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转帖】著名通灵人詹姆斯·范普拉:《与天堂对话》5
(2009-04-09 18:41:02)
标签:
股票 |
第五章
一桩意外或一种自然的灾难,
都不象表面所看到的那样简单。
没有任何事是偶发的事件。不仅是果报关系的法律,
同时也因为我们的灵魂要进入人世间时,
已经与灵界签定了死亡方式与契约。
有一天我们都会回到自己灵魂的故乡,问题是,我们用什么样的方式离开这个地球,然后会到达什么样的灵魂世界。有些人是一种出乎意料的悲剧死法,就象麦可死在越南一样。不幸的是,有更多人死与车祸。身为一个介于人间与灵界的传递讯息者,我很惊讶很多人用意外解释这些悲剧事件,而这些悲剧是怎么形成的,也有必要解释一下。
首先我要说的是,没有所谓的意外这件事。这些意外都是依照灵节律法所设定的前因与后果,或是佛家所说的因果报应。让我解释得更清楚一点:一个人去参加宴会,他很清醒地决定自己要喝酒。等他已经醉茫茫了,决定开车回家。在这同一时间,另一对夫妇看完电影之后开车回家。这个醉鬼视野模糊,看不清前面的来车,等看清楚时已经太迟了。他直接撞上了那对夫妇的车子,他们当场就死了。
在这个故事中,这对死者与那位酒醉者之间,就是种前因后果的关系。他喝醉酒造成意外,酿成两个人的死亡,这是种果报关系。因为那对夫妇已经死了,这个因果关系就要在另一世中获得反正。换句话说,无论是这一世或是另一世,我们的所作所为都会有所回应,不论是正面的或负面的。果报关系是宇宙之间无法更改的律法,而因果之说或神的安排,只是提供一个可以接受的理由而已。
一桩意外或一种自然的灾难,都不象表面所看到的那样简单。没有任何事是偶发事件。不仅是果报关系的律法,同时也因为我们的灵魂要进入人世间时,已经与灵界签定好了死亡方式的契约。我们生命中所遭遇的一切,都是在灵界的计划之中,所谓的生命,不过是一种不断学习的经验罢了。为了让生命更圆融,我们的灵魂必须学习所有的经验。所以从积极面来看,我们的灵魂必须经历过负面的经验。也因为这些负面的经验,使我们对正面经验更懂得感恩。
因为有这样的大前题,某些灵魂在灵界,就会同意这一世要经历自然灾难、坠机等事故,而且就以那样的形体离开人间。那么这是一种意识清醒的决定吗?不!我不这么认为。我们的自我绝不可能让身体遭到如此大的伤害。我们也可以从另一个角度来看待这类意外悲剧:这些灵魂已经偿还他们在上一世所欠的因果报应。但是问题又来了:是否这些意外悲剧对别人也有帮助?换言之,他的家人或亲近的朋友会受到什么样的冲击?他们是否能真正了解人间大爱,而衷心感激活着的可贵?或是这个死去的灵魂能帮助他们灵性上的成长?我们不能用理性来思考这些问题,因为这些是属于精神层的问题。我只能简单地说,我们的生命属于一个更巨大的,无法测量的世界。
通常客户会问我,如果灾难发生时,那个人会不会觉得痛苦?通常的情况是,灵魂会感到一片黑暗,或是不复记忆了。灵魂通常会看到那辆被毁损的车辆,然后疑惑着,是哪个可怜虫这样悲惨地死了?直到他们看到自己的遗体,才明白自己刚刚经历了什么。
当一个灵魂发现自己已经死亡时,通常会沮丧,尤其是当他觉得自己还活力十足的时候,更是难过。当意外发生时,我们的灵魂会被抛出肉体。一个亲人、好朋友或一个灵魂导师,会在一边迎接你这位新来者,帮助你度过死亡关口。这时新来者会立即了解到,这是他在灵界生命的开始,他往下看看自己的身体,了解到和以前的肉身大致相似。有时候一个灵魂可能在医院醒来,那并不是人间的普通医院,一位亲人或朋友会迎接这位刚经由人间的意外悲剧而醒来的灵魂。
一个人必须了解,特别是意外而死的人,我们的灵魂需要别人的帮助,以适应灵界的新环境。感谢上天,那儿有许多美丽的灵魂等着帮助我们。在人间,我们称这类人为社会工作者或治疗学家,他们主要的工作,就是帮助新来者适应不熟悉的灵界环境。
我和一些遭遇丧子之痛的父母招灵时,他们都表示,在这世上再也没有比丧子之痛还要痛苦的事。没有人会想到孩子会先他而去。悲痛的父母通常会自责,如果他们预先防范,也许孩子就不会死了,但是只有神才有这样大的力量。
在下面的故事中,一个孩子的灵魂企图安慰他的母亲,他在天上很好,母亲不要再为他的死亡而自责了。他用欢乐、亲密,充满爱意的讯息让母亲获得了安慰。当降灵会结束后,我发现那个母亲完全改变了,她也不再哭哭啼啼了。
第一节
这个降灵会是在一个客户的家中举行的,屋中一共有八个人。我不认识他们,也不知道他们想要沟通的对象是谁。
有三个人招魂过后,我突然把头转向左边,我看到一个妇人在墙角哭泣。
“你可以开始了吗?”我问她。她看看我,迟疑地说:“好,没问题。”
我继续说:“他很有幽默感,而且笑得很开心。这对你有意义吗?”
