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赚了算商人的,赔了算人民的!”
(2009-03-12 18:02:18)
标签:
杂谈 |
王攀
“赚了算商家的,赔了算国家的”或“赚了算商人的,赔了算人民的”,这话有没有问题?肯定有问题。如此有问题的话,估计没官员敢这样说。但如果给这句话穿上马甲呢?情况就不同了。河北廊坊市市长王爱民在接受记者采访时发布了他的招商口号:“房地产商来我市投资,赚了算他们的,赔了算我们的!”(3月12日《第一财经日报》)
作为一市之长,王市长口中的“我们”就是国家,国家也没钱,国家的钱是纳税人的钱。“赔了算我们的”,其实就是赔了算国家的,算人民的。“赚了算他们(房产商)的,赔了算我们(政府)的”,脱掉这句话的马甲,就成了本文开头的那句有问题的话:“赚了算商家的,赔了算国家的”或“赚了算商人的,赔了算人民的”。
中国的市长对商家真够好爽。为了招商引资、讨好商人,从以前的给土地、许政策,到现在的打包票、保赚钱,令人叹为观止。风险与利益同在,正因为有利益,商家才甘愿去冒险,如果有利没险,那肯定全民皆商了。对于商家来说,风险是什么,就是赔钱。但现在,廊坊市硬生生地把来当地投资的房产商装进了保险箱。谁来分担风险呢?是政府,是当地纳税人——赔了是我们政府、我们市民的!这就是王市长的逻辑。
很理解王市长的初衷,对商家之所以如此豪气,是为了保增长、扩内需,而且还可以扯出房地产业勃兴将带动就业、装饰、家电等各个领域良性反应的大道理上。这样的目的固然正义,但如果为了一种正义,就牺牲另一种正义,那么,这样的正义还值得珍惜吗?政府不能随心所欲地花国家的钱、人民的钱,这是基本的正义,如果为了保增长、扩内需的正义,就践踏了基本的正义,不仅不值得,也等于开了一个坏口子。
其实,就连王市长自己也清楚,“房地产商来我市投资,赚了算他们的,赔了算我们(政府)的”,这种情况也不大可能出现。相比其他行业,房地产业和政府绝对是一个休戚与共的关系,政府拥有土地,而土地成本又是房价的最大成本。房产商的赔与赚,与其说决定权在市场,不如说决定权在政府。可以说,正是看到这种内联关系,王市长才敢提出“房地产商来我市投资,赚了算他们的,赔了算我们的”的招商口号。
有个外商来中国某地投资,当地行政官员拍胸脯给政策,没想到外商反而不投了。问为啥?外商说,为了招商引资现在可以随便践踏制度,拍胸脯打包票凌驾于讲制度讲政策之上,谁又能保证哪一天,政府为了其他原因不会违背制度和政策危害商家呢?这个外商所言极是。的确,当官员拍着胸脯“赚了算商家的,赔了算国家的”的时候,我们还怎么能够相信他呢?招商时少一些“豪气”,花钱时多一些“小气”,这是官员要铭记的。