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谢咏殊后传

(2013-04-10 12:22:27)
标签:

教育

分类: 初中学习攻略
自从“60天提高400分”文章发出后,反响较为激烈,本年高考前一个多月提分也较多,从提高数十分到200分.但大多数人脑袋空洞,没有体会本贴的含义,只是心头一热,学习两天,又回到没有任何兴趣的状态了.所以我组织了一个历届精英组对本贴进行深化解释,本组专攻心灵,尽量教会大家如何用心灵去高考.本贴是一篇散文,你不能在某个特定的位置找到你想要的内容,花点时间吧,看完它,不能保证你稳考第一,但至少可以让你心灵颤动,了结那空洞麻木的心.

人不疯狂,他的企图心不够大,当然我不是告诉大家,要真的成为一个疯子。。。。我所谓的疯子的意思,就是你必须要有那种狂热度,那种热情。。。你必须相信你自己。。当有人说你“疯”了,可能是你要成功了。一个人的自信心是他最大的资产,别人说你不行的时候你不要理他,因为所有的成功者在还没有成功之前,大家都希望浇他冷水.

我记得有个媒体报道,很多高考状元都喜欢把自己的经历说得传奇化,又或者说得十分艰难,并不是说他们心胸狭隘,不乐意看见别人成功,当然这只是很小一部分人。大部分人是被媒体所引导,说得不够传奇,媒体就不能起到传媒的力度,说得不够辛苦,似乎变成得所谓的“暴发户”“天才”,媒体觉得不够客观,达不到传播的效果。我身边的同学,小组的成员以及所认识的人,也有不少各地的高考状元,当你们跟他(她)面对面私下交流的时候,你会发现,绝大部分人都会告诉你,他(她)的成功一直是一帆风顺,不需要多卖力,他们不是鸡鸣则学,三更则睡的那一类人。当说到这,基本上所有人都认为他们不喜欢别人和他(她)一样成功,适才骄横,不愿意把经验分享给自己,但我可以负责得告诉你,那些告诉你读书需要很漫长很艰难的人,才是最可恶的,他们以让你知难而退为乐,以你惊叹他们超乎常人为容,当然这也有个例,有人自己是一贯这么认为的,认为自己是历经磨难达成的目标,且不管他们怎么想怎么说,但改变不了的是,他们一定是先领悟成功,后取得成功的事实。

  这一段时间根本没有需要必然长度的说法,心理学家几十年前就证明了:学习和十年寒窗苦读,卧薪尝胆没有必然的联系。但是叨念着寒窗苦读,叨念着用功读书对孩子当然这么说有一定的积极意义,但是哈佛大学教育权威证明:决定一个人的成绩好坏的关键不是源于天赋,不是源于苦读,更不是源于死记硬背,而是看你会不会学习,能不能爱上学习。学习方法决定了你的成绩,爱上学习决定了你会不会去学习,科学表明,人在对自己感兴趣的知识上,能够超乎常人数倍的能力进行学习,可是我还是不停得听见一个声音:现在中国教育多么落后多么庸俗,老师多么无能,学习多么痛苦。试问在这种极端的心理表现下,用好的学习方法就能成为第一吗?人一生有很多选择,有很多因素的存在改变了你选择道路的天平,人应该可以知道哪些是可以改变,哪些是不能改变,人要学会选择自己改变命运,不是选择让命运改变自己。(文后会告诉大家如何真心爱上学习,本文鄙弃传统教学方法,由小组创造心灵和行动双行的教育法。如有遗漏错误,望大家指正。)

