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小学生心理健康问题

(2009-08-27 09:18:51)
标签:

杂谈

分类: 心灵之约

随着社会的发展和教育改革的不断深入,学生的心理健康问题受到了一定程度重视,但人们研究认识比较多的是中学生的心理健康问题,对小学生的心理健康则关注不多,认识不足。事实上,小学生在心理健康方面也存在诸多问题,并时时在影响着小学生们的健康发展,为此,本文就小学生存在的心理健康问题予以探讨,以求促进小学生心理健康发展之途径。

 

一、小学生心理健康问题及其成因

 从目前我国小学生心理现状来看,在心理健康方面存在着如下问题

 

()学习焦虑问题。

 

据调查,在全国一些大中城市中,10以上的小学生存在学习焦虑。国家教委的一位负责同志在一次会议上说,中小学生厌学的有30,有的县甚至高达60。

 

以上问题主要是由于学生学习竞争加剧,学习负担过重,同时学校、教师、家长又过分看重分数,给小学生心理造成沉重压力引起的。据辽宁省教育研究院的一份资料统计,1995年辽宁省中小学生课外作业量高于国家教委规定标准的60,而许多家长还给子女开“小灶”,使学生夜读时间越来越长,多数城市中有近70的中小学生睡眠时间不足9小时。在如此重压下,学生身心健康受到了极大损害。此外,现在的中小学教学内容过难,据人民教育出版社调查,80的中小学生学习理科内容有困难,这对学生学习的自立性形成更是雪上加霜,致使一些学生由厌恶学习发展到逃避学习。

 

()人际交往焦虑问题。人际交往焦虑,主要指在与人交往中表现为焦燥不安,无所适从。这种倾向在当今小学生中日益严重,影响了儿童正常的人际交往与心理需求。

 

人际交往焦虑的产生,一方面是由小学生的家庭交往环境不利所致。目前的小学生绝大多数为独生子女,他们在家庭交往的对象多为成人,在这种不协调的交往中,孩子常常是在“以自我为中心”的“顺境”下生活的,因此,学生普遍存在着较任性、固执、依赖性强的特点。因而在与他人交往中常常是唯我独尊,不能善解人意;遇到困难不能克服,也不想克服,缺乏自信心,从而致使小学生不能也不会与人正常交往。在与他人接触中常出现过重的恐惧感,过强的防范心理,其结果是封闭自己。另一方面,是教师教育方法不当,忽视对学生人际交往技能培养的结果。小学时期,教师是学生理想的目标,公正的代表,他们希望得到教师的关心、理解与爱,教师如不能以热情的态度给予指导帮助,反而横加指责,学生则会感到失望,会有一种压抑感,产生消极情绪,导致师生关系淡漠。这种以学生失败而告终的交往还会在小学生与他人交往中迁移、泛化,加重人际交往的焦虑感。

 

()自责倾向。

 

这一现象在小学生中较多,危及着他们的心理健康。自责倾向是指当发生不如意的事情时,经常认为自己不好,对自己所做的事抱有恐惧心理。自责倾向的根源是对失去别人的爱的不安。当学生感受到被父母、教师、朋友抛弃时,往往形成自责倾向,,父母、教师对儿童过分严厉、专制,则挫伤了儿童自尊心,儿童感觉不到来自权威人物的爱,从而出现自责心理;当对别人的爱的渴求过强时,一点小过失就会使小学生感受到自己不再被爱了,这样的儿童往往有很强的依赖心理。

 

()挫折适应问题。

 

小学生的挫折是来自多方面,有学习方面的,人际交往方面的,兴趣和愿望方面的,以及自我尊重方面的。其原因有家庭因素,社会环境因素以及个人主观因素。面对挫折造成的困难与痛苦,小学生的反应方式有两类:消极的反应和积极的反应。消极因素的挫折适应方式一旦习惯化、稳固化,在一定的情境中挫折状态即使有所改变,其行为却仍以习惯化的适应方式如影随形地出现。于是,消极的挫折适应方式也就转化为较严重的,需要长期耐心教育的心理健康问题了。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