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关于小学生班干部问题接受新华网的采访

(2012-10-15 10:01:58)
标签:

教育

关于小学生班干部问题接受新华网的采访

      新闻背景:近日,有关小学班干部的话题层出不穷:武汉一小学45人班级官衔达60个,家长请客拉选票;株洲一小学教育实验,52个孩子37个班干部;长沙一小学59个人全是班干部……这种现象究竟是不是好事?会对学生产生怎样的影响?对于这一问题,网友非常关注,新华网拟就此事请您为网友解答疑问,谢谢支持。

 

记者:您如何看待这种全班都是班干部或是大部分都是班干部的情况?

丁三青:这个问题不是今天才出现的。事实上,对于小学生当班干部,社会上早就有议论。近年来出现大部分是班干部甚至全班都是班干部的现象,使小学生班干部这个问题更加引起社会各界的广泛关注。这里,涉及到我们要培养什么样的小学生的问题。

其一,涉及到教育理念的问题。我认为,我们培养的小学生应该是身心健康,具有良好的品质、个性以及基本的学习、生活、交往的能力,这实际上是教育理念的问题。对这一理念的不同理解,就必然带来不同的教育方式。我们不能把小学生培养成“完人”,也不能简单地把当班干部看做是培养小学生“全面发展”的不二通道,国外就没有小学生当班干部的制度。由于许多老师、家长对上述问题理解的偏差,就出现了争着让小学生当班干部、甚至让大多数或所有小学生都当班干部的现象。

其二,涉及到教育制度的问题。很多学校把素质教育庸俗化,在操行评定、奖励、升学等方面向学生干部倾斜,这无疑助长了小学生争当班干部之风。我不赞成“‘人人都有机会当小干部’的学校是好学校”的观点,也不赞成教育部门搞类似这样的评选活动。不能把素质教育庸俗化,不能因为小学生当了班干部就享受某些奖励政策。学生的首要任务是学习。小学生除了学习,身心健康,个性培养更重要。学生就是学生,孩子就是孩子。儿童成人化是社会的悲哀。

其三,从对小学生的培养过程来看,让小学生学会管理是好事,但如果全班都是班干部或是大部分都是班干部,就使学生的自我管理变味了。不少学校对班干部进行改革,设置各种各样的班干部职位,分工精细,目的是使每个孩子都有事做。毫无疑问,小学生班干部大多数是品学兼优的孩子,他们在当班干部的过程中,自身确实受到了能力的锻炼。但争着当班干部,甚至为了能当上班干部搞许多不正之风,就污染了校园风气。我们也同样不能否认,许多小学生之所以争着当班干部,许多小学生家长之所以争着让自己的孩子当班干部,不是或者不仅仅是为了锻炼能力,为了服务同学,而是把班干部当着是“官”,所以,现在,学生官僚化的现象很严重。这就使教育的源头受到了污染。过去,家长们经常说,“不能输在起跑线上”,那是指学习,是指争上好学校。现在,“不能输在起跑线上”还指要让孩子从小就能当上班干部,就能成为管别人的官。我不得不说,学生官僚化同样是社会的悲哀。

记者:从教育管理学的角度讲,这体现了怎样的一种状况?对孩子未来的发展有益之处和不利之处在哪?

丁三青:对于这种状况,赞成者有之,反对者有之,双方各执一端。媒体调查显示,80%小学生愿意当班干部,60%的小学生家长支持孩子“当官”。

在赞成者中,小学生“最想当的‘官’”是班长,因为“可以管很多很多的人”。也有的孩子说,当班干部可以严格要求自己,让同学们欣赏自己,并可以帮助同学。小学生家长认为,孩子“当官”,能培养孩子的领袖气质,让孩子从小就具备管理他人的能力,今后走上工作岗位,肯定也能当上管理者。也有的家长认为,让每个孩子都有官做,这样不仅更公平,也能避免孩子竞选失败后的伤痛感。官职越多越好,毕竟能锻炼孩子各方面的能力。还有部分家长表示,孩子当不当官无所谓,没有必要这么小就强化孩子的官场意识,只要学习成绩好、身体健康发展就够了。持赞成意见的老师认为,传统的一个班只有几个班干部,确实会让部分班干部有种“官腔”,让人人都有机会成为小干部后,班干部就会更有服务意识。正是基于这样的认识,不少学校对班干部制度进行改革,让更多甚至是所有小学生都当班干部。理由:一是低年级的孩子都有非常强烈的表现欲。二是当班干部不仅能增强自信,锻炼孩子的能力,还有利于完善人格,让孩子懂得初步竞争,也能提升他们自主学习的能力。三是教育不是只让孩子埋头读书,如果孩子能协调好各种关系,能承受压力,应该鼓励每个孩子去做“干部”。

在反对者中,意见最为激进的是,认为小学班干部制度是在培养“汉奸”,建议取消中小学班干部制度,让所有孩子平等成长。有媒体在调查中发现,近九成网友赞成取消小学班干部制度,认为这个制度摧残孩子幼小的心灵。不过也有老师认为,小学班干部“摆架子操官腔”问题在大人。

对小学生当班干部不能简单化对待,既不能简单赞同,也不能简单反对,甚至一棍子打死。

我认为,班干部的设置还是必要的,不能因为国外某些国家不设置班干部就要取消中国学生班干部,毕竟国情不一样,学校管理模式不一样。小学生当班干部可以在以下方面有益于孩子的成长:一是满足孩子的表现欲。表现欲是孩子的天性,孩子的天性不能打压,这对孩子的健康成长很重要。二是可以提高孩子的自我管理能力。三是可以培养孩子帮助他人、服务他人的意识。

