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转贴]大陆私娼生活纪录片《麦收》在台播映

(2009-07-12 08:55:34)
标签:

股票

台北电影节入选大陆纪录片「麦收」今天在台北放映,影片呈现北京私娼真实生活画面颇具争议,观众感觉很震撼,大陆导演徐童说,这是他生活中一部分。
    
「麦收」今天在台北新光戏院进行第2场、也是最后一场的播放,为了配合导演徐童努力保护被拍摄者的要求,「麦收」并不公开售票。

  这次在台北播放仅限年满18岁(含)以上影视科系学生、电影从业人员、文化工作者等「相关专业人士」入场,并仅于影展活动期间于现场售票,入场前还须填写「观影切结书」。

  「麦收」是徐童第一部纪录长片,目前只在云南、香港和台湾的独立制片影院放映过。

  影片是描述河北乡下一个臥病的老农,他盛讚女儿能干,撑起家庭重担,而原来女儿妞妞是在北京1个胡同暗巷里当私娼,影片围绕在农村麦收前后,记录这个女孩在北京与乡下的两种处境与生活。

  影片内容呈现出在北京的私娼们谈论嫖客的对话,和从事性工作的过程,剧中人物都以化名方式,毫无修饰出现在电影情节中,相当写实。

  今天下午影片结束之后,首度来台的徐童与观众分享他的拍片心得,有观众说,感觉画面太过真实,让人很震撼。

  有女性观众提问,是否应该打上马赛克画面保护剧中人物,还有观众问徐童,影片中这些女性性工作者是露脸,并真实呈现出她们的日常生活,这样的拍摄手法是否涉及对她们「汙名化」的问题,及当事人如不愿意被家人知道情况下,应该如何拍摄并保护她们。

  面对台湾观众敏感提问,徐童毫不避讳都一一回答,他说,画面没有打上马赛克,是想要维持影片的完整性。

  他又说,拍这样的片子就像是生活中一部分,拍摄过程中,他的生活是和这些人在一起的,很自然的进行拍摄,和她们的沟通也是一种默契。

  徐童表示,他在一年多前拍摄这部影片,最初动机是为了写小说,为了让这些真实人物能有发声的机会。

  有观众问到女主角妞妞近况,徐童说,由于北京将举行建国60週年相关庆祝活动,公安展开「扫黄打黑」行动,严打色情赌博行业,妞妞已经暂时离开那条私娼胡同,回到河北老家。

  另外,影片最后女主角妞妞唱起了台湾名曲「高山青」,引起现场观众好奇,徐童解释,因为拍摄过程中妞妞喜欢唱这首歌,他就放在影片最后。

  据瞭解,「麦收」今年春天在中国「云之南影展」放映时,引发观众激烈反应,虽然它没有任何裸露及限制级画面,但是因为影片对当事人毫无遮掩的拍摄,引发了道德争议,还有观众质疑导演是否未经片中人物同意,就进行拍摄。

  由于性工作在中国属于违法特种行业,所以对片中出现的性工作者,以及性工作者的客人们都将产生危及人身安全的问题,因此当时有些观众主张「麦收」不能公开放映。

  但影片最后仍得到多数人肯定,最后赢得「云之南影展」观众票选獎及竞赛第2名「幻面獎」。

 

————————————————————

    发廊妹也有春天:纪录片《麦收》

(2009-02-21 11:46:12)标签:纪录片 《麦收》 徐童 文化    

看完片子,在座一知识女性颇有不甘:她怎能这么阳光呢?!难道真的没有心理问题?这很让我沮丧!
这话让我想笑,却笑不出来。

作为一种古老的职业,妓女在不同的时代大概有不同的称谓,譬如发廊妹。这些活动在城乡结合部的暧昧代称,正是急速发展的社会中诸多见怪不怪事物之一。在片中主角苗苗的口中,这就是“上班”,打工之一种。当她走在街上时,确实跟普通的打工妹没什么区别。打情骂俏,抽烟喝酒,谈恋爱,逛大街,镜头中的她神情自若,从没有遮掩与躲闪。而且,而且动不动就笑出声来。

这是“被侮辱与被损害的”一群吗?也许事实永远没这么简单。

操皮肉生涯很多时候已成为一种主动选择。就像苗苗,怀念带她入行的第一个“老板”。几个妓女在一块肆无忌惮的谈论嫖客,甚至去找鸭子玩。笑贫不笑娼,金钱时代,钱可能压倒一切。

当苗苗坐在输液的父亲身边数钱给母亲,我们看到的是一个纯粹的女儿。片中跟拍了几次苗苗回河北农村老家看望生病的父亲,这是影片的另一条线索,苗苗的另一种身份和生活。这时的苗苗就像一个纯朴的农村女孩,在家里烙饼,在田头干活。在田里点玉米的一段由于机位的安排,衬着背景的蓝天,分外的美。导演的温情亦由此表露无遗。

态度决定一切。我想正是导演的低姿态赢得了这个特殊群体的信任。而且,你不会想到这是导演徐童的第一部影片。摄影出身的他对画面和声音的处理有相当的成熟度,这也许与年龄有关。年龄的成熟也在相当程度上决定了影片的态度,人道的、人性的,正视而不是俯视她们的存在。于是有了这么一部没有什么猎奇色彩的妓女题材纪录片。

我毫不怀疑导演的真诚,问题是,为什么要用苗苗的真名而不用假名或者就叫她苗苗呢?这不会影响片子的真实与力度,同时也能在一定程度上保护当事人的隐私吧?

想起日本影片《望乡》中的阿崎婆,那悲戚的面容,犹在心头,脑子里闪过法国影片《浪得过火》中的敬业妓女,一步步搀扶着高龄嫖客走上楼梯的场景,一时啼笑皆非,五味杂陈。不同的时代与地域,也许会赋予这个低贱的代名词于新的含义。《麦收》呢?

片中苗苗的男朋友是个开塔吊的农民工,时不时的给苗苗打电话,因为孤独。大批像苗苗一样离开土地进城的民工,生活在城市的边缘,只能互相安慰。于是苗苗们不仅仅是生理需要,也是同张桌子上喝酒的哥们姐们。妓女与嫖客不仅同床,还同饭、同酒,这是怎样的别种滋味?《麦收》记录的苗苗们的生存状况,正是一份难得的深度社会记录,因为,这是一段正在进行的历史。

影片拍于麦收前后。麦收时节,金黄的麦穗在收割机后飞舞,像片名一样令人惆怅。城市与乡村,丰收与贫瘠,土地与命运,一切无始无终……

发廊妹也有春天——这话只说了一半,对她们来说,更多要面对的是冬天般的料峭与荒芜。

就像苗苗,她的两种身份和生活,不自觉的割裂又重合。天性中的明朗,也许有助于她应付面临的困境。

除此之外呢?

“你问吧。”片子结尾,苗苗对着镜头说。
终于什么也问不出来……

最后记述一笔:放映完毕,有人提出片子应该第一个给苗苗看时,在座十几个人竟然没有人附和;有人问看完片子男士们会不会改变嫖娼的态度时,男士们面面相觑,亦没有人作答。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