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大嗓门妈妈》——思涵妈妈儿童公益绘本屋绘本推荐

(2014-03-13 10:44:15)
标签:

育儿

幼儿教育

绘本

分类: 思涵妈妈儿童公益绘本屋

本期推荐:德国文学奖儿童绘本类金奖《大嗓门妈妈》(又译作《尖叫的母亲》,在朋友圈中看到另一译名《一生气就大吼大叫的妈妈》,个人认为新蕾出版社出版的译文版本最佳)

http://s7/small/001oSfR8gy6HgVX1I90e6&690

作者简介:尤塔•鲍尔——德国最具盛名的女插画家

    1955年出生于德国汉堡,是父母的第五个孩子,父亲是个老师。她念了最初十年书,并描述这段时间为:不得不经历的灾祸。1975年至1981年在汉堡大学学习插画。
  1981年她
的第一本图画书出版。
  2001年《尖叫的母亲》获得德国青少年文学奖最佳绘本。
  2002年《爷爷的天使)获得德国青少年文学奖最佳绘本。(已在国内出版(海豚绘本花园系列)
  2009年以她的全部作品获得德国青少年文学奖特别奖。
  2010年获国际安徒生插画家奖。

她的作品融合了生活与传说,她的作品具有原创性,艺术创新,有力地与读者沟通。在她看来,儿童文学的真谛是,通过图画和图书给孩子们希望:信任、爱、安全。


 

思涵妈妈推荐理由:身为父母,常常会有控制不住自己情绪的时候,孩子在某个时刻就不自觉的被动充当了大人情绪的出口。《大嗓门妈妈》里的开篇场景是多少妈妈和孩子所熟悉的啊:今天早上,妈妈对我大声吼叫。有着强烈“自负感”的大人往往会被孩子某个举动点燃怒火,比如早晨时间仓促而孩子吃饭动作慢,比如正要出门发生水洒湿衣服的意外,于是怒火中烧,吼叫着“你就不能少给我添点乱!”“你为什么不听话!”瞬间从温柔猫咪变身凶悍老虎,在你以强者身份理所当然发泄时,孩子是什么状态呢?“那声音把我震得四分五裂,脑袋飞到了宇宙,身体掉到了大海里,翅膀迷失在热带雨林,嘴巴落到了山顶,屁股湮没在嘈杂的城市里,只剩下双脚还站在那里,然后开始不停的奔跑、奔跑”,这种夸张的方式是如此恰当表达了弱小孩子的崩溃感,“我想寻找,但眼睛却在宇宙里,想大喊,但嘴巴却在山顶,想飞翔,但翅膀却在热带雨林,夜幕降临了,疲惫的双脚来到了撒哈拉大沙漠”此刻,孩子是多么的孤单无助!“这时,天空投下一个巨大的影子。大嗓门妈妈找到了身体的其他部分,把它们缝在了一起,就缺两只脚了。“对不起”大嗓门妈妈温柔的说。”

http://s1/bmiddle/001oSfR8gy6HgW6tBZK40&690

http://s6/bmiddle/001oSfR8gy6HgWaFr1P75&690

    思涵很喜欢这个故事,带她到图书馆挑书时,在讲过预先挑选出的10本绘本后,她第一个挑出了《大嗓门妈妈》这本书带回家精读。在共读的过程中也让我不断的反思在不经意间为人父母宣称多么爱孩子的我们又有多少次像这样伤害过孩子幼小的心灵,将孩子置身于崩溃孤单无助的境地,而孩子给予我们的又是多么宽容和无私的爱。在接下来和孩子相处的日子里,当觉知自己声调过高时,便会自嘲说“哦,对不起,我又变成了大嗓门妈妈”。如果你也有做过“大嗓门妈妈”,请借共读这本绘本时跟孩子说声“对不起”,然后努力做个不吼叫的妈妈吧。

 

《大嗓门妈妈》亲子阅读体会:(内容来自互联网,转载只为分享,原作者如有看到,请联系博主处理)

1、“回头想想,我曾有多少次面对玥儿咆哮过,当她不听话的时候,我总是拿一根小棍子吓唬她:“再不听话就打了!”而玥儿一看见我的小棍子,就吓得立马乖巧下来,缩回了手。而且经常会自言自语地说:“不听话就拿小棍子打你。”孩子毕竟是孩子,淘气是免不了的,因为她的心智还不成熟,有时候根本控制不了自己,而她对这个世界又有太多的好奇,总试着去探索新奇的东西。而作为家长,我们却常常忽略了孩子的心性和特点,总是以大人的强权去打压他们。虽然孩子暂时屈服了,但她的心里并没有真正的屈服,某一个另外的时刻,她仍会继续淘气犯错。
作为弱者的一方,玥儿比我更能体会《大嗓门妈妈》的故事,因为小小的她曾经无数次经历,她深深懂得,妈妈还是最爱自己宝宝的,虽然大声吼了她,伤害了她,但最后还是那么那么深地爱她。而作为妈妈,我也明白自己是多么地爱自己的孩子,但免不了要生气要责骂,当孩子难过的时候,会去安慰她,抱紧她,这是妈妈应该做的事,我认为太自然了,所以之前完全体会不到玥儿在受到伤害时对妈妈的怀抱是如此依恋!她已经完全融入到小企鹅的世界里,在她心里,自己就是那只受伤的小企鹅,妈妈轻而温柔的一声“对不起”,才会让她释放所有委屈,泪如雨下……”

2、“当陪小朋友读完后,问小朋友说:“你觉得最后小企鹅高兴了吗?”他说:“嗯,可他还是很疼啊,因为它是缝上的。”看来孩子什么都明白。孩子内心很柔软。”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