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 保持超然物外的态度
三种布施
《金融交易学》第三卷出版以后,有学生担心地说,范老师你把你的绝招都教给我们了,难道不怕自己没饭吃吗?我无所谓。我挣得够吃的。希望大家都超过我,这是我的愿望,就怕你们超不过。不必为我操心。感恩佛菩萨,我现在每天都能吃饱饭,能自己穿衣服,还走得动路。比起那些生活不能自理的残疾人和病人,比起那些生活在战乱、饥荒和疫情肆虐之地的难民,不是已经很幸福了吗?还有些朋友担心这些交易技术泄漏出去之后,会不会影响市场走势?杞人忧天。我没有那么大的影响力。现在市面上关于趋势跟踪方面的书不是太多,而是太少了,很少有人掌握这些技术。就拿我的三卷《金融交易学》来说,不要说只销售了几万册,就是几十万册,也改变不了市场趋势。那些买了我的书的人,他也未必认真对待,有的就束之高阁,当收藏品了。有些朋友认真看了,却没有看懂。那么真正能够掌握这些技术的人就少之又少了。所以不必担心这些技术泄漏出去会影响什么,不必多虑。
我们普通人的福报基本上都是差不多的。有时候,你太保守反而没法进步。为什么我对市场的领悟,有时可以说是一日千里?因为我乐于帮助别人。我们佛家提倡布施。第一是财布施。把你的财富给别人,帮助穷人,帮助生活困难、真正需要的人,你还会收回更多的财富,比你布施出去的还要多。有人捐献身体器官的,叫内布施;捐献财产的——财产是外物——叫外布施。所以财布施又分为内布施、外布施。第二是法布施。就像我给大家讲这些技术,讲交易市场上的规律和真理,我讲得越多,就领悟得越多,进步得越快。我从来没有发现,我把我的技术系统、交易理念给别人讲,我变笨了、变傻了,没有那回事。我没有失去任何东西。希望你们象我一样,学会了不要吝啬于教会别人。第三种布施叫无畏布施,就是那些面临灭顶之灾、极度恐惧的众生,我们让它脱离危险,给予安抚的力量,让它不要太害怕,这叫无畏布施。财布施得财富,法布施得聪明才智,无畏布施得健康长寿。
人越悭吝就会越贫穷。自己有的技术不肯教别人,就会原地打转无法进步。中国有句成语叫“教学相长”,出自《礼记·学记》:“学然后知不足,教然后知困;知不足然后能自反也,知困然后能自强也;故曰教学相长也。”2011年12月~2013年12月,我在呱呱网免费授课两年。期间有大约2000名交易员接受了培训。其中写过拜师信、有正式学号的实名制交易员有1500人。现在提起这次大范围、长时间的培训,他们说得最多的一句话就是“受益匪浅”。但我知道真正受益最大的还是我自己——我因为长期教学而理清了思路。我今天大致地给大家说一下,我为什么不怕泄漏这些所谓的“商业机密”——我所讲的一整套基础知识对很多机构来说就已经是赖以吃饭的商业机密了,更不用说核心知识。因此长期以来,说我是交易界泄漏商业机密最多的人毫不为过。比如我讲的标准化控仓方案,绝对是这一行的秘中之秘、不传之秘。只不过我的很多学生都不理解、不重视、亦不珍惜罢了。
一个好的交易者必须做好三项管理——市场管理、资金管理、自我管理,即发现技术系统、构建资金管理方案和心理建设。你们没有能力发现技术系统,更不可能构建与之匹配的、正确的资金管理方案。任你聪明绝顶,在这个市场上头出头没、随波浮沉20年、30年……乃至一生,都不可能。市场像一座巨大的迷宫,靠你们自己的力量,无论如何走不出去,迷路是一定的。如果没有古圣先贤的教导,没有《股票作手回忆录》伟大思想的指引,没有《期货交易策略》的启示,没有《股市趋势技术分析》中经典形态学的奠基,没有《日本蜡烛图技术》、《股票K线战法》的积累,我也不可能走出来,也会迷失。曾几何时,我也像禁闭在玻璃瓶中的一只苍蝇,乱飞乱撞。所以,不必白费心思了,我会把现成的东西告诉你们。这是前人修好的康庄大道,你们只需一边走、一边验证即可。三项管理里面,只有心理建设我无法代替。我只能结合自身的经历,说出自己的看法,希望能够对你们有所启迪。
