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程蝶衣的固执 梅兰芳的内心

(2007-05-09 21:23:24)
标签:

李菁

法制晚报

德云三人行

程蝶衣

梅兰芳

分类: 我写文章
5月9日《法制晚报——德云三人行》
 
程蝶衣的固执 <wbr>梅兰芳的内心
 
     早就报道说陈凯歌导演打算筹拍《梅兰芳》,我着实关注了一下。见近日报道上说,陈凯歌终于首次开口谈到了选择拍摄《梅兰芳》的原因。他说,其实拍摄影片《梅兰芳》,最吸引他的并不是梅兰芳的故事,而是梅兰芳这个伟大艺术家的内心世界。在影片的筹备过程中,通过对梅兰芳先生的了解,可以从梅先生身上学到很多东西,他将用心平气和的态度面对这一次创作。他的这一番话,让我想到了我曾经深爱的他的一部影片,似乎也是一个艺术家的内心,只是那是虚拟的,更加艺术化的凄美人物……
    近两年因为忙于工作,我已经很久没时间看电影了。看了这报道,我实在忍不住,在角落里翻到了几年前最喜欢的那一部《霸王别姬》的光盘,有些激动地放到机器里,再次重温,虽然对白已然烂熟于心,但触动还是毫无动摇地留在心底。
    记得第一次看这电影,并不是知道它有多好,拿来看只是好奇心使然,因为它是拿世界大奖的、又是禁播的,但看过之后,我却永远也忘不掉了……
    电影一开始,就是震撼:陶然湖畔响彻的是一群学戏的孩子们吊嗓子的童音:“力拔山兮气盖世……”虽是童声,却真的很豪迈,也许是因为这声音中,预示着人各有命吧!电影继续,孩子们逐渐长大,都有了各自的行当,程蝶衣和段小楼也开始成了红极一时的“角儿”。然而程蝶衣对于京剧,却是越来越使之理想化了。他主观地模糊了自己的性别,理想化地认为自己永远就是舞台上的虞姬,自私地想与他的师哥厮守一辈子,甚至歇斯底里地说:“少一分一秒都不算一辈子。”疯狂的艺术理念,让他注定是个悲剧人物,也可以说他是个艺术领域中那傲视的孤独者。
    在程蝶衣的内心世界里,是只认“戏”,不认“国”的。他认为只要他还在唱戏,就是一个地地道道的爱国的中国人。对于他来说,只有唱戏本身最为重要,至于到底为什么唱,给什么人唱,都是无所谓的。或者说在他心里,京剧与国家相比,依旧是京剧最重要,因为他在法庭上对“汉奸”罪供认不讳时讲:“要是青木还活着,京戏就传到日本国去了。”
    程蝶衣的固守与坚持,也许在普通人看来是不被理解的,是被排斥的,但我却理解并感动着。虽然夸张,我还是欣赏着他的“不疯魔不成活”,欣赏着他内心的执著与固执,欣赏着他艺术家的气派感觉。但他的确是生不逢时,也许在太平年代真的出现这样一个人,他的执著真的可以成就一门艺术。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