动画片易经伏羲篇第三集《河图与八卦》
(2018-05-24 11:15:12)分类: 学习天地 |
动画片易经伏羲篇第三集《河图与八卦》
娇娇:哇,真是没想到,他这么执着啊!
阳阳:娇娇,你现在也感受到了。
娇娇:伏羲每天重复着做一件事情,我可做不来!
阳阳:是啊,我们的秘密他还不了解。不过,这只是时间的问题。
娇娇 :嗯!
阳阳:眼下,你肯定应该感觉到,这个太吸引了他了。
娇娇:对了,阳阳你说他还会发现什么呢?
阳阳:你猜?
娇娇:你又开始卖关子了
阳阳:那咱们就接着往下看吧!
对于伏羲,眼下,他最需要的是找到一个简单且能承载和反应天地大道的表现方式。
在历史和传说之间,这似乎暗含了某种神秘的启示,这是继圭表观影之后,又一个从表像上升到理论的重要过程,这凝聚了伏羲智慧的结晶。
正是这次带有强列浪漫色彩的偶遇,奠定了多年以后的《易经》,这部经典著作的理论基础,这个图案深深触动了伏羲,长久以来的暇想冥思,在此刻找到了突破口,他记录下这个神秘的图案。
阳阳:嘿,我说娇娇,你看呆了吧!
娇娇:太,太神奇了 !阳阳,那是什么呀?
阳阳:噍噍你那傻样,这是河图
娇娇:什么,河图是?
阳阳:河图啊,是河中龙马身上的图案,后来人们就称之为河图了。
娇娇: 这 这 这真是太神奇了!
阳阳:唉,呆子,真是没见过世面!
娇娇:切,那你说,那河图有什么用啊?
阳阳:当然有用了,这个图案是上天给予他的启示
娇娇:启示?
阳阳:对呀,娇娇,你难道没有看见伏羲的表情?他发现河图与圭表都是解开阴阳与万物关系的象数模型。
娇娇:等等我呀,等等!哎,你刚才说谁没见过世面?
阳阳:哎呀,你别闹了!别闹了!
阳阳: 娇娇,你看,这变化多神奇呀!
娇娇: 但是伏羲要怎样确定阴阳的活动规律呢?我还真想仔细地了解一下呢!
阳阳:好呀,你终于也感兴趣了,哈哈哈哈
圭表的冬至为太阴点,是阳气发生的起点,表示太阳发生在太阴之中。河图下方外围的黑点为太阴,往里的一个点表示阳,表示在太阴中,阳气开始发生,也就是阴极生阳。
冬至后,一阳来复,阳气逐渐增加。到达春分时,阳气已经大于发生之时,由一个点变成了三个点。春分以后,阳气越来越旺,在夏至达到极致,就在这里阴气开始发生,也就是阳极生阴。为了表示阳极生阴,河图最上方出现了黑点,说明阴气开始发生,到秋分点,阴气逐渐增加,阳气减退,此时,河图右边里层的黑点,也增加到了四个。
娇娇:这样一讲我才明白,河图的这些点是什么意思
阳阳:怎么样,娇娇,你现在被我阳阳的带领着越来越聪明了吧?
娇娇:哼!我可没说在你的带领下哦!
无论是神话还是史实,这是伏羲对人类文明的一大贡献,从圭表观影,到河图印证,这每一点都标记着人类思维与自然大道的紧密结合,并闪烁着理性恒久的光茫。
伏羲:我找到了,就是这个。
阳阳:伏羲的坚持有了收获
娇娇:总算是没白费功夫
阳阳:他观察的心得恰好与河图的图案基本对应,不信你看呐!
中心的五个点对应永恒的太阳,不管四季如何变幻,太阳永远是从东方升起,西方落下。
地球围绕太阳运转,四季的变化,正是这个运动中的轮回。在地球围绕太阳运动的黄道平面上,夏至与冬至两个点平分黄道圈,这就形成了一分为二的阴阳之道。冬至阳生,夏至阴生。
春风与秋风昼夜的长度是基本相等的,所以,以这两点为界,可以将阴阳分为四相,这就是春夏秋冬。
阳阳:你看哪,这就是所谓的春夏秋冬
娇娇:哇,真的是呀!春夏秋冬
阳阳:在漫长的观测中,伏羲渐渐发现了阴阳进退的规律,而且感悟到这个规律与四季变化居然完全吻合。
娇娇:那就是说他日夜寻找的那个主宰终于显形了。
阳阳:依照这个河图,上对应天文,下应证地理
娇娇:哇,他真是太了不起了
阳阳:但是伏羲还没有停止观察,他在努力地梳理和总结这些线索呢
娇娇:为什么要梳理呢?