工夫在诗外
只为赚钱而从事交易是不会成功的,为了交易而交易同样难以成功。“工夫在诗外”一语出自伟大诗人陆游的一首叫做《示子遹》的诗。公元1208年(南宋嘉定元年),居住在山阴(今绍兴)、已经84岁高龄的诗人以该诗作为他留给儿子陆遹的一份文学遗嘱。诗中说:“汝果欲学诗,工夫在诗外。”这句话的意思是说,学诗不能只局限于就诗论诗,必须要到自然界和社会生活中去广泛涉猎各种知识,进行观察、体验、创新。更深一层的意思是,一篇诗作的境界高下,由诗人之阅历、见解、识悟所决定,是其才智、学养、操守、精神等等形而上东西的综合。陆游强调诗人对于客观世界的认知能力,主张从诗人身体力行的实践,从格物致知的探索,从血肉交融的感应,从砥砺磨淬的历练,获得诗外的真工夫。
陆游还为他的另一个儿子陆聿写过一首《冬夜读书示子聿》。诗中说:“古人学问无遗力,
少壮工夫老始成;纸上得来终觉浅,
绝知此事要躬行。”这首诗的意思是:古人做学问是不遗余力、为之奋斗终身的;往往是年轻的时候就开始努力,到了老年才取得成功;从书本上得到的知识终归浮浅,要真正了解事物的内部规律或书中的深刻道理,必须亲自实践才行。作为一名交易员,专注刻苦地学习交易技术是其天经地义的本分,这个过程大约需要10~20年甚至一生。但是如果一个交易员的眼里只有交易,那注定是永远也做不好交易的。因为要想成为赢家,除了掌握过硬的交易技术,交易者还必须从头脑和心理方面建设自己。这个过程即使在交易者本人成为赢家之后,仍将持续一辈子。堪称活到老、学到老。
与其他行业一样,做交易的时间愈久,对交易的理解与感悟就会愈深。如果把热爱交易、刻苦钻研交易技术比作是“诗内”工夫的话,那么头脑和心理建设就堪称“诗外”的工夫。这里要谈的“外”字,包括交易之外、金钱之外、俗世之外三重含义。交易之外,是说取得持续稳定盈利的能力一取决于交易技术,二取决于交易者的心性结构,后者是隐性的,且对于交易成功同样具有不容忽视的作用。金钱之外,是说积极而又洒脱的金钱观对于交易赚钱的重要性,以及交易者在专注于交易的同时,注重个人与他人、与社会乃至与整个自然界的关系。俗世之外,是指交易者在保持身心平衡、享受和谐生活的同时,还能通过与自然界神秘力量的沟通,享受马斯洛所谓的“高峰体验”,这种体验多发生在自我实现者身上。
交易者如何才能一边掌握交易技术,一边又从头脑和心理方面建设自己?回答是“读书实战两参酌”。读书,是要求交易者大量地阅读,不仅反复阅读交易学方面的经典著作,也广泛涉猎文学、历史、社会学、心理学、哲学等学科的相关知识。一个交易者应该象一个杂食动物,要什么都能吃,阅读越广泛越好,知识面越宽越好。实战,就是在有一定的知识准备之后投入真金白银实际交易。你投入的资金量不能太大,否则将因缺乏经验而很快被扫地出门;也不能太小,因为你不会关心一个没有重大利益关系的账户的成长,也体会不到由于行情波动所带来的喜悦、惊恐、贪欲、幻想、侥幸、焦虑、绝望……等情绪波动,也就不会想办法去克服。我一直主张交易者不应在模拟操作上浪费太多时间,原因就在于此。