据我所知,绝大部分有悟性的人,根据如上所述,基本可以事先知道我下面想说的话.如果你仍然摸不着头脑那也没关系,悟性和智商不是划等号的,悟性和心智成长,阅历,人生经历都有着很密切的关系.请不要怀疑自己。
有些人心里一直有个问题:“人为什么要上大学。”说到这不少人会说:“人的虚荣心作祟,从众心理,家长威胁。”并和我说N个事例:“XX不上大学下海经商现在发了。”“XX清华大学生扫马路都没人要。”这种思想虽说会害不死你,但是有这种思想的人过了几年也不见得有好日子过,因为他们是坐着等运气的一类人,首先没有任何证据表明清华大学出来有人扫马路没人要,小组有位清华大学生,他告诉我从未听过这档子事,我不知道为什么,在各地都听得到清华大学生扫马路没人要的传说,这种一传十传百的讹传在中国是很普遍的,清华大学的教育方式是你们想象不到的。当然不排除教出个别废物,但至少没听过XX大学学生集体应征扫马路没人要不是吗。这就如同给你一吨米,你在里面发现了颗老鼠屎,结果要把所有米都丢掉一样得不可理喻。
有人告诉我说,这个世界需要各行业的人才。可以去读个电工,烹饪等专业当一名电力工程师,厨师一样很赚钱。当然我下面要说的话并不是看不起这些行业,我们生活中需要他们,我们应该尊重他们,包括工地打工仔,街道清洁工,真的应该尊重他们,不过我们要做的不是加入他们,而是将来尽力改变他们的处境。这个世界需要他们的付出,而他们所需要的是有人出来为他们付出,而不是单纯得加入他们。如果你有志气的话,将来可以从政,可以利用国家的权利保障他们。或者成为一个伟大的科学家,发明应用型机器人代替他们危险性的工作,这才是有大志的表现。只为混晚饭吃很容易,中国虽说不能保证让所有人过好日子,但想要饿死也很难。

    有人可能说,“上了大学还不是用来玩的,没意思。”大多数人不愿意平庸,当然你愿意平庸那也是你的自由,中国的大学里你只想拿张毕业证的话很容易,只要完成死记硬背的专业课就行了。而在国外的大学不一样,如果你想毕业,你必须得写毕业论文,并且有着全能的基本能力才行。这就是为什么没人说哈佛剑桥出来垃圾,出来没能力的人。而在中国的大学这是比较普遍的现象,这并不能代表中国的大学出来的人都是没能力的.

    有能力才能生存,这个观点没错,如果环境没有给你创造锻炼能力的条件,你需要自己创造。你不能因此否定上大学没用,大学可以给你很多自由发挥的空间,这跟你早早就在社会上爬滚的生活是不一样的,有着一群志同道合的好友一起交流,而在社会中爬滚,也许会因为你一个错误的观点而倾家荡产。但在大学,错误的观点会引来批判,社会上未必有人会管你的闲事,兴许愿意看你失败笑话的人还很多。社会上你什么都得靠自己,你是孤立的,而在大学里,所有的同学老师都是你的盟友。
大学是最好的历练所,你需要这么一个空间,一个既刺激又不必冒太大风险的社会前历练所。你的专业知识需要的是各方面的知识,大学的图书馆是包罗万象的,既方便,又有时间尽情阅读,阅读是锻炼心智最便捷的方法。古人也说过:“读破万卷书,下笔如有神”这个下笔大家千万别认为是写东西,而是做任何事或工作之前,如果你读尽了这方面的书籍,你会感觉到如同有神仙在身边帮助你一般,这是不同凡响的得心应手。说了这么多为什么要上大学,其实对聪明人来说是一种废话,我也觉得写这种东西是非常多余的,有心的人自己去思考一下,在这里我就不多说了,仁者见仁,智者见智吧。

    我前面提了几次聪明人,可能有人会说:我不是聪明人,我不该来看这狗P文章。其实所谓的聪明不聪明的差异很小,天赋的聪明那叫小聪明,大多数情况无法帮助你,我想提几个聪明人和不聪明人的特性:(出自智者与愚者的差距)
     
      1.智者目标明确,愚者糊涂度日。
  人生苦短,只有区区数十年光阴,在这有限的时间内,如何使自己的人生走向辉煌呢?我们无法延长时间,但我们可以追求效率。首先,你的人生要有一个明确的目标,然后再为实现自己的目标,制订出切实可行的计划,来逐步达到目标。智者一旦有了目标,就会围绕目标,想方设法,积极行动,为早日实现自己的目标而奋斗不已。愚者大多没有目标,整天糊涂度日,一生忙碌,但到头来一事无成,默默终生。人生不在于时间的长短,而在于生活质量的高低,如果你不甘平庸,就从现在开始学会高效率做事吧!