阳阳:他想把这个心得清晰准确地表现出来啊,这有利于指导他们的生产嘛
娇娇:啊,原来是这个样子呀,我觉得我们也快被他发现了
太阳与太阴点,是事物发展到极至的位置,称为夏至和冬至。所谓至,就是事物到达极点的意思。少阳和少阳,位于阴阴二气运动轨迹的分界点上,称为春分和秋分。对于这四者的中间点,可以表示每个季节的开始,即立春,立夏,立秋和立冬。后来,人们将这一过程称为太极生两仪,两仪生四相,四相生八卦。
正是这些概念的确立,使远古华夏部落的生产,生活发生了巨大改变。很多年以后,人们在这个大道循环的过程中,探寻到了更为优美的音符,结合伏羲的发现,它们最终交汇成天地之间一曲美妙的旋律。
春雨惊春清谷天,夏满芒夏暑相连,秋处露秋寒霜降,冬雪雪冬小大寒,地球绕着太阳转,绕完一圉是一年,一年分成十二月,二十四节紧相连。
如果对河图进行更深一步的解释,我们会惊讶地发现,它更是一个完美的描述宇宙万物的象数模型。从河图四周分布的阴阳数理来看,秋分到春分之间,万物负阴抱阳而生,春分到秋分之间,万物负阳抱阴而化。
黑点表示阴气,白点表示阳气,阴阳相互交错为伍,太阳即为时间的概念,表示永恒不变,而地域空间的变化,则引起了阴阳二气的属性变化。
四相与四季也是相对应的,冬至到春分为少阳,主春季;春分到夏至为太阳,主夏季;夏至到秋分为少阴,主秋季;秋分到冬至为太阴,主冬季。
阴阳二气除了可以分为太少阴阳四气之外,还可以根据实际的情况分为三阴和三阳六气,太阴统领少阳,中阳,和老阳三气,太阴统领少阴,中阴和老阴三气,他们分别对应着湿,风,暑,火,燥,寒六气,这种对阴阳二气的划分法,奠定了后来中国传统医学的基础。
在三阴三阳的基础上,在一个完整的阴阳运动中,月亮一共圆缺了十二次。由此伏羲确定,一年里有十二个月,在其中,阴阳二气平分以后各占六个月。从十一月冬至起,一阳发生到五月的阳极,共计六个月,从五月一阴发生到十一月的阴极,也是六个月,这就是说一年里有十二个月,阴阳各占一半。
就在此时,一个更为凝练,超越的概念正在伏羲的脑海中酝酿成形。在结合天文,地理,以及河图的基础上,伏羲远取诸物,近取诸身,进而模信万物的阴阳数理,创造了一个全新的,符号化的象数模型。
阳阳:伏羲认为这个表示阳,就是我,这两个表示阴,是你。
他用更为概况的符号表示阴阳运动的现象,在一个完整的阴阳运动中,阴气和阳气各主导六个月。
娇娇:是啊,冬至到春分,阳气虽然发生,但是春分三个月,还是阴气大于阳气,伏羲用震卦来表示,实线表示一阳发生,两条断线表示阴气仍占据上风。
娇娇:伏羲发现了春风后,阳气又急剧上升,到夏至三个月,阳气大于阴气,用三条实线表示乾卦。
阳阳:夏至后,阳极阴生,但是从夏至到秋分的三个月,阳气仍然大于阴气
伏羲用巽卦来表示,下方的一条断线表示阴气已经发生,上方的两条实线表示阳气大于阴气。
阳阳:秋风后阴气开始占据上风,秋分到冬至三个月,还有一个呢,快送过来呀!
伏羲就用坤卦来表示。
娇娇:哇,伏羲真是好聪明呀!春夏秋冬各占三个月,一季之中的三个阳与三个月相对应,四相十二爻就对应了一年十二个月,哇,这样一年四季就区分的如此准确了。
阳阳:同时,四相十二爻,阴阳各占六爻,表示阴阳也是对立相等的。
娇娇:看来他的思路越来越清晰了。
四相符号的确定,让伏羲在更高的层面上,观察天地运行的规律。在此基础上,伏羲结合月亮的朔望,与阴阳影像的进退量化,以月圆为中心,将一年分成二十四分,又进一步划分了四相,形成了八相概念,由于每一相都有三个爻,由此,一个阴阳循环运动中的八相,就有二十四个爻,这对应着一年中二十四个节气,而这八相因其以圭表为起点,后人将每一相称之为卦,这就是传承几千年,被今天的人们视为神秘符号的八卦的由来。
从圭表开始,历经观影寻迹的朦胧,河图的逐渐清晰,到最终的豁然开朗,在没有现代宇宙视角的史前社会,八卦的创立,笼天地于形内,高度并且创造性地概况了天地万物的运行规律。即使在今天,它依然闪耀着恒久不衰的理性光茫,八卦是全新的视角,是一种洞悉万物的利器,在他面前展现将是一个完全不同的崭新世界,这将是怎样的一个世界呢?
2017-7-31(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