吉姆·罗杰斯在《给女儿的信》一书中对本节所论述的主题亦有精彩的陈述。他说:“尽可能的旅行并观看这个世界,会让你们的视野扩大好几倍。我已经环游世界两次。在旅程中,我们敞开胸襟,尝试所有新奇的东西。我们发现全世界的人本质上都一样,不论肤色、种族、语言、宗教、饮食和衣着,我们发现完全没有任何理由惧怕外国人或‘跟自己不一样的人’。要在投资上成功,除了哲学和历史,你们需要学习心理学。很多时候,投资者的心理会加速市场的走向。每个人都会惊慌,我自己也惊慌过好几次,在股市赔了很多钱。如果你们在市场惊慌的迷雾中丧失自己的看法,那就等于在市场上失去金钱。当你们了解心理学后,对自己会有更深的认识。”古人云:“读万卷书、行万里路”,这个要求对交易员同样适用。
向伟大人格看齐
但凡伟大的人物,必先有一颗伟大的心,然后才有伟大的财富或成就与之匹配。维特根斯坦认为,许多极端聪明的人没有成就,就是因为没有高尚的人格。志在成为成功交易家的年轻人,应该时时刻刻注意心性的修炼。那些得失心很重、热盼速富而又对自己要求不高、缺乏自律的人是没有成为成功交易家的任何可能的。巴菲特、盖茨、李嘉诚……这些时代伟人,他们的财富不是偶然的,他们能有今天的成就首先是因为他们有一颗伟大的心。一个人格不健全、能力贫弱、缺乏追求、毛病成堆的普普通通的人,就是把等量的财富白送给他,他也未必能够守得住。2008年6月27日,时年53岁的微软创始人比尔·盖茨正式退休,同时宣布将自己580亿美元财产全部捐给以自己名字命名的慈善基金会,一分一毫也不留给自己的子女。他说:“我和妻子希望以最能够产生正面影响的方法回馈社会。”
而早在2006年6月26日,时年76岁的股神沃伦·巴菲特在纽约公共图书馆签署捐赠文件,将价值370亿美元的资产捐赠给5家基金会,占巴菲特全部440亿美元资产的85%,其中向比尔及梅琳达盖茨基金会捐资300亿美元,完成了他在有生之年将其个人资产与比尔·盖茨合并,组建全球最大慈善机构的愿望。这是历史上迄今为止数额最为巨大的两笔私人捐赠。而李嘉诚近30年来的捐赠总额也已经超过百亿港元。虽然要求交易者个个都成为伟人既不现实也无必要,但是《论语·里仁》中说:“见贤思齐焉,见不贤而内自省也。”《史记·孔子世家》也说:“《诗》有之:‘高山仰止,景行行止。’虽不能至,然心向往之。”交易者如果缺乏远大理想,眼中只有金钱,始终跳不出个人得失的小圈子,那是永远也无法在这行立足的。何为正确的金钱观?上述当代伟人们已经率先垂范,给出了自己的回答。
有两段话,我认为是最美丽的,就连世界上最美的诗句都无法与之相比,故特意引用在这里与读者分享。第一段话是有“落入凡尘的天使”之称,曾于1988~1992年间担任联合国儿童基金会亲善大使,且于1993年获奥斯卡终身成就奖的奥黛丽·赫本(Audrey
Hepburn,1929-1993)留给女儿的遗言:“若要优美的嘴唇,要讲亲切的话;若要可爱的眼睛,要看到别人的好处;若要苗条的身材,把你的食物分享给饥饿的人;若要美丽的秀发,每天让小孩子的手指从你的头发穿过;若要优雅的姿态,记住行人不止你一个。人之所以为人,是应该充满精力,能够自我悔改、自我反省、自我成长,而不是抱怨他人。如果你需要一只援助之手,你可以在自己的任何一只手臂下找到。随着年龄的增长,你会发现你有两只手,一只用来帮助自己,另一只用来帮助别人。”
如果要问什么是心灵之美,这就是了。
另一段话出自1979年被授予诺贝尔和平奖的特蕾莎修女。她生前在世界范围内建立了一个庞大的慈善机构网,赢得了国际社会的广泛尊敬。她说:“人们经常是不讲道理的、没有逻辑的和以自我为中心的,不管怎样,你要原谅他们;即使你是友善的,人们可能还是会说你自私和动机不良,不管怎样,你还是要友善;当你功成名就,你会有一些虚假的朋友和一些真实的敌人,不管怎样,你还是要取得成功;即使你是诚实的和率直的,人们可能还是会欺骗你,不管怎样,你还是要诚实和率直;你多年来营造的东西,有人在一夜之间把它摧毁,不管怎样,你还是要去营造;如果你找到了平静和幸福,他们可能会嫉妒你,不管怎样,你还是要快乐;你今天做的善事,人们往往明天就会忘记,不管怎样,你还是要做善事;即使把你最好的东西给了这个世界,也许这些东西永远都不够,不管怎样,把你最好的东西给这个世界;你看,说到底,它是你和上帝之间的事,而决不是你和他人之间的事。”
