流动的ICU在急性危重病人身边——记一次急性心梗—心脏骤停的现场急救

分类: 急救知识 |
流动的ICU在急性危重病人身边
——记一次急性心梗—心脏骤停的现场急救
http://s14/bmiddle/001oS6f3zy7pVOILUEl6d&690
ICU(Intensive Care Unit),即重症监护病房,是对各种危重病患者,运用各种先进的医疗技术与现代化的监护和抢救设备,对患者采取集中的加强治疗和护理,以最大限度确保病人的生存及随后的生命质量。
北京急救中心的救护车早在1985年就装备了包括除颤器、呼吸机等各种先进的监护和抢救设备,被称为“流动的ICU”,专门负责抢救各种急性危重症。从那时起,我就一直在这辆车上工作,直至退休。
记得20多年前一个夏天的上午,我奉命到广安门附近的白菜湾的一个农贸市场去抢救一个病人。
一路警报长鸣,蓝灯闪烁。到了农贸市场,只见围了一大群人,人们见我们到来,立刻闪出一条路,我和护士提着诊箱、心电图机、除颤器等,快步走进人群,只见一个40多岁的男子在地上躺在抽搐,双侧眼球上调,面色、嘴唇青紫,随即抽搐停止,全身瘫软。
旁边一个妇女蹲在地上,晃动着病人,一边带着哭腔的喊着:“你怎么啦?你怎么啦?”
我脑子里立刻闪现出几个字:“阿斯综合征”,随即打开除颤器,直接把两个除颤电极板放在病人的胸部——果然是室颤!
室颤,是心脏骤停的心电图形!护士一见马上跪在地上进行胸外心脏按压。同时,我转动除颤器的充电旋钮指向200焦耳,并在电极板上涂抹导电膏,数秒钟后充电已满,我毫不犹豫地把两个电极板放在患者胸部,果断放电,只见患者身体抖动了一下,再看心电监护,屏幕显示窦性心律,除颤成功!整个过程也就用了10几秒钟。
患者随即清醒,抬头张望,我忙说:“别动,躺下!”
这时,不知谁带的头儿,从人群中爆发出一阵掌声,人们议论着:“急救中心的大夫真棒!”
我顾不得其他,马上告诉护士建立静脉通道。我为患者做心电图,心电图显示“急性广泛前壁心肌梗死”。我马上向在场的家属交代了病情,并说明我们会全力抢救,但也让她做好最坏的思想准备。
几个小伙子帮着把患者抬上救护车。上车后发现心电监护显示出现“室性早搏”,室性早搏随时可能恶化为室性心动过速,而室性心动过速就是室颤的前奏。
我马上对护士说:“静脉直接推100毫克利多卡因。”我又往液体里加了1000毫克利多卡因,利多卡因是救治室性早搏和室性心动过速的有效药物,以防止室颤的发生。
说是迟、那时快,心电监护又突然显示了室性心动过速,这又是要命的节奏哇!我再次抄起电极板,充电50焦耳,按下“同步”按键。
放电!再次转复为窦性心律,化险为夷。
于是,我决定马上为患者进行溶栓治疗,向家属陈明溶栓的好处与风险,并排除了禁忌症后,家属表示同意溶栓,并签了字。我们把尿激酶150万单位滴入了患者的静脉内,过了大约30分钟,只见心电图发生了令人兴奋的变化:原来抬高的S-T降低了,患者胸痛、胸闷的症状迅速消失了,通了,通了!我和护士高兴得相互击掌,家属流下了眼泪。
围观的人们得知这一消息,再次一起鼓掌,又有人带头喊起:“感谢急救中心!感谢大夫、护士!”
这时,我特意下车向人们抱拳致谢。救护车开动了,人们还在朝着我们鼓掌、招手......
救护车载着生命的希望,安全、迅速地到了急救中心,我们直接把患者送入了CCU(冠心病监护病房),继续对病人继续更加科学、完善的救治。
后来,这位患者安全地出院了,继续他的生活......
其实,这件事对我们来说早已司空见惯,我和我的同事们每天都在重复着这样的工作......
另外,我还想说,这位患者是十分幸运的,几乎当我们已经到达他的身边了,他才发生心脏骤停,被我们及时地挽救了宝贵的生命。然而,还有更多的患者就没有这么幸运了,他们没能等到救护车到来就已经心脏骤停了。当心脏骤停的时间超过4-6分钟,组织则发生不可逆的损害;心脏骤停的时间超过了10分钟,发生脑死亡而无可挽救。而救护车恰恰不能在10分钟内到达患者身边,失去了获救的机会。因此,我再次呼吁,开展全民学习急救知识,大力推广AED(自动体外除颤器)的使用,才能大幅度提高我国的心肺复苏成功率。
当您和您的亲人、朋友、同事一旦发生意外,请您在抢救患者的同时,不要忘记拨打急救电话——120。
http://s8/mw690/001oS6f3zy7pVPPRnJt47&690
120——永远是您生命的守护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