我主张让品学兼优、有管理能力且有为他人服务热情的小学生当班干部,反对大多数甚至所有小学生当班干部。因为小学生毕竟是少年,是儿童,学习是他们的主要任务,小学生首先是学生,小学生当班干部或多或少会影响学习。同时必须要保护小学生的天性、个性,对他们的教育方式必须体现“松”字,而不是“管”字,更不能在人人都是“官”、处处都在“管”的环境下学习、生活,要让他们在轻松的环境下学习,在宽松的环境下成长,在放松的环境下生活。

再进一步说,“全民皆官”未必能管理好班级,也有可能使管理混乱,把细节管理繁琐化,更有可能使小学生在“人人皆是管理者”环境中造成无序竞争,甚至采用不正当手段对待竞争者,使竞争偏离正常的轨道。尤其是,这样会从小就培养孩子“官本位”意识,把成长成才道路狭窄化,为成人后钻营官场留下阴影。正如我上面所说的,儿童成人化、学生官僚化是社会的悲哀。因此,我反对大多数甚至所有小学生当班干部。学校和老师应该通过开展符合孩子天性和学习特点的各种活动,让孩子们广泛参与,在参与中发展个性,培养兴趣,发挥特长,促进学习。

记者:对于这种“当官拉票”反映了一种怎样的心理?从社会价值观来讲,我们应该给予孩子一种怎样的引导?

丁三青:近年来,为了当上班干部,小学生“拉选票”,甚至学生家长帮自己孩子“拉选票”的现象很普遍,令人堪忧,已经引起社会各界包括学生家长的普遍关注。有媒体报道,“班官”竞争非常激烈,有学生“刻意”帮助他人,花些小心思博取其他同学的“好感”;还有学生让班上同学投自己的票,不惜买零食来“贿赂”周围同学;更有甚者,家长还暗中辅助孩子,为了儿子当上体育委员,请班上同学吃麦当劳以拉选票……。有的学生家长说,孩子“这么小就有小心机,真不知道是该喜还是忧。竞选班干部本来是件好事,但‘拉选票’真不知道是该支持还是反对?”

透过小学生及其家长“拉选票”当班干部这一现象,可以说,这已经不仅仅是教育领域的问题了,更深层面的是反映了社会问题。从社会心理来说,传统中国是一个官本位社会,“当官”一直是大多数中国人追求的人生理想,直到今天,官本位思想仍然深深扎根于中国人的心中,甚至影响着少年儿童。小学生争着当班干部在一定程度上就是受这种社会心理的影响。中国又是“关系社会”,这种“关系社会”不仅表现在拉帮结派,搞宗派,划圈子,而且表现在凡事找关系,本来正常的事要找关系去办,能公办的事要私下里去办,能按程序办的事要拉关系走后门去办,举手之劳的事要请客送礼去办,诸如此类,不一而足。长此以往,就形成了“不拉关系办不成事”、“关系不硬成不了事”的社会心理。像小学生竞选班干部就是这样,这应该是非常正常、程序公开、民主透明的事情,由于官本位心理、关系心理作祟,变得神秘、复杂了。而且,中国人的从众心理很强,似乎别人拉关系、走后门了,自己不去拉关系、走后门就要吃亏,于是,形成了一股走后门之风,结成了一张关系网。正如媒体报道的那样,为了能当上班干部,小学生弄虚作假、“作秀”做好事、花钱请客,讨好老师、同学,小学生家长也频频取悦老师、同学,等等。这样,在孩子幼小的心灵中就埋下了弄虚作假、拉关系走后门的种子,他们长大后有可能形成“双重人格”,热衷于弄虚作假、拉关系等歪门邪道。孩子的理想是纯真的,孩子的心灵是纯洁的,但“当官拉票”却破坏了这一切,“明天的人才今天就被污染了。”这直接关系到下一代的价值追求,这是很可怕的问题。

因此,从社会价值的角度来说,必须对小学生当班干部进行正确的引导。一是正确引导对小学生成长成才的认识。小学生成长成才有很多方面,不一定非得当班干部就能成长成才。二是引导对小学生班干部的正确认识。小学生不是谁都适合当班干部的,不具备相应的能力、没有服务的意识和热情就当不了班干部,即使当了也当不好,那样,反而害了孩子,不仅影响了这些孩子的学习,而且挫伤了孩子参与集体活动、服务他人的积极性。三是正确引导对“当官”的认识。当班干部只是为了服务同学,不是当官。即使将来有能力当官,也要正确使用手中的权力,为社会服务,切不可把当官看做是高人一等。因此,能当上班干部固然好,当不上,也不是低人一等。四是正确引导对竞争的认识。班干部是竞选出来的,不能靠拉关系、走后门。要教育小学生、学生家长树立正确的竞争观念、民主观念,要从孩子未来健康成长的高度使他们明白,只有通过正常的竞选程序、民主程序当上的班干部才有益于自身的发展,有益于社会的进步,拒绝关系,堵塞后门。这里面,学生家长更要给孩子做出榜样,给孩子搭建健康成长的梯子,而不是为孩子寻找向上爬的捷径,使孩子从小就堂堂正正做人,光明磊落做事,而不是争相拉选票。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