创造恣意挥洒的美丽人生
我们从小被灌输这样的信念:“富人都是些剥削别人的人。一个人如果很有钱,肯定是骗了某些人才得来的。有钱人必定是坏人,因为只有坏人才有钱。”或者:“生活是艰难的,你必须努力工作才能挣钱。”前一种说法现在已经不值一驳,对于后一种说法,我们不妨将之替换为“钱来得又快又轻松”试试看效果会如何?刚开始,这给人的感觉就像是一句欺人之谈。但是事实上,人的命运其实就是自己的胆识与魄力。只要向着自己的意志前进,命运迟早会皈依到人的意志。当人们坚定地执行自己的意志的时候,命运就向坚定者一边靠拢。《幽灵的礼物》一书中这样说道:“只要你有足够的胆量要成为一个伟大的人,这种念头最终会改变你的生活。交易员也是一样,你们要一往无前,要敢于追求心中的理想。”
吉姆·罗杰斯在回顾自己的投资生涯时说:“在我开始第一项事业时,我是个6岁的企业家。其实年龄与你想开始做什么事并不相干。我宁可花时间在棒球场捡空瓶子换钱,也不愿花时间在球场上跟朋友打棒球。我在6岁时,第一次借到钱来开展自己的事业。我买了一部卖花生米和可乐的小推车,在儿童棒球联盟比赛时,成功的赚了不少钱。5年之后,我不但还清了向我父亲借贷的钱,银行里还有100美元的存款……”交易与其它行业并无不同,交易员亦然。在蒙昧无知的交易生涯的早期,交易者就像一只渺小柔弱的幼虫,被层层丝茧包裹着。经过艰苦的努力和漫长的等待,最后终于冲破重重阻力,化作翩然翻飞的蝴蝶,得到一生的大自在。通观一个专业交易者的一生,大致可以分为如下三个阶段:
一、成为专家
欲在任何行业成功,“全力以赴、追求卓越”是不二法门。美国著名体育经纪人、国际管理集团(IMG)的创始人麦考梅克在他的《自我超越》一书中说:“光有天分并不足恃;纪律、专注与毅力才是造就大人物,使之出类拔萃的关键。”麦可·史坦哈德则说:“股市中最邪门的事是,有时候最差劲的预测,也可能会成为最高明的决策依据。但是这种情况却是一个邪恶的陷阱,会使人相信无需专业知识就可以纵横股市。因此,我的忠告是:要认清股市的竞争非常激烈。当买进或卖出股票时,你都是与专业的对手在竞争,往往这些专业的对手会给予你迎头痛击。”欲在交易市场上踏入赢家行列,成为专家是唯一出路。
二、成为富人
罗伯特·清崎在《富爸爸财务自由之路》一书中说:“没有财务自由你就无法真正获得自由。”想必很多人对此都有切身体会,而金融交易是达至财务自由的捷径。欲在交易市场上成功,专心致志、全力以赴的精神必不可少,这和在其它行业取得成功并无二致。但是麦考梅克先生曾经用一段以“宽广的心,宽广的未来”命名的话作为对决意成功者的对冲:“需要提醒的是,110%地投入并非唯一的生活准则。世界之大,人人都寻得到属于自己的一席之地。它容得下马不停蹄之人,也容得下整天游手好闲做白日梦的人。再说,谁也无法体会别人的甘苦得失。所以千万不要自以为比别人更努力就高人一等。我们应该严于律己——对自己设定的目标毫不松懈;但宽以待人——容忍别人追求与我们不一样的人生。”
三、成为自己
马斯洛认为自我实现是人类的最高需求。对此,麦考梅克先生同样有着精辟的见解:“以前我总认为,事业上的成功是人生唯一值得追求的目标。只要建立相当的事业基础,赚了足够的钱,在本行中出人头地,就算是成功,这一生就可别无它求。可是,现在我不这么想了。虽然我依旧100%地相信,人应该有闯荡一番事业的雄心壮志,而事业成功的确会带来回报与成就感。因为要知道每当克服困难、突破障碍后,那种满足的感觉是无可言喻的。但是,我愈来愈觉得,必须从更宽广的角度来看待事业心与工作上的成就。毕竟,事业成功仅是成功人生的一部分,真正重要的是整个人生的成功,这包括对人际关系处之泰然并且充满信心;对自我有合理的期许与评价;能够体会爱人与被爱的喜乐等,这才是真正的成功。”
