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地方政府集的不是资,是风险

(2009-11-30 18:19:39)
标签:

杂谈

王攀
 
近日,财政部紧急下文要求坚决制止正在发生的地方财政违规担保向社会公众集资的行为,严禁出现新的财政违规担保向社会公众集资的行为。(11月30日《济南时报》)
 
国家4万亿救市计划一出,如何筹资的问题随之而来。政府要解决的事原本就比拥有的钱多,更何况要突然增加这么多投资。为解决资金问题,国家开源节流,不仅要求各地公务开支零增长,而且,国家对税收的查缴力度,也让我们普通百姓深有感受。从开始的个税从严,到最近刚刚出来的饭补等以前不算入个税基数的部分,如今也要征税。这些措施无不是为了保证国家财政收入能够持续增长,以保证政府的钱袋子不那么羞涩。
 
税收之外,还有其他筹资方式。中央的自不必说,在地方,地方债的发行相比过去,规模变大。而作为另一种方式,地方政府集资也正在普遍进行。这种模式是:地方政府以财政作为担保,向行政事业单位职工等社会公众集资,用于开发区、工业园等的拆迁及基础设施建设。
 
且不说地方政府向公众集资的做法违反了《担保法》和《非法金融机构和非法金融业务活动取缔办法》中“国家机关不得为保证人”、“从事金融业务活动要有中国人民银行的批准”等规定,就是这种筹资模式本身,就存在着较大的社会风险。
 
政府由于有着强制力,特别是对于所属职工,如果允许向行政事业单位职工集资,就会在集资过程中出现强迫或变相强迫的现象。在以往,以基础建设为由扣发教师或公务员工资的现象并不鲜见。政府担保又由于以财政为主,一旦发生债务危机,就会增加地方财政的困难,进而波及到群众的利益。甚至,资不抵债,政府破产也不是没有可能。
 
一直以来,政府担保出现的问题并不少。比如中国高校的债务危机,就是政府担保的一个典型。截止到2007年,中国高校债务高达2500亿元,高校凭借自身力量短时间内根本无法偿还本金,而债务又会随着时间“滚雪球般变大”。为什么高校能够贷这么多款?难道银行不知道高校还不起吗?银行不是傻子,但之所以仍旧不断给高校贷款,是因为高校的身后站着政府。高校是国家的,政府不可能让高校破产;而且,高校近几年的扩张行为本身就是政府支持的结果。正是在这种情况下,高校债务成了一个到现在也拿不出解决良策的大问题。
 
同样,在应对金融危机影响,刺激经济复苏的大背景下,4万亿的救市计划,如果不能确保筹资方式的安全,任由地方政府集资,其结果可能隐藏着更大的社会风险。任何金融危机都是在解决前一场危机的过程中积累的风险;最初的应对之策,看似解决了问题,岂不知已经深深地埋下了隐患。从这个角度看,财政部紧急叫停地方政府的集资行为,尤为必要。
 
http://news.sina.com.cn/c/2009-11-30/041019153040.shtml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