  人生不能没有目标,如果没有目标,你就会像一只黑夜中找不到灯塔的航船,在茫茫大海中迷失了方向,只能随波逐流,达不到岸边,甚至会触礁而毁。而有了正确的目标,你这艘航船就会朝着它开足马力,乘风破浪,直到终点。

  智者之所以会成就一番大事业,就是因为他们目标明确、合理,他们在奋斗中避免走弯路,或少走弯路,顺着目标的方向积极行动,所以他们容易成功;愚者大多数没有目标,他们在生活中像一群无头苍蝇,瞎飞乱撞,只见忙碌,不见收获,最后在失望中终其一生,实在可悲。
 没有目标的活动无异于梦游,没有目标的生活只不过是一种幻象。许多人把一些没有目标的活动错当成人生的方向,他们花费了九牛二虎之力,最后还是哪里都到不了。要攀到人生山峰的更高点,当然必须要有实际行动,但是首要的是找到自己的方向和目的地。如果没有明确的目标,更高处只是空中楼阁,望不见更不可及。如果我们想要使生活有突破,到达很新且很有价值的目的地,首先一定要确定目的地是什么。只有设定了目的地,人生之旅才会有方向、有进步、有终点、有满足。

  智者都各有一套明确的目标,都已制订出达到目标的计划,并且花费最大的心思和付出最大的努力来实现他们的目标。

  社会无疑具有强大的同化作用,使得我们许多人都背离了人生的真谛,丧失了真情和本性。但唯有我们自己真正想要的,才能使我们得到满足。放弃了自身的愿望和需要,我们就会变得麻木不仁,对任何事都无动于衷。

  每个人都做过梦。都希望“美梦成真”,然而,做梦的年龄过了之后,面对现实,为什么会有惆怅或失落?那是因为你没有为实现那个梦想而去努力。

  人一旦有梦想、有目标,自然就会为了实现它而发挥更大的心力。这是为什么呢?在为实现理想而奋斗的过程中,人生的乐趣已在其中,而生活就会更加的精力充沛,此时人类原已潜在的脑力也会得到发挥。经常有意识地创造出这样的状况,使人生更成功、更丰富且充满乐趣的原则,就是所谓的目标催化作用。

  明确的目标让人们有所适从、有了方向感,指导人们的行动,否则我们在生活中就真的像无头苍蝇一样到处乱窜。当我们有了目标与方向,就有了使自己不断前进,不断成长,开创新天地,发挥创造力的精神动力。要设立目标需要努力自律。智者一旦建立好了目标,就会投入更多的努力来逐步实现它,并督促人生的航标不脱离目标以及不断给自己设定新的目标。设定和实现目标要花费很多的努力和自律,所以愚者干脆就不设目标,任由现状,得过且过,或是虽然有目标却懒得去实现。光有目标并不能使我们不断朝前迈进,还要有行动计划的配合才行。目标的树立是使我们明确方向,而行动计划则告诉我们该怎么做,做什么才能到达我们想要去的地方,而行动计划确定了我们追求目标时所要投入的活动。
在生活中,我们只有树立明确的目标,投入实际的行动,才能收获成就感和满足感。

  愚者的生活最容易朝没有阻力、潮流所向之处盲目前进;智者拥有明确的目标,大大简化了每天为成功而努力做出上百个决定的过程,知道自己往哪里去,所以很快地决定了自己的行动价值,实现自己的目标。
2.智者善于制订计划,愚者眉毛胡子一把抓  

   计划是为实现目标而需要采取方法、策略,就像打仗一样,我们的目标是要打败敌人,取得胜利,但是如何才能打败敌人,实现这个目标,这需要根据敌我双方的情况做一个比较,然后再进行谋划,如何以己之长攻敌之短来取得胜利。所以,只有目标,没有计划,往往会顾此失彼,或多费精力和时间。比如走路,我们要去一个地方(目标),但到达那个地方,有好多条路,交通工具也有多种,如步行、骑车、坐飞机、轮船等,那么究竟走哪条路,借助哪种交通工具能最快到达那个地方,这就不得不思考,这就需要计划计划,如果盲目行动,可能会走弯路,浪费时间,所以计划是实现目标的一个重要阶段。

  智者有了目标后,便为实现目标进行周密、详细的计划,分轻重缓急、主次环节,先怎样做,后怎样做,中间遇到问题怎样解决等,都做到心中有数;而愚者就是有了目标,也不会考虑到这些,他们不管三七二十一,眉毛胡子一把抓,很多时候是抓住芝麻,丢了西瓜,耽误了时间,浪费了钱财,结果弄得很狼狈。所以为完成某个目标,合理的计划是很有必要的。


