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高承远:管理者应该警惕的“职场逆淘汰”现象

(2018-12-04 11:53:42)
标签:

管理

分类: 北漂者心情日记

一个正常而健康的职场环境,应该是塑造一种“能者上、平者让、庸者汰”的机制,但是现实的职场,由于种种的因素,劣币驱逐良币现象屡屡发生。

职场“逆淘汰”之一:扁鹊成名

我们所有人都知道“华佗在世,扁鹊重生”这句话,扁鹊在中国人心中就是神医的代名词,但殊不知,扁鹊兄弟三人,扁鹊的医术,却是最差的。

扁鹊的大哥治病,是治病于病情发作之前。由于一般人不知道他率先能铲除病因,所以他的名气无法传出去,只有他们家里人才知道。扁鹊二哥治病,是治病于病情初起之时。一般人以为他只能治轻微的小病,所以他的名气只及于本乡里。而扁鹊治病,是治病于病情严重之时。一般人都看到他在经脉上穿针管来放血、在皮肤上敷药等大手术,所以以为他的医术高明,名气因此响遍全国。

比较起来,能防范于未然是最高明的,但往往因防范在前,不会出现恶果,使事物保持了原态,没有“明显”的功绩而被忽略。

在职场中,优秀的员工不见得一定名声显赫,但是管理者一定需要慧眼识金,如果管理的制度是经常奖励能够临危的“救火英雄”,而忽视能够治平、防微杜渐的“防火英雄”,极其容易导致职场中本来可以防患于未然的优秀员工故意无视、纵容危机产生、泛滥,然后出面解决,对于企业来说,这样的代价太高了。

职场“逆淘汰”之二:能者多劳

能者多劳,似乎是一句赞扬的好话,但是在职场中,这也是一句非常扯的话。

“能干”本来是对个人能力的肯定,结果被利用坏了,从褒义词变成了贬义词,甚至还被人美名其曰“实现资源利用最大化”。乍一看,还真是有限的资源得到了最大限度的利用,“人尽其才、物尽其用”,部分人才的潜能得到了最大程度的“挖掘”;但反过来一看,另一部分员工却被“闲置”,他们的“潜能”一直处于沉睡状态,无人问津。

再者,安排大量的工作给能力强者,容易滋生不平衡的心理,助长闲散员工的享乐和侥幸心理。前者会想:“能干难道是错吗?难道认真做事的人,就要牺牲自己休息和陪家人的时间承担更多工作”,而后者反而会觉得,不懂不会居然也是一种福利,不思进取原来也是一种策略。

久而久之,整个团队气氛微妙,肯做事、能做事的人越来越少。

职场“逆淘汰”之三:做少错少

我们在职场中,当然不应该鼓励员工犯错误,但是也不能过于敏感,坚决不允许员工犯错误。

有一些制度比较僵化的单位,你可以做不出成绩出来,但是一定不能犯错误成为潜规则甚至是明规则。“多做多错、少做少错、不做不错”成为行为准则,这样的制度,激发不了员工的积极性,也很难做出有创造力的成果。

对于员工的错误,管理者应该区别对待。如果是原则性的问题,或者本来可以避免的日常性工作疏忽,那一定需要严肃处理;如果是有一定的难度,出现一定概率性失误,那就需要分解、甄别任务难点,提供必要的支撑降低失误;如果是因为员工做一些对企业长远发展有前瞻性、探索性的尝试,本来成功率就非常低,那反而应该多加鼓励。

以上三种现象,都是财经作家高承远在职场中经常遇到的现象,所有的职场人士(尤其是管理者)务必时时警惕,避免“逆淘汰”发生。

毕竟,企业的“企”字,去掉上面的“人”字(人才),就只剩下一个“止”字了。



作者:财经智酷
链接:https://www.jianshu.com/p/9b8643d3e5d7
來源:简书
简书著作权归作者所有,任何形式的转载都请联系作者获得授权并注明出处。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