“现在他让我看到一辆深蓝色的车子。是不是他的摩托车滑入这辆车子了?”
这是个令人动容的故事,接下来的也精彩万分。史提芬说他变成一个灵媒的好朋友。他是个很好的沟通者,他可以用一种有趣的方式将讯息传递出去。
屋中每个人都笑起来,而且都过来拥抱那个妇人。史提芬答应她一定会常相左右,而且还保持很酷的样子。他的母亲望着天花板,自己和史提芬说起话来。这不只是她能接受史提芬的死,也是她从自责的深渊中走出来了。她很快乐地知道,史提芬是天天和她在一起的。
“你是不是想过,如果史黛西能做你的伴娘有多好?”
第三节
一个经常会被问的问题是:如果灵魂能预知未来发生的事,为什么不能事先告诉我们,以作准备呢?我们首先要有的概念是:灵魂所能告诉我们的,只是他所知道的事,以及他应该说的事。虽然灵魂比较敏锐,对未知的事更有感受力,但他们所能传递的资讯,也只限于他们所处的领域与境界,而非万事皆通。
我可以解释得更清楚一点。地球是我们在人间的学校,我们去那里是要学一些课程,而且这些课程是因人而异的。我们每个人都在不同的成长阶段,经历不同的人生经验,以增长个人的智能,更能全面地掌握人生。就如同耶稣所说:“天父的国里有许多房舍。”意思是在精神空间中,灵魂分别住在不同的境界。当我们死后,我们的灵魂就会来到与我们在地球上所作所为相对等的境界。所以一个灵魂所能透露的讯息,也是他的境界中所知的讯息。
在灵魂世界里,灵魂们尊敬,也遵守灵界的法律。如果他们违背了律法,就是与自然对抗,破坏了平衡与和谐,他们将无法再进化。所以他们不会违背律法,来告诉我们什么事将会发生,而让我们自己做决定。
举例来说,一个人如果问他已故的母亲,他何时能结婚,答案可能是有两种。第一个,这个母亲可能知道答案,而通过我说出来。从另一方面来说,如果这个婚姻是她孩子的果报因缘,她绝不会事先透露,以影响她孩子的灵性修炼。我们每个人都必须独自走过人生的各种经历。就算身边有守护天使或灵魂导师,我们也得依照自己的知觉来作决定。你也可以说,我们每个人都是被逼着去接受试炼的。
下面这个例子,是说明一个灵魂过去无法知觉的事,现在透过一些蛛丝马迹却能一目了然。我要的是,这不是个普通的案例,但你会惊讶这些事是怎么发生的。这个降灵会有一组人参加。我来到一个女士的家,结果接触到她的祖母。祖母就站在那个女士身边。祖母列举了许多实证,她说明她是如何死的,还提到孙女沙发上的新垫子。我想这就是一个普通的接触而已,没想到却发生了一件奇怪的事。
卡洛琳变得十分兴奋,我必须暂停一下,等她能控制自己再继续。
第四节
爱迪受到了震惊。他从没听说过这些事,觉得难以置信。我告诉他我不能解释,最好去问他父亲理由。降灵会又进行了一阵子。他母亲还提到一个钻石戒指,并说爱迪在财经界工作,最近刚升迁。
“爱迪开心地离开了,但心中仍有疑问。几天后他打电话给我,说他和父亲提起降灵会的事,父亲说是有一个勋章,是在军队中获得的。他说他放在卧室的抽屉中,就在他妻子的钻石戒指旁边。
爱迪提到他母亲说是被迫结婚,后来他父亲在他死后两年又结婚了。父亲告诉他,当时他不得不娶那个女人,是因为她怀孕了,如果他不这么做,就会毁了他家的名誉。他一直首着秘密,当作是家族的秘密。
爱迪完全肯定他是和母亲做了接触。他很高兴她始终与他在一起,并等着他来天国的那一天。他说他期待着那一天的来临,期待着能与爱重聚,永生永世。
以下部分选发部分章节算啦
………………………………………………
第七章
如果我们了解到,在人间忍受精神或肉体之苦,经历情感上的痛楚,都是正常的,而自杀完全不能解决这些问题时,这世间的自杀案例会减少许多。
对每个人来说,我们都在整理前一世所学习的经验。换句话说,我们的今生,不过是将前生所思所想、正面的或负面的行为、选择的经验,重新整编一遍。因为过去的因缘,我们会重生在某种特定的经济条件,与社会地位的家庭中,以帮助我们灵性上的成长。