    愚者的悲哀就在于往往会先拟定一大堆目标,然而却没有一个完成目标的具体合理的计划,所以这些目标是不会达到的。
一个没有期限的理想或是目标,效果是非常有限的。

  千万不要靠运气过生活,一定要靠目标和计划,这是智者成功的必备条件,也是每一个成功者不断在做的事情。每一个成功者都有明确的目标,同时他们都具有具体可达成的计划和期限。

  也许你有十个、二十个目标,也许只有一个。不管这些目标有没有可能实现,全部把它写下来;先不要设定期限,而是从全部目标中选出二到三个最重要、最想在今年达成的目标,再选出其中一个最重要的为核心目标。

  所谓核心目标,就是你在今年最想达成的目标,选出核心目标之后,再把其他几个依照优先顺序排列。当你完成这些步骤时,你已经有四个非常明确的目标,而且是依照优先顺序来排列的。

  愚者设立过人生目标,可是他们没有排定优先顺序,因此他的时间管理不当,常在同一个时间眉毛胡子一把抓,做很多的事情,结果效率不佳。他们非常忙碌,感觉到压力非常大,可是当目标达成时,却没有很大的成就感,原因就出在他们没有对目标做出合理的计划。

  智者对目标完成后期限也作了细致的计划,而愚者没有这样做。每一个目标都需要有具体的期限,然后再把每一个期限分割出每一个月的工作——如果你8月份要达成核心目标,那要制定出在1月份要达成哪些事情,在2月份要达成哪些事情,在3月份要达成哪些事情,等等。有这样的一个计划方式,会让智者的生活更有系统,更有规律,会使他们感觉凡事更轻松,更能够事半功倍。成功的机会,也会有非常大的提升。

  所以,我们在生活和工作中,要像智者的方式那样,当有了目标之后,就制订出一个详细的计划,把计划依照优先顺序排列好,这样会使达到目标的机率大幅度地提升,这也是每个成功者所做的事情。

     3.智者挖掘自身潜能,愚者只会埋头苦干  

   法国科学家约翰·法伯做过这样一个著名的“毛毛虫实验。”

  他找的这种毛毛虫有一种“跟随者”的习性,总是盲目地跟着前面的毛毛虫走。法伯把几只毛毛虫放在一只花盆的边上让它们首尾相连,围成一个圈。花盆周围不到15米的地方,撒了一些毛毛虫喜欢吃的松针。毛毛虫开始一个跟一个绕着花盆,一圈又一圈地走。时间一分一秒地流逝着,一天过去了,毛毛虫们还在不停地坚忍地沿着花盆打转。一连走了七天七夜,这几只毛毛虫终因饥饿和精疲力竭而死去。这其中,只要任何一只毛毛虫稍稍与众不同,便立时会摆脱困境,吃到美味可口的松针。

    生活中,愚者又何尝不是如此呢?千百年来,多少愚者拉着生活这盘沉重无比的石磨,蒙着眼睛,围着一个圆圈,倔强而又勤劳地走着,忙碌而又悲哀。
 大多数人的志气和才能都深深地潜伏着,要靠外界的东西来激发它。智者之所以为智,是因为他们善于通过外界的条件把自身的潜能激发出来,创造出更大的成就;愚者之所以愚,是因为他们只懂得埋头苦干,而不晓得把自身的潜能激发出来,其固有的才能变得迟钝并失去了它的力量。 
 
    4.智者付诸行动,愚者耽于幻想 
   
    对于自己的目标,智者会采取积极的行动去实现它,绝不会坐着等待成功来敲门,而愚者的目标确立后,往往是反复斟酌,力争达到万无一失,但是每一个目标都会被他自己所推翻,因此,愚者纵然为自己设立了很多目标,却没有一个得以实现,这些目标,只存在于愚者的幻想之中。故生活中,智者大多都是成功者,而愚者成大事者,我们没有见到一人。

    许多人做事都有一种习惯,非等算计到“万无一失”,才开始行动。其实,这是“惰性”在作怪,周密计划只不过是一个不想行动的借口。首先,生活中、工作中的目标,并非都是“生死攸关”,即使贸然行动,也不会有什么大不了的事发生;其次,目标是对未来的设计,肯定有许多把握不准的因素,目标真的适合自己吗,其可行性如何,也只有行动才是最好的检验。“穿上鞋子才知道哪里夹脚”(英国谚语)。还是先行动起来,没有行动,心态不可能积极,目标不可能清晰。
有人说,心想事成。这句话本身没有错,但是很多人只把想法停留在空想的世界中,而不落实到具体的行动中,因此常常是竹篮子打水一场空。当然,也有一些人是想得多干得少,这种人只比那些纯粹的“心动专家”要强一些,要好一些,但通常他们很难取得成功。