有些人天生就对赚钱感兴趣,有些人原本对金钱不感兴趣,但后天由于生活所迫,开始逐渐把注意力和精力转移到对金钱的获取上。不管您属于哪一类人,您都必须非常重视金钱,否则将不能从这行赚到哪怕一分钱;但是,如果您的眼里只有钱,也同样不能从这行赚到真正的钱!一个显而易见的例子是:一个不珍惜金钱的交易者,会大把大把地“止损”并将很快因此而失败;而一个过分珍惜金钱的人,将会因为“不忍止损”而招致更大的失败!我认为,积极而又不失洒脱的金钱观对于成功地从事交易是至关重要的。无论是谁,对金钱的追求都必须经历从狂热到恬淡这样一个过程,因为狂热是刻苦钻研交易技术的动力,而恬淡是对狂热的校正与对冲。随着年龄的增长,我们对金钱和世界的看法会慢慢改变。
翻开《金融怪杰》的主角之一马丁·舒华兹撰写的《交易冠军》一书,令人感慨万千。在这本书中,作者——就是那个曾经9次夺得全美投资大赛四个月期交易竞赛项目冠军,一次全美投资大赛一年期交易竞赛项目创下投资报酬率高达781%的佳绩,且曾经通过交易股指期货把4万美元变成约2000万美元,享有“冠军交易员”之誉的马丁·舒华兹——为了仿效保罗·都德·琼斯,成为拥有私人飞机、操作上百亿美元庞大基金的伟大操盘手,也为了和别的同行一较短长,总之为了谋求所谓更大的发展,他不再满足于操作自有资金,开始对外公开募集资金着手组建自己的基金,从此不得不承受来自投资人的连绵打扰和巨大的绩效压力。最后,他终因长期承担过量压力而病倒,甚至险些为此而送命。
患病期间他历尽磨难,曾经三次紧急住院,做了心脏手术又几经反复之后才脱离死亡威胁。好在作者最终大彻大悟,决心要重新做回自己。他毅然解散基金,并且将这一举动称之为“一生中最棒的一笔交易”。为了远离纽约紧张的交易环境,他不惜因此而举家迁往佛罗里达。马丁·舒华兹通过自己的交易经历得出两条重要的结论,并且以“两堂重要的人生课程”命名之:(1)在压力摧毁你之前先把它化解掉;(2)没有人能够死到临头还拼命工作。反观我们在交易市场上所做的一切,不能不反思当我们为了交易赚钱而牺牲自己的健康、进而牺牲家庭幸福的做法是否真正值得。身为交易员,应该学会在赚钱和保持健康之间寻求某种平衡。关于如何看待财富,王永庆在他给儿女们的遗言中这样说道:
“财富虽是每个人都喜欢的事物,但它并非与生俱来,同时也不是任何人可以随身带走。人经由各自努力程度之不同,在其一生当中固然可能累积或多或少之财富,然而当生命终结,辞别人世之时,这些财富将再全数归还社会,无人可以例外。因此如果我们透视财富的本质,它终究只是上天托付作妥善管理和支配之用,没有人可以真正拥有。面对财富问题,我希望你们每一个人都能正确予以认知,并且在这样的认知基础上营造充实的人生。人生最大的意义和价值所在,乃是藉由一己力量的发挥,能够对于社会作出实质贡献,为人群创造更为美好的发展前景,唯有建立这样的观念和人生目标,才能在漫长一生当中持续不断自我期许勉励,永不懈怠,并且凭以缔造若干贡献与成就,而不虚此生。我殷切期盼所有子女,在创业与日常生活中,不忘以服务奉献社会、造福人群为宗旨,而非只以私利作为追求目标,如此才能建立广阔和宏伟的见识及胸襟,充分发挥智能力量,而不负于生命之意义。”
加载中,请稍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