,月光将山峰的剪影勾勒得玲珑剔透,婀娜多姿。漫步在波光鳞鳞的拒马河边,仰望月华山影,会令人遐思无限。但队友们一路与风雨搏斗,到此已是疲惫不堪,谁也没有多少心思再去欣赏她的美景了。

仙峰谷景区大门

http://s2/mw690/4c8518eagx6Brrnb2vf91&690
    沿景区的水泥路,一直走到仙峰谷大门口,门外就是拒马河,但这里没有桥梁,公路在河对面,我们还不得不步行到西关上,也就是五渡的地方,大轿车在那里等我们。

仙峰谷外拒马河对岸的山峰

http://s15/mw690/4c8518eagx6BrsN0VDU5e&690

    八点半,所有队员终于全部到齐,大家长出了一口气,打道回府。

队友照片

http://s10/mw690/4c8518eagx6Brw7uoSR69&690

http://s10/mw690/4c8518eagx6Brw7TWxbe9&690

http://s4/mw690/4c8518eagx6Brw8i3OX93&690

http://s2/mw690/4c8518eagx6Brw8JGtb11&690

http://s5/mw690/4c8518eagx6Brw9aJuYb4&690

http://s10/mw690/4c8518eagx6Brw9BYlrc9&690

http://s9/mw690/4c8518eagx6BrwagXfaf8&690

http://s15/mw690/4c8518eagx6BrwaMyqq4e&690

http://s1/mw690/4c8518eagx6Brwbe7ra30&690

http://s10/mw690/4c8518eagx6BrwbMNWp59&690

http://s4/mw690/4c8518eagx6Brwcdziza3&690

http://s11/mw690/4c8518eagx6BrwcWsEa5a&690

http://s5/mw690/4c8518eagx6BrwdBnp254&690

http://s2/mw690/4c8518eagx6Brwe6miZe1&690

http://s11/mw690/4c8518eagx6BrwezMcaba&690

 http://s14/mw690/4c8518eagx6BrwgMWQd4d&690

http://s6/mw690/4c8518eagx6BrwhmQzbf5&690

http://s8/mw690/4c8518eagx6BrwhXCnRd7&690

http://s11/mw690/4c8518eagx6BrwikWD01a&690

http://s4/mw690/4c8518eagx6BrwiH0XN83&690

http://s3/mw690/4c8518eagx6Brwj8Gv862&690

http://s11/mw690/4c8518eagx6BrwjAGzUaa&690

http://s2/mw690/4c8518eagx6BrwjZmkpd1&690

http://s10/mw690/4c8518eagx6BrwkqC7v19&690

http://s11/mw690/4c8518eagx6BrwkVStAba&690

http://s2/mw690/4c8518eagx6Brwlowetd1&690

http://s4/mw690/4c8518eagx6BrwlRJZ163&690

http://s3/mw690/4c8518eagx6Brwml5rYd2&690

http://s6/mw690/4c8518eagx6BrwpXwfr35&690

http://s1/mw690/4c8518eagx6BrwqspH2d0&690

 

资料

    三皇山因三皇庙而成名。三皇五帝是中国在夏朝以前出现在传说中的“帝王”。现在看来,他们都是部落首领,由于实力强大而成为部落联盟的领导者。但是不同史家对“三皇五帝”都有不同的定义。三皇有五说,五帝也有五说。基本上,无论是按照史书的记载,还是神话传说,都认为三皇所处的年代早于五帝的年代。大致上,三皇时代距今久远,或在四五千年至七八千年以前乃至更为久远,时间跨度亦可能很大;而五帝时代则距夏朝不远,在4000多年前。

    由于《古微书》的影响力,它所认定的三皇得到推广,伏羲,神农与黄帝被尊为中华民族的人文始祖。 

    伏羲氏是我国古籍中记载的最早的王之一,所处时代约为新石器时代中晚期,他根据天地万物的变化,发明创造了八卦,成了中国古文字的发端,也结束了“结绳记事”的历史。他又结绳为网,用来捕鸟打猎,并教会了人们渔猎的方法,发明了瑟,创作了《驾辨》曲子,他的活动,标志着中华文明的起始,也留下了大量关于伏羲的神话传说。

    在中国古代传说时代的帝王世系中,太昊伏羲氏被奉为“三皇之首”、“百王之先”,地位十分显赫。伏羲(xī)又作宓羲、庖牺(亦称庖牺氏)、包牺、伏戏,亦称牺皇、皇羲、太昊、包犠,史记中称伏牺。伏羲聪慧过人,相传其人首蛇身,与其妹女娲成婚,生儿育女,成为人类的始祖。

    闻―多在《伏羲考》中论证指出,伏羲、盘古均为葫芦的拟人化。伏羲氏本名最大可能是“匏析氏”。在陶器发明之前,寻找合适的专用取水用具是先民们急于解决的大问题。先民可能会尝试着用各种瓜皮取水,在一代又一代的尝试过程中,逐渐认识到葫芦最适合用做取水用具,又逐渐形成制瓢技术。这就是“匏析成瓢”。伏羲氏本名另一个可能是“匏系氏”,就是把葫芦系在腰间增强浮力以便涉水渡河的意思。 

伏羲八卦图

http://s13/middle/4c8518eah787615dbbe9c&690
    神农氏,即炎帝,远古传说中的太阳神。传说神农人身牛首,三岁知稼穑,长成后,身高八尺七寸, 龙颜大唇。农业的发明者,医药之祖,有“神农尝百草”的传说。实际上炎帝神农氏应是新石器历史时期的一个延长时间很长的部落氏族。炎帝神农氏即神龙氏族,龙族中有飞龙氏、潜龙氏、居龙氏、降龙氏、土龙氏、水龙氏、青龙氏、赤龙氏、白龙氏、黑龙氏及黄龙氏,龙在中国政治、文学、艺术、习俗及信仰中都有鲜明的印迹,成为华夏民族的标志。关于神农的神话、传说反映了中国原始时代从采集、渔猎进步到农业生产阶段的情况。 “包牺氏没,神农氏作,斫木为耜,揉木为耒,耒耨之利,以教天下,盖取诸益。”神农尝百草的神话,流传久远,至今不衰。 

    轩辕黄帝为中华民族始祖,人文初祖,中国远古时期部落联盟首领。黄帝,少典之子,本姓公孙,长居姬水,因改姓姬,居轩辕之丘(在今河南新郑西北),故号轩辕氏,出生、创业和建都于有熊(今河南新郑),故亦称有熊氏,因有土德之瑞,故号黄帝。他首先统一中华民族的伟绩而载入史册。他播百谷草木,大力发展生产,创造文字,始制衣冠,建造舟车,发明指南车,定算数,制音律,创医学等。有《黄帝内经》传世。关于黄帝的传说:据传他出生几十天就会说话,少年时思维敏捷,青年时敦厚能干,成年后聪明坚毅。时蚩尤暴虐无道,兼并诸侯,当时的天下共主炎帝已经衰落,酋长们互相攻击,战乱不已,生灵涂炭,炎帝无可奈何,求助于黄帝。黄帝毅然肩负起安定天下的责任,黄帝与蚩尤战于涿鹿,双方的战士英勇无畏,战斗十分激烈。黄帝在大将风后、力牧的辅佐之下,终擒蚩尤而诛之,诸侯尊为天子,以取代炎帝,成为天下的共主。炎帝虽然被蚩尤打败,实力尚存。他不满黄帝成为天下共主,企图夺回失去的地位,终于起兵反抗。炎、黄二帝发生火并,决战在阪泉之野进行。经过三场恶战,黄帝得胜。从此,黄帝天下共主的地位最终确立,号令天下,凡是不顺从的部落,都以天子的身份去加以讨伐。黄帝在位时间很久,国势强盛,政治安定,文化进步,有许多发明和制作,如文字、音乐、历数、宫室、舟车、衣裳和指南车等。相传尧、舜、禹、汤等均是他的后裔,因此黄帝被奉为中华民族的共同始祖。

    三皇庙建在三皇山半山腰峭壁上,文革时期,庙中的部分建筑被损坏,但玉皇庙洞,朝阳洞仍保存完好。

    沈家庵已经不属北京,而是属河北涞水县。这里是北京和河北交界的地方,所以,我们穿越的路线,基本是在北京河北之间穿行。十渡风景区是大清河支流拒马河切割太行山脉北端而形成的一条河谷,全程约20公里。由于在历史上这条河谷中一共有十个渡过拒马河的摆渡渡口,故而得名“十渡”。现在公路已经修入河谷,这十处渡口早已改建为漫水桥而没有真正的渡口了,但是十渡的名字却一直沿用至今。(实际上,拒马河渡口不止十个,最起码现在已经发现了十八渡)

    为什么叫拒马河?我查了一下资料,原来出处是这样的:

    西晋时期,羯族将领石勒率军出太行山北段进攻河北,晋名将刘琨,奉命在拒马河畔张坊地区与石勒交战,刘琨选择在拒马河险要地段设拒马阻击石勒入侵。拒马河因此而得名。双方交战,兵营帐坊林立,故名帐坊,后谐音张坊,这也是张坊村名来历。

    拒马是古代作战中使用的一种能移动的障碍物,系以木材做成人字架,将枪头穿在横木上,使枪尖向外,设于要害处,主要用以防御骑兵突击,故名拒马枪。在攻城战和野战也常使用这种拒马枪。野战时,多用在防御一方,作为构筑阵地时的辅助设施来使用,也常用来封锁道路。

 

古代拒马

http://s10/mw690/4c8518eatx6BqZahlABa9&690

http://s1/middle/4c8518eatb4a300f84c20&690

拒马应用图片

http://s12/middle/4c8518eatb4a2fdfa979b&690

    沈家庵村,也有着一段美丽的传说。

   唐代宗睿贞皇后沈珍珠,浙江吴兴(今湖州竹墩)人,汉族。出身著名世家“吴兴沈氏”,玄宗开元末年被选入东宫。当时,后来的肃宗李亨还是皇太子,李亨就把沈氏赐予广平王李豫(李亨长子,亦即日后的代宗)。 

沈氏美貌如花,又贤淑纯良,故而深得李豫宠爱,于天宝元年(742年)为李豫生下长子李适(即日后的德宗)。

大唐天宝十五年(756年),安禄山叛唐后进逼长安,唐玄宗带着杨贵妃及诸皇子皇孙仓皇出逃,李亨、李豫、李适自然都在其中,而诸皇子皇孙的妃妾及一大群皇亲国戚却被遗下未及逃走,被叛军俘获,从西京长安劫掠到东都洛阳,其中就有沈氏。

李亨在灵武称帝后,封长子李豫为天下兵马大元帅。至德二年(757年),李豫收复东都洛阳,在掖庭中找到了已被关押一年多的沈氏。乾元元年(758年),李豫被立为皇太子,但并没有明确沈氏的名分,也没有把她迎回长安,而是一直住在洛阳宫中。乾元二年(759年),史思明再次攻陷洛阳,沈氏从此失踪。   

李豫即位后,于广德二年(764年)立长子李适为皇太子,同时下诏寻找沈氏。虽派人到处寻访,十余年却始终一无所获。其间经常有人声称自己是沈氏,但后来发现都是冒名顶替。

大历十四年(779年)代宗驾崩,太子李适即位,即唐德宗。他于建中元年(780年)遥尊生母沈氏为“睿贞皇太后”,在含元殿具册立牌`上皇后朝服,李适亲奉册伏拜痛哭不止,左右群臣皆泣。   

为了寻找生母,德宗李适采纳了中书舍人高参的建议,任命睦王李述为奉迎使,沈氏族人四人为判官,派使多人分行天下,四处寻访,多方查找,同时对沈氏家族大加封赠,以期母子团聚。   

建中二年(781年),消息传来,沈太后在洛阳找到了,长安城中一片喜悦。然而,很快就证实所谓的“沈太后”只是高力士的一位养女,因为年纪相貌酷似沈氏并与之在宫中有所接触,诱于名利而行冒充之举。德宗左右都很气愤,纷纷请求对之治罪,而思母心切的德宗不但不予治罪,还对身边的人说:“只要能找到真正的生母,我受一百次骗也没关系。”从此之后,冒名者越来越多,然而,终德宗一生,也未能找到真正的沈太后。

德宗在位26年而崩,长子顺宗即位并于七月后驾崩,由其长子宪宗即位。此时,寻访沈氏的工作已经进行了几十年,仍无音讯,有司建议予以停止,同时发诏,在肃章内殿为沈氏发丧,上太皇太后号,建衣冠冢于代宗陵并立神位于代宗庙。

  总观沈后一生,命运多艰,屡遭离乱,结局更是千古之谜,故而小说家多有臆造之举,更有许多地方的尼庵留下了沈后在此出家的传说,颇具传奇色彩。 上世纪80年代,台湾据沈珍珠的传奇故事,拍摄了电视连续剧《沈珍珠传奇》,影响巨大。电视剧《沈珍珠传奇》最后说:沈珍珠流落幽州范阳,沿拒马河而上,并在此出家,这就是沈家庵村名的由来。历史是否果真如此?无从考证,但沈家庵却因此出名了。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