在进入人类的肉身之前,灵魂会先在灵界做一些准备。对一个经验丰富而且兴趣十足的灵魂来说,回到地球重新学习,是非常自然的事。举个例子来说,一个灵魂,计划2001年时在人间做一个专业的医生,他就得先与他的灵魂导师学习有关的知识与技巧,而且要能注意到在那个时期,医学会有哪些突破,或科技会有哪些新发展,同时也要注意到会有哪些天灾疾病发生,另外还要学习如何将知识与爱分享给大家。当一个灵魂了解这些知识之后,他就完全进入了一个新的人格特质里,他知道未来他对人类的贡献与参与是什么,而他对人类的生活会有多大的影响。
身为一个有灵性的生物,我们都在不断地学习、发展与进化。我们看着自己未来的肉身,就象是个蓝图一样,我们知道未来在人间,我们将要实践与学习些什么。因此会选择最适合我们灵性成长的人间机会与经验。我们的因缘与前世的经验,以及来世的肉身是纠结在一起的。
最重要的是,我们来到人间都是要学习爱的。听起来简单,但广义的来说,却没有那么容易。第一个,我们要学的课程是爱自己。如果我们不懂得爱自己,也就不可能会爱别人。当我们学会了无私的爱自己与爱别人之后,我们就进化到懂得尊敬因果报应的自然定律----不是因为将来可以得到更好的位置或境界,那是天地之间唯一可行之路。因为了解到自然定律,也因为要生活在其间,我们学会了尊重第一个独特的个体,才能活在和谐的环境中,共同追求更美好的未来。
第一节
人间是一个让我们了解人类本质与观点的地方,我们没法在别处学习到经验。这也是个让我们成长的地方,而成长是非常不容易的。许多人活着的时候,最担忧的问题却是生存问题。我们被财务、工作、情绪或健康问题不断地困扰着。许多时候,这些烦扰和自我毁灭的感觉很有关联。我们会想,这一关我过不了了,不如死了算了。
每个人一生当中都曾想过自杀的事。幸而这样的想法,随着情况的改变而来来去去。那些曾有明显的自杀倾向,而且不止一次企图自杀的人,通常属于下列几种类型:
我们可以理解因为某些特定的感觉、情况与信念,一个人会认为挥别生命是较好的方法。无论如何,从灵魂世界的观点来看,这是不对的。因为每个人生来都负有使命。我们的因缘宿命可能是短短的一个月,三十五年或是八十年。在我们回到人间之前,我们会期盼着出生与肉体的经验。当我们进入这个世界时,时间机器将我们调整到适应物质世界的频率。当生命突然被切断时,我们的肉体也许不复存在,但我们不要忘了那个神秘的使命仍然存在,我们之所以来到世间的因果循环,仍是生生不息的。只有当我们完成人间的使命时,我们与自然的约定才算结束。一年四季,万物皆尤其时,说的就是这个道理。
当一个人自杀时,他所了解的第一件事是他还没死。他会觉得沉重得不得了,因为他与自然之约还没解除。从某个观点来说,这个灵魂绝不是自由的。虽然肉体死了,但是灵魂却还活着。这个灵魂被夹在物质世界与精神世界之间----活力十足,却无法与所爱的人或任何人沟通。这个灵魂觉得内疚、苦闷而且痛恨自己的自杀行为。他学会了如果他还活着,他的生命会更有意义,他的灵性也会有所增长。而从灵魂世界的角度来看,他体会到,为什么他要经历迫使他走上死亡之途的经验。他也可以感受到,他所遗弃在世间的人,是如何的愤怒与伤心。更糟的情况是,他发现自己被遗弃在三不管地带,心中所有的,只是自己所做的可怕行为。他一遍又一遍地看着自己的死亡,象是恐怖电影一再上演一样。他却被架住了,没法逃出这个戏院。
当一些自杀的人知觉到了自己做了什么时,另些人却可能并不知道自己已经死亡。换句话说,他们会自动回放自杀经验,一遍又一遍。自杀行为变成一个永无止尽的圆圈,一个阴森可怕的循环。当他们一旦了解到自己的肉体死亡时,这个可怕的循环就开始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