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轮明月......
——纪念京剧大师杨宝森先生诞辰100周年
杨宝森先生便装相。
今天,是京剧大师、与马连良、谭富英、奚啸伯并称“四大须生”的杨宝森先生诞辰100周年纪念日,我和我的三位同事、朋友一起到国家大剧院参加了纪念活动。今天的活动是由中国戏曲学院教授、杨宝森先生的入室弟子、叶盛兰大师的长子叶蓬先生介绍《杨派声腔艺术的特色》。今天的讲座,让我如醉如痴,不知不觉两个钟头过去了,我到家已近8点,刚刚吃罢晚饭,一会儿还要到医院值班,先匆匆留下以下文字。如果明天写,可以比今天写得好些,但明天就过了日子了。
《文昭关》、《捉放曹》中的“一轮明月......”那悲凉、忧闷、苍劲、深沉、平易、古朴、韵味十足的杨派唱腔又回响在我耳际......
《击鼓骂曹》中伴随《夜深沉》曲牌那节奏鲜明、跳跃、如诉如唱的鼓点又敲击在我的心头......
当代程派艺术大家张火丁先生曾说:“程派艺术之所以受人们喜爱,主要是由它的艺术个性所决定的。程派艺术不是万里晴空,而是淡云遮日;它不是不遗余力,而是游刃有余;它不是震耳欲聋,而是韵味无穷。它如南极的一座巨大的冰山浮于海上,露出水面者少,藏于水面者多。它含蓄、深沉,具有忧郁品格。它庄重、典雅,兼有哲学辩证法色彩......”火丁先生这一席话是对程派艺术的最好诠释。我想,杨派艺术与程派艺术似有异曲同工之妙......
http://pic.zcom.com/mag/preview/image/9906/PR9906I6.jpg





叶蓬先生一开始,先回忆了叶、杨两家的深厚交情,讲述了叶盛兰大师与杨宝森大师的友谊。又回顾了“师徒如父子”之情,说到杨先生临终前、并提到杨夫人谢虹雯女士时(谢虹雯女士后改嫁张君秋大师),叶蓬先生哽咽起来......感人至深,全场听众鸦雀无声、一片黯然。
紧接着,叶先生介绍了杨派声腔的艺术特点,并做了示范演唱、念白,使我对杨派声腔艺术有了更深、更多的了解和理解(由于时间关系,我暂不介绍)。

叶先生在示范杨派击鼓。


讲座结束后,听众依依不舍、纷纷请叶蓬先生签字留念。

我和叶蓬先生的合影。
我和叶蓬先生与2008年5月在梅兰芳大剧院的合影。

杨宝森先生在《文昭关》中扮演的伍子胥。
杨宝森先生《击鼓骂曹》中扮演的祢衡。

杨宝森先生在《捉放曹》中扮演的陈宫。
杨宝森先生在《失空斩》中扮演的诸葛亮。

杨宝森先生在《大.探.二》中扮演的杨波。
上个世纪九十年代,我曾专程到福田公墓谒拜余叔岩、杨宝森、郝寿臣、裘盛戎先生等一代京剧大师的墓地。当时都留了影,但一时没有找全,只找到了下面两张照片:

我与余叔岩大师零距离接触。

我与裘盛戎大师零距离接触。
我马上要去抢救病人去了,还没写过瘾,先就此搁笔。愿杨宝森大师给我们留下的丰富文化遗产更加发扬光大!
加载中,请稍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