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山皮影:张治本与张桂凤父女
(2016-12-03 19:55:14)分类: 烙冰读书坊 |
唐山张治本:痴迷皮影艺术60载
来源:长城网时间:2009-12-22
长城网12月22日讯(通讯员刘宏伟)近日,在唐山丰润区丰登坞镇丰登坞村周凤荣的家里,不时传出阵阵悠扬悦耳的皮影戏唱腔和伴奏的旋律,热闹的场景很快吸引了众多乡邻观看。在十来个皮影演员中,有一位年近八旬的老者,唱腔高亢粗犷,不时引来观众的叫好声。他扮演的是《杨家将》中的杨六郎,唱的是“生”角儿。大家对这位老人非常熟悉,他就是本村痴迷皮影艺术60载的张治本。
张治本从18岁开始学习皮影,出道后跟随当地的皮影班子走南闯北。他曾在河北及东三省一带唱出了名气,并结识了不少皮影界的前辈,从中学习到皮影艺术的精华,丰富了自己的戏路。上世纪70年代以后,张治本再也不用四处奔波谋生了。他开始带着几个铁哥们儿在家乡走乡串村,差不多把皮影唱遍了丰润的村村落落。
上世纪80年代初,张治本在女儿张桂凤16岁时,为了让皮影艺术后继有人,开始教女儿皮影戏。从一个唱腔一个唱腔地练,到一个动作一个动作地示范,一晃就是三个春秋。张桂凤没有辜负老父亲的期望,在几年后一次全省皮影戏、木偶戏大赛中,技压群芳,夺得第一名。之后,她被开滦艺术团相中,成了一名活跃在冀东大地上的著名皮影戏演员。她说,是父亲对皮影艺术的痴迷和不懈追求教育和熏陶了自己,促使她走上了皮影艺术的道路。“父亲是我的启蒙老师,更是我追求皮影艺术的榜样。”张桂凤感慨地说。
进入古稀之年后,张治本经常为皮影这一冀东传统艺术青黄不接的现状而感到焦虑不安,他利用一切机会为普及和传承皮影艺术奔忙着。哪怕是乡亲的红、白喜事现场,他也要清唱上几段,十里八乡的人们都认识了这个皮影不离口的老爷爷。
去年秋收以后,他打听到离本村2公里的大郑庄村请来了玉田县的皮影戏班子来唱戏,就搭了个伴儿,在夜晚打着手电筒一脚深一脚浅地赶到现场,亲自上台献艺。他的唱功很快赢得了玉田同行们的喝彩。一连10多天,张治本每天开场就到,散场才走。他成了这一戏班的编外演员。
年复一年,张治本带动周围许多人迷上了这一民间艺术,他也成了丰润一带皮影界的知名人物。他所改写的影卷(皮影戏剧本)被不少皮影迷所收藏,他对皮影的痴迷精神又教育和鼓舞着年轻一代的皮影戏“粉丝”们。如今,只要有年轻人向他请教有关皮影的知识,他比什么都高兴,总是有问必答,循循善诱。张治本常说:“看到皮影艺术传给了新人,我就蹋实了。这是我一生的心愿,也是所有皮影老艺人的心愿。为了这一心愿,我还想在戏台子上再唱10年。”
前一篇:重磅信号:国务院降低企业杠杆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