  有句话说得好:“100次心动不如一次行动!”因为行动是一个敢于改变自我、拯救自我的标志,是一个人能力有多大的证明。光心想、光会说,都是虚的,不能看到一点实际的东西。美国著名成功学大师杰弗逊说:“一次行动足以显示一个人的弱点和优点是什么,能够及时提醒此人找到人生的突破口。”毫无疑问,那些成大事者都是勤于行动和巧妙行动的大师。这样的例子,我们可以举出无数。在人生的道路上,我们需要的是:用行动来证明和兑现曾经心动过的行动。

    一旦你坚定了信念,接下来就赶紧行动起来。这会使你前行的车轮运转起来,并创造你所需要的必要动力。一位演讲家曾经说过,说空话只能导致你一事无成,要养成行动大于言论的习惯,那么即使是再艰难、再巨大的目标也是能够实现的。

  曾经有一位65岁的老人从纽约步行到了佛罗里达州的迈阿密市。经过长途跋涉,克服了重重困难,他到达了迈阿密市。在那里,有几位记者采访了他。他们想知道,这路途中的艰难是否曾经吓倒过他?他是如何鼓起勇气,徒步旅行的?
“走一步路是不需要勇气的,”老人答道,“我所做的就是这样。我先走了一步,接着再走一步,然后再走一步,我就到了这里。”

  也许你早已经为自己的未来勾画了一个美好的蓝图,但是它同时也给你带来烦恼,你感到自己迟迟不能将计划付诸实施,你总是在寻找更好的机会,或者常常对自己说:留着明天再做。这些做法将极大地影响你的做事效率。因此,要获得成功,必须立刻开始行动。任何一个伟大的计划,如果不去行动,就像只有设计图纸而没有盖起来的房子一样,只能是一个空中楼阁。

  目标再伟大,如果不去落实,永远只能是空想。成功在于意念,更在于行动。制定目标是为了达到目标,目标制定好之后,就要付诸行动去实现它。如果不化目标为行动,那么所制定的目标就成了毫无意义的东西。

    5.智者雷厉风行,愚者拖沓懒惰

    在人的一生中,总有着种种的憧憬、种种的理想、种种的计划。假使我们能够将一切的憧憬都抓住,将一切的理想都实现,将一切的计划都执行,则我们事业上的成就,真不知要怎样的宏大;我们的生命,真不知要怎样地伟大!然而我们总是有憧憬而不去抓住,有理想而不去实现,有计划而不去执行,终于坐视各种憧憬、理想、计划消逝!
 生活中,成功的机会如同天空中的大雁一样,稍纵即逝。愚者做事或拖拉,或懒惰很容易让成功的机会从手中溜走,而智者则不同,他们做事雷厉风行,一点都不含糊,在追求成功,实现目标的过程中,他们从不放过任何一丝机会,一旦机会降临,哪怕只有万分之一的把握,他们也敢于冒险去捕捉,所以机会好像也偏爱智者。愚者的拖拉懒惰是一种消极的心态,更是一种坏习惯,正是这种坏习惯的存在,使愚者和智者之间有了一条很明朗的界限。

    凡是应该做的事,而拖延着不立刻做,而想留待将来再做,有着这种不良习惯的人总是愚者。凡是智者,总是能够在一件事情刚刚发生的时候,就立刻迎头去做的人。

    学生如何备考相信大多数人都了解。例如小王的计划就很好,他打算晚上集中精神看点比较花脑筋的书,但他是怎样过的呢?请看,他准备7点看书,但晚饭吃得太多,就看电视消遣消遣,他本来只想看一点点,谁知节目太精彩了,只好继续看完,这时已过了一个小时;8点时,刚坐下来看书,又想起了一件事,折回来给女朋友打个电话聊聊,又花了40分钟,而后又接了个电话花了20分钟。当他走到书桌前,突然看见楼下活动室有人打乒乓球,一时手痒,又打了一个小时,打完后全身是汗,就去冲洗一番,后来有点疲倦,又觉得应该小睡片刻,还要吃点夜宵。这个准备用功的晚上很快就过去了。最后在半夜一点钟才打开书本,但这时已经看不下去了,只好投降,蒙头大睡。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