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折腾孩子是一种认识上的回归
(2009-06-02 21:53:27)
标签:
杂谈 |
王攀
儿童节前夕,湖北省人大常委会对新修订的《湖北省实施〈中华人民共和国未成年人保护法〉办法(草案)》进行审议,《草案》第二十三条规定:“学校、幼儿园不得组织学生参加剪彩、奠基等商业性活动;公益性庆典和外事活动确需组织学生参加的,应当经县级以上人民政府教育行政部门批准。”(6月2日《人民日报》)
共青团湖北省委权益部部长蔡卿说:“多少活动,都是让中小学生冒着凄风冷雨或者大日头在户外站几个小时,严重损害儿童的身心健康,应该早日叫停。”对于大型活动让孩子们“锦上添花”烘托气氛的做法,我非常赞同蔡卿“严重损害儿童身心健康”的说法。但在我看来,诸如剪彩、奠基等商业活动折腾学生的危害还远不止如此。
这个社会,最重要的两件事,一个是教育好孩子,一个是管理好社会。教育好孩子,是为了管理好社会。比如,我们在孩子教育中注入臣民思想,那么将来的社会就是一个臣民社会;我们在孩子教育中注入公民理念,那么将来的社会就是一个公民社会,至少有利于往这个方向发展。
所以,政治学经典著作里,国家是怎么运作的、公民是怎么培养的,是两大绕不开的主题。
我们期待什么样的社会,取决于我们如何培养社会未来的主人——我们的孩子。而在孩子的教育中,家庭、学校、社会又发挥着极其重要的作用,家长的世界观和看事物的方式会被他们继承,学校的一切行为会在他们成长中留下烙印,而社会上一些重要的事件都将对他们产生深远影响。
所以,如何培养孩子,我们想孩子塑造成什么样的人,取决于家庭、学校、社会的三重教育,而我们这些大人则是三重教育的具体执行者。也正因为此,孩子培养是我们的主题,我们围绕孩子所做的一切,都是以培养孩子为目的,而不能把孩子作为手段,更不能把孩子作为一个道具绑架到成人世界。
但显然,成人世界的各种剪彩、奠基活动把学生拉去烘托气氛,明显是把学生作为大人世界的一个手段和道具存在,而大人在家庭、学校和社会中所承担的教育孩子的角色则发生错位,孩子不再是目的,孩子仅仅是手段。让孩子烘托气氛有折腾孩子,表面上看,这是在对孩子身心的损害,往深处说,这种折腾孩子,折射出的成人世界对孩子教育的错位。大人应该为孩子教育让路,而不是让孩子为大人世界让路。
http://paper.people.com.cn/rmrb/html/2009-06/02/content_265458.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