区长信箱6天后回复“已阅”为哪般
(2009-08-17 07:51:18)
标签:
作风区长信箱已阅网民官样文章积习杂谈 |
分类: 时评 |
2009年8月20日人民代表报
钱夙伟 (浙江·湖州)
宁波网友“天生我才2”不久前向区长信箱反映邱隘居民出行难问题,6天后等来网上回复,只有两个字:“已阅”。“天生我才2”把这封区长信箱回复的截图挂到了宁波天一论坛上,戏称之“最牛区长信箱回复”。昨天,记者联系上了鄞州区区长信箱的负责人。他说,这种简单机械的回复方式确实不妥(据8月15日《今日早报》)。
据称,之所以回复“已阅”,是因为属于第三种处理方式,即“非个人事件,涉及面广而杂的,把信件转给相关部门阅读”。但是,拖延了6天才回复已是一种轻慢,更何况只回复“已阅”两字!
既是公开的区长信箱,就代表着政府的形象。即使其对反映的问题无法及时作出实质性的答复,也应该在第一时间内通知网友,表示已经收到邮件,并告知什么时间作出正式回复。出于礼貌和尊重,这样的规范性程序也应该是必不可少的。
应当看到,如今网络已经成为表达民意的一条重要通道。置身于网络时代,如何对待网民的声音,已成为检测执政为民的一根标杆。因此,现在各地政府不仅及时了解各种网站上的网民声音,还通过网络邮箱、网上信访、网络举报等多种网络渠道进行主动征询和采集。但是,“最牛区长信箱回复”表明,还有相当一部分官员并不适应“网络施政”的新形势。比如,仍沿用习惯的办事流程,其中还不乏官僚作风,回复中做官样文章,尽显居高临下的优势意识。长此以往,必然伤害网民的问政热情,而民众对政府行为的影响力也会大大打折,许多积压的矛盾和问题更不可能及时得到疏导和解决,既影响政府形象,又损害公众利益。
毫无疑问,在开放的网络空间,最容不得任何的应付、敷衍和回避,只有高度重视网民意见建议,才能拉近政府与民众的距离,以双方间的良性互动促进“网络施政”。而“最牛区长信箱回复”,在官场习气的背后,凸显出的正是为民情怀和责任意识的缺失。
网络施政是一个新生事物,网民留帖动辄成千上万,涉及到社会生活的方方面面。固然,如何建立有效的网民建议处理和反馈机制还需要一个探索和完善的过程,但无论如何,首先要放下架子,改变作风,力戒陈旧积习。归根到底,如何适应“网络施政”的新形势,也是对执政者为民情怀的一种检验。
网上回复也摆衙门作风?
2009-08-17楚天都市报>楚天时评>八面来论
■钱夙伟(浙江湖州)
宁波网友“天生我才2”不久前向区长信箱反映居民出行难问题。过了6天,等来网上回复,就两个字:“已阅。”网友戏称之“最牛区长信箱回复”(8月16日《重庆晨报》)。
如今,不少地方政府不仅及时了解各种网站上的网民声音,还通过网络邮箱、网上信访、网络举报等多种网络渠道进行主动的征询和采集。但是,“最牛区长信箱回复”表明,还有一些部门,并不适应“网络问政”的新形势,甚至不过是用以装点门面。
比如,仍沿用习惯的办事流程,现实中的衙门作风多少也延伸到网络中,回复中做官样文章,尽显居高临下的优势意识,少有及时和对等的交流。长此以往,必然伤害网民的问政热情。
网络问政是一个新生事物,网民留帖动辄成千上万,涉及到社会生活的方方面面,如何建立一个有效的网民建议处理和反馈机制,还需要一个探索和完善的过程,但无论如何,首先要放下架子,改变作风,力戒陈旧积习,牢记“公仆”